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长篇小说的主要思想是描绘一个绝对美好的人物,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件事更难的了。”

世上没有绝对美好的事,也没有绝对美好的人,如果有,那一定是躲在作家虚构的文学作品里,比如长篇小说《主角》里的“主角”忆秦娥。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陈彦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做过25年的专业编剧,还交叉任职过十几年的团长、院长,戏曲与文学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陈彦在写《主角》之前,已经创作了十几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装台》等。因为对戏曲、对舞台深厚的情感和长年的浸润,他笔下的人物也大都带有浓厚的舞台气息。他说:“我只是写了自己浸泡过几十年的生活,那个‘浸泡池’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1)

既然写舞台,当然离不开主角。写了那么多剧本和小说,写了那么多围着舞台转的小人物,陈彦为什么把最具有中心地位的“主角”放到最后来写呢?我想,这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为金钏祭奠、为晴雯写《芙蓉女儿诔》,在黛玉死后反而迟迟不敢动笔为黛玉写祭文一样,正因为用情至深、至浓,反而不敢轻易触碰,唯恐有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完美,亵渎了心中最美的白月光。

不鸣则已,一鸣必定惊人。《主角》一书一经问世,就为陈彦拿下了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

《主角》的主角忆秦娥本是一个放羊娃,经历了种种艰难坎坷,被命运的洪流推上了“主角”的宝座。因为占尽了“主角”的风光,她也看尽了人性的险恶。台上台下,鲜花掌声和侮辱谩骂,静好时光和悲怆岁月,她被裹挟、被推动、被命运安排着,用一曲曲惊艳了时光的秦腔,照亮了多少人性幽暗的角落。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2)

01 她用血泪和苦痛,照亮从放羊娃到“主角”的漫漫长路。

忆秦娥本名叫易招弟,是穷山沟里的一个放羊娃。11岁那年舅舅把她带出大山、带到县剧团去学戏的时候,她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连鞋子都是跟邻居借的。听说唱戏很苦,她不在乎。乡下砍柴挑粪的放羊娃,什么苦没吃过?可她做梦都没想到,学戏会那么苦。

最开始的时候,练劈叉、下腰,这些基本动作每一个都能让她痛晕过去,练完功,半天都站不起来。爹娘都不在身边,这个11岁的孩子,连哭都只敢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舅舅惹事入狱,她也受到牵连,甚至连练苦功、唱戏的权利都被剥夺,被安排到灶房做饭,只能私下里偷偷地练功。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3)

她的吃苦耐劳得到了秦腔老艺人苟老师的赏识,苟老师召集了另外三位老艺人,齐心协力用心培养她。学戏苦,最苦的是武戏“打出手”。为了练出“杨排风”力战群雄的飒爽英姿,她用血肉之躯一遍遍接住向她扔来的棍棒,直练到浑身是伤、练到伤口溃烂化脓,也只是在无人处偷偷给伤口涂点药,第二天若无其事地用溃烂的伤处继续练功。连一向严厉的苟老师也被她的伤口惊到,大哭:“这个世界上,能吃下我娃这般苦的人,已经没有了。”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奔跑。忆秦娥不是不觉得苦,不是不觉得痛。11岁,在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无依无靠的她早已懂得:“无论哪儿的伤、哪儿的痛,都不会告诉人的。告诉了,无非是证明你比别人活得更窝囊、更失败而已。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去慢慢忍耐消化的。痛苦告诉别人,只能延长痛苦,增添痛苦,而对痛苦的减少,是毫无益用的。”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4)

忆秦娥不聪明,不漂亮,没背景,处处受到鄙视和排挤,她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练功上。她的练功又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教戏的老师评价她:乖、笨、实。她乖巧,乖巧得让人心疼。她笨,从来不懂得投机取巧,只知道闷头苦练。她实诚到“傻”,没有任何弯弯绕,对老师安排的所有任务都不折不扣地认真完成。也正是因为她流过太多别人不肯流的血泪、吃过太多别人吃不下的苦痛、受过太多别人受不了的磨难,才得以在一众原本比她优秀的、甚至“靓、灵”的同学中脱颖而出,最先登上主角的宝座,直至无可取代。

02.她用隐忍和宽恕,照亮那些嫉恨怨怼的风刀霜剑。

忆秦娥成了众星捧月“主角”。

她化上了最俏丽的妆容,展现出了最优美的唱段,把已经断代多年的秦腔艺术唱出了惊艳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度。观众激动的掌声、呐喊声一次次把她淹没,领导的接见和夸赞渐渐成了家常便饭。“她感受到了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但也体验到了一个主角被人围绕与重视的快慰。”无限风光在险峰,忆秦娥已经站在峰顶,享受到了“主角”位置上无与伦比的荣誉、地位和无限风光。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5)

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忆秦娥红了,红透了三秦大地,红透了大江南北,甚至红到了中南海。当她的唱戏生涯在“秦腔小皇后”的位置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她不知道,一股藏在阴影里的险恶力量正在悄悄向她逼近,几乎把她毁灭。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

当她第一次走出县城,在参加北山地区的演出大获成功的同时,一个惊人的绯闻悄悄蔓延:忆秦娥十四五岁时被一个做饭的糟老头强暴了!那本是一个“作案未遂”有惊无险的痛苦回忆,忆秦娥始终把它埋藏在内心深处不敢轻易碰触,一旦以面目全非的形式昭然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个涉世未深的花季少女几乎崩溃。她不知道,这只是那些羡慕她的“主角”位置、因嫉生恨的人,以种种卑劣的手段羞辱、诽谤她的开始。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6)

她的演出得到的鲜花和掌声越多,那些污蔑和谩骂就越恶毒、越疯狂。她曾经差一点被强暴,明明是无辜受害,却被说成是她自己主动勾搭;教她学戏的四个授业恩师,全都被泼上了让她“投怀送抱”的脏水;初恋的情人,帮助过她的几任剧团团长、有过合作的导演甚至编剧,都被说成是她无底线的权色交易的对象;两次失败的婚姻更是被谩骂到惨不忍闻。

每一个绯闻都是黑白颠倒、面目全非的。造谣的人差不多用上了全世界最恶毒、最肮脏、最无耻的语言,那架势,是要置忆秦娥于死地。

忆秦娥几乎哭死过去。

编剧秦八娃看得最清楚:“你是因为太优秀,而遭人嫉恨、围猎、恶搞的。你太优秀,就遮了别人的云彩,挡了别人的光亮。人性之恶,恨你不死的心思都有,何况是口诛笔伐。”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7)

忆秦娥不明白,自己从无害人之心,连蚂蚁都不愿踩死,为什么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秦八娃回答她:“谁让你要当主角呢。主角就是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去烤的那个人。因为你主控着舞台上的一切,因此,你就需要有比别人更多的牺牲、奉献与包容。有时甚至需要有宽恕一切的生命境界。”

忆秦娥别无选择,她只能藏起遍体鳞伤,选择宽恕。

罗曼•罗兰说:“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她在每一次伤痛之后都有一分成长。忆秦娥饱受了人生最致命的伤害和侮辱,她也终于明白,在是非面前,解释、澄清是多么苍白无力和毫无意义的事。人,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不过是太可怜的生命,都是可怜得不能自拔的不开悟的人,在不自知的愚痴中饱尝生命的艰辛与苦涩。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一份任人评说的放达,也许才是对待那些风刀霜剑最好的态度。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8)

03.她用悲悯和担当,照亮生命无边的苦难。

就像忆秦娥没有想到学戏会那么苦,她更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经历那么多苦难。在那些苦难面前,曾经几乎把她摧毁的流言蜚语简直不值一提了。

首先是丈夫刘红兵出轨,那个不堪入目的画面几乎把她击溃。紧接着,她的舞台坍塌压死了三个孩子,还压死了待她如父如兄的单团长。不等她喘口气,独生子又被确诊为“傻子”。

世界之大,何处是她容身的地方?她心字成灰,孤身一人住进一家尼姑庵,终日诵经打坐,在青灯古佛前赎救自己的罪孽,祈求内心的清静。幽静的古庵,清翠的山潭,她在古老的佛法智慧的接纳和指引下,悄悄舔舐伤口。

她没有出家,但寺庙的生活给了她悲悯的情怀,给了她重返红尘的勇气和意义。庵中岁月让她懂得:唱戏于她,已经是一种使命,一种担当,一种度己度人的修行。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9)

秦腔,这种戏曲在三秦大地流传千年,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烟火,又承载了多少中华文明的血脉。它用一个个经久不衰的精彩故事演绎着公理、人伦、道义,也妥善安置了三秦父老在现实的逼仄下恓惶不安、无所归依的灵魂。秦人爱秦腔,那是他们最深沉的生命的呐喊,是他们晦暗的生命中难得的一束亮光。

经历过一重重苦难的洗礼,忆秦娥才更加懂得了秦腔的价值,懂得了自己这个“秦腔小皇后”的使命和意义。她要把自己的生命之光注入秦腔这个千年老人的灵魂里,把宽恕和悲悯、理解和爱通过她的戏,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点亮一盏心灯,照亮更多沉溺于苦难的心灵。

正如《主角》作者陈彦所说:“不正是因为人间需要悲悯、同情和爱,忆秦娥才把戏唱得欲罢不能吗?忆秦娥的苦难,忆秦娥的宽恕,忆秦娥的坚持,不正在于无数个乡村的土台子前,总有黑压压簇拥向她的人群吗?”

带着这种使命感,忆秦娥再一次回到了给她荣誉也给她伤害的舞台。后来,她又遭遇了独子的坠亡,前夫的残废、第二任丈夫的自杀、主角的易位和养女的离开。在一次次让她肝肠寸断、苦不堪言的苦难的打击下,正是这种使命感,这种悲悯和担当,让她一次次重新站起来,在美人迟暮、孑然一身的悲凉处境中,继续走在秦腔传唱的路上。

忆秦娥简历(主角忆秦娥戏里戏外)(10)

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跨过自己的荆棘何其艰难,而用自己遍体鳞伤的身体去帮助更多的人跨过他们的荆棘,那已经不只是艰难,而是一种伟大了。

忆秦娥的艺术魅力正在于她的这种不自知的伟大。单看人物的生平,忆秦娥的一生不但算不上完美,相反还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但若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她对人生苦痛的坦然和接纳,对人性丑恶的隐忍和宽恕,对生命苦难的悲悯和担当,已经足够接近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绝对美好的人物”了。

忆秦娥的美好,在于千年秦腔血脉延续的可能,在于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更在于苦难磨砺下愈加光芒耀眼的人性之美。就像迎着霜雪怒放的梅花,越是风寒彻骨,就越是浓香馥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