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效的运营工具(对话贾雪峰善变则强)(1)

“唯变所适”,是《易经》提出的处世之法,即看清时势,随机而变。而改变又往往与创新相连,在现代化企业里,变化的创新不仅仅止于技术创新,还在于对客户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对商业模式变革的准确判断。

如今,亟待解决创新盈利模式痛点的充电桩行业,似乎更需找到一条应对行业竞争的随机而变之道。相比充电桩制造,充电桩运营是一个更新的领域,其用户需求还需进一步拓展,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较高敏感度。

智能高效的运营工具(对话贾雪峰善变则强)(2)

深圳市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 贾雪峰

“或许正是这种‘三变’的精神,让聚电在行业里生存得更久、更好。因为这个行业远远不止‘三变’这么简单,几乎每天都在变化。”深圳市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电)CEO贾雪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善变与专一不矛盾

《新能源汽车报》:“贾三变”的别号给作为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商的聚电带来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贾雪峰:在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上,我们的团队具备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多变”个性,但是在硬件制造业务领域,我们的产品品质丝毫不会变动,必然丁是丁卯是卯。

从聚电企业LOGO上可以看出,我们其实是融合了三个行业:能源行业,我们相当于能源的一个输出口;电动汽车行业,我们有聚电车间,提供整车销售以及配套的售后服务;电力电子行业,我们具备整个行业的基本功,所以才能立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从诞生之时就把互联网、传统电力、汽车行业融合在了一起,LOGO中的“U”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们内部管理团队的复杂结构。

《新能源汽车报》:随市场之变而变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把握未来市场,聚电会重点布局哪些领域?

智能高效的运营工具(对话贾雪峰善变则强)(3)

聚电车间

贾雪峰:其实,我们也在大规模建设集中式充电站,主要是面向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等大规模客户。我们认为,当分布式充电设施让车主充电实现“唾手可得”之时,未来的充电模式将多数以补电为主。作为民营创业企业,我们更强调创新,会更多地侧重于分布式充电领域。

《新能源汽车报》:分散式建桩如何考虑布局合理性?

贾雪峰:最根本的还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我们可以先利用聚电车间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包括一些车友活动,聚集大量电动汽车车主,再对其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而后建设充电桩。这可以保证每个充电站点都会聚集一部分车主。此外,很多车主希望有充电运营商协助其建设充电桩,而且他们也愿意提前支付一些费用,作为预存的充电费。

《新能源汽车报》:你如何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对此,聚电如何谋划?

贾雪峰: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未来,它也将是聚电的主要业务区域,而且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多数以商用车为主,面向的客户主要是B端的,比如出租车、公交车等。他们有强大的建站需求,也会是聚电硬件公司的主要服务客户。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充电解决方案。

充电没有超额利润

《新能源汽车报》:目前,许多充电桩生产商、运营商普遍地认为,整个行业利润率低、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对此,你如何分析?

贾雪峰:充电桩运营领域不会出现超额利润,一般是达到行业平均利润,其前提也是保证充电桩运营具备较高的运营效率,比如每台充电桩保证每天有一辆车进行充电,充电的时长一般在3到4个小时。

至于盈利,我们可以通过充电运营与用户保持长期互动,深度挖掘其它需求与价值,比如汽车的销售,后续维修服务、保险等等。再有就是深挖充电运营本身的空间。增加利润一是靠提高效率,二是靠降低成本。其中,最大的成本是用电成本。

当充电桩建设在一定范围内数量、收益率非常可观的情况下,能否与电网公司合作打包电价,这些都可以进行尝试。

《新能源汽车报》:目前,聚电的经营或盈利状况如何?

贾雪峰:充电桩行业的前期投入比较大。至于聚电目前的盈利状况,需要分开来看。我们运营的一些充电桩,其本身的运营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好,一定是前期的运营状况没做好。我们认为,一定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电桩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其运营应该由服务类的专业公司来做。聚电是专业的充电运营服务商,这是我们的明确定位。

聚电新能源(聚电的子公司)是我们做运营服务的一个铺垫和切入点,为整体的运营提供服务。

目前,我们单店已经实现盈利,电动汽车销售加上充电桩配套。聚电智能桩均可以实现联网,我们可以远程协助车主开展充电桩维护、充电共享等。

聚电卖车也“做桩”

《新能源汽车报》:聚电网络提供多样化充电运营服务,聚电车间开售电动汽车,聚电新能源生产智能充电桩硬件设备,聚电到底是“卖车”的企业还是“做桩”的企业?

贾雪峰:作为充电桩设备生产企业,我们和普通用户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非电动车主不会使用我们的设备充电、购买充电桩。但是通过售车,在服务电动汽车主的过程当中,聚电车间会不断地将其转变为我们的用户。

第一步先把用户转变为电动汽车车主,这是限于电动汽车销量并未达到预期的一种选择。在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充电运营商有着自身的天然优势,车主一是考虑性价比,二是考虑后续使用的便捷性,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充电问题,而充电运营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新能源汽车报》:聚电在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哪?

贾雪峰:在国内,我们很早就提出了电动汽车卖场的概念,而且也确实付出了实践。事实上,这种模式类似于汽车超市,目前还处于不断摸索尝试阶段。如今,很多企业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未来,汽车销售渠道和售后会分离,汽车销售已经不再局限于汽车4S店模式,这就为汽车卖场模式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汽车销售跨品牌一样,汽车售后服务同样可以跨品牌,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汽车领域已经有了明确的利益格局,而新能源汽车还是一片蓝海,行业有机会打造新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模式。

《新能源汽车报》:在互联互通方面,你认为桩和桩的互联是否存在必要性?

贾雪峰:我们认为,更多的还应该是企业之间彼此合作,使碎片化的运营商逐渐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统一的用户体验,从而扩大整个行业的体量。服务千差万别,过于碎片化或将直接导致车主因嫌麻烦而放弃购买电动汽车。

在互联互通领域,从技术层面,聚电的充电桩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目前已经接入70多家充电运营商,同时我们免费提供接入服务。此外,我们也跟其他运营商进行合作,彼此打通充电网点,实现互利共赢。

智能高效的运营工具(对话贾雪峰善变则强)(4)

聚电APP

《新能源汽车报》:聚电如何打造智能化充电桩?

贾雪峰:从互联网软件开发起步,我们起初的出发点就是做多方案运营商,起步和定位就跟同行业其他企业不一样。现阶段,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独做充电桩了,更多的是考虑提供充电以外的其他便利。比如充电桩可以加载wifi功能,和智能地锁相连接等。我们可以对外提供一个运营端口,在共享之下,对充电桩进行管控,实现对外运营。

针对联网运营情况下充电桩的智能化,聚电做了许多尝试,比如我们推出了简易桩和智能盒子,二者也可以融合在一起。

一方面,简易桩满足社区车主的临时补电需求,我们把充电桩内部不实用的功能、零部件的成本降到最低,只实现最基础充电功能。另一方面,我们将聚电盒子接入到充电桩电路内部就可以把简易桩变成能通过二维码控制的智能桩,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充电桩的大规模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