为进一步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步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依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研究”,聚焦国家战略与数字经济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特色优势,以数字经济内涵建设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等五个学院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了数字化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比较好的专业?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比较好的专业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步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依托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研究”,聚焦国家战略与数字经济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特色优势,以数字经济内涵建设和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等五个学院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了数字化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

软件赋能硬件、产学实践协同 培养复合型人才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为培养能够同时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软件赋能硬件”的复合型人才,各学院采用共建共育、交叉融合的办法,由两个专业共同打造培养方案,集合优质教学资源,设立“新工科”班,强化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校企协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

学校电子信息学院与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合作,为“新工科”英才班同学开设了国际创新训练营作为创新思维的启蒙课程。训练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模式进行,采用纯英文教学,内容围绕创新思维、软硬件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展开。通过训练营的举办,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对本专业前景与市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通信工程学院以思政为引领,立足知行合一,推行公益课程与“微光”读书分享,打造多层次思政教育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钙”、用真理的力量和社会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理论教学契合工程实际,凸显行业背景,凝练“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等课程,落实“综合创新实践”系列课程,推行小班化-导师制研讨教学,体现“工程 实践 创新”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华为-杭电产业学院和诺基亚等校级示范基地,落实企业讲座、企业导师项目制、企业夏令营、模拟企业、5G校园行等多种合作形式。

接前沿深探究、科教联动育人 培养数字化高端人才

计算机学院依托软件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探索具有“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深探究、接前沿、拓视野”的数字化高端软件人才培养路径。依托计算机学院学科团队,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可视媒体等新兴技术,扩展传统课程池,构建5个前沿知识模块,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3个特色领域的新工科实验班(AI和区块链实验班、数据科学与云原生实验班、金融科技实验班)。联动编程和算法类课程实施万行代码计划,通过程序、算法、专题形式训练计算思维和编程基础能力;通过软硬件贯通、双项目驱动方式培养学生底层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能力;践行科教协同育人,实施全程全覆盖的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培养,引领学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开展为期两年的科研实践训练。

深化因材施教、实践交叉创新 培养数字智能人才

自动化学院坚持“因材施教、科研育人”的教学理念,实现“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具体改革落实到大幅增设人工智能类课程,并增设视觉信息处理模块,其培养方案中人工智能类课程占比超50%;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配备该研究方向的本科生导师,开展科研育人;以赛促学,充分发挥学科竞赛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了完整的“传-帮-带”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新机制。

机械工程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数字赋能,交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塑造”主线,在“思想政治,知识素养,教学相长和挑战创新”四个方面形成智能制造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融合。专业以创新实践课程为主线,设置创新设计先导课,构建了“思政(德)与工科(工)”相融通的新工科课程思政体系、“机械-信息-智能”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与自主学习”相融通的新工科理论教学体系和 “演示-展示-实操-竞赛和实训”相融通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改造升级是近两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为了能构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数字人才教学体系,学校着重重构课程体系,适当改进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积极开展数字通识教育;开展优化实习体系改革,注重数字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夯实集教学、研究、实践、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通从认知实习、课内实验、专业综合实践到毕业实习的数字人才实践能力全链条培养路径。

(作者:罗志增,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