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准格尔汗国的战争,不属于对外战争,应该是内部之战。为什么说是内部之战呢?

事实上我们要知道,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从小变大,从分裂走向大一统的历史。

这个大一统,经过了非常漫长而复杂的时期,最早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此后经过不断的分分合合,到了清朝的时候,基本上实现了整个中国完全的大一统。

康熙35个儿子雍正杀了几个兄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准噶尔汗国)(1)

具体来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当时只是实现了整个中原地区,以及巴蜀和江南这些地区的大统一,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以及西边、西南、南方还有一大片,没有进入中华民族的大版图中。

西边和西南、南边和中原国家的矛盾并不尖锐,从汉武帝着力开通西南夷,到后来的一系列交流,包括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去吐蕃,再包括元朝忽必烈拜八思巴为师,忽必烈灭掉大理等等,西边、南边、西南边都以比较平和的态势,进入了中国的大版图。

北边的少数民族和中原国家的矛盾就最为尖锐,他们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在这些冲突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融合在一起,进行重组和更新。这个过程很漫长,汉唐时期,中原国家在战斗力上是强于北边少数民族的。到宋朝的时候,南北的战斗力基本持平。宋朝末年,蒙古人异军突起,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大于中原国家,因此最终实现了吞并中原国家的目的。这个吞并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统一。元朝当时的版图,甚至比现在咱们所见到的版图还要大。

不过元朝的统一,只是一种版图的统一,并没有实现文化的统一。由于元朝统治者对中原文化的不认同,乃至对中原文化,特别是对南方文化的歧视,最终造成了尖锐的文化对立,从而也使得民族仇恨被带起来,南方汉人大量造反,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康熙35个儿子雍正杀了几个兄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准噶尔汗国)(2)

明朝的时候,南北又一次对立。在力量上,属于南方大于北方。当然了,北方的情况也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时候的北方,也变得比较单一,只剩下蒙古族了。虽然蒙古族分为瓦剌、鞑靼等多个部,但是作为蒙古族,是比较单纯的。

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朝再一次实现了南北大统一,同时在文化上也比较认同中原国家的文化,因此,清朝才算得上是中华历史上真正的大一统。

清朝作为大一统,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让南北不再尖锐独立。

清朝之所以能够南北不再尖锐对立,是因为清朝采用了非常好的对待蒙古族的态度,他们通过和蒙古联姻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蒙古族的主体地位,让蒙古族和南边的国家融为一体。

康熙35个儿子雍正杀了几个兄弟(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准噶尔汗国)(3)

不过,虽然清朝采用了比较好的方式,解决了北边少数民族的问题,但是毕竟北边的少数民族,曾经长期和中原国家之间有一种对抗的关系。因此,向心力还不是不够。虽然北边主要只剩下蒙古族,但是这些蒙古族其实还分为各门各派,这些门派之间,也在互相争夺各自的利益。而准噶尔汗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崛起来的。

准噶尔汗国先后出现了三代雄心勃勃的首领,一是噶尔丹,二是策妄阿拉布坦,三是阿睦尔撒纳。他们一心想恢复当年蒙古族曾经在中国的辉煌地位,尤其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在中国的辉煌地位,至少具有北元那样的地位。因此,他们才会起来造反,反对清朝的统治。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当然不允许准噶尔这样做,因为如果允许这样做的话,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毕竟当时清朝刚刚入关不久,刚刚取得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刚刚平息了南明的各种势力,同时收复了台湾。在清朝看来,准噶尔汗国的崛起,就是地方势力的割据,所以无论如何,要把这种割据的地方势力给平定下去。

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准噶尔汗国的打击,以至于最终消灭了这个割据政权,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和统一,其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都是巨大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