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哪种更严重(心理学家了解了焦虑症)(1)

从正念疗法(内观)的思想来说,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是由患者的心理习性造成的,唯有改变患者的心理习性(如;敏感、多虑、多急躁完美主义等特质),焦虑症、强迫症才能彻底治愈。

对待焦虑、强迫的正确做法是活在当下,保持平等心,停止妄想、评判,如此一来焦虑、强迫思维、行为就会消除。相反,如果我们和焦虑、强迫去争斗,去理论说教,结果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强迫与反强迫中。

强迫症的狡猾之处,在于很多时候,强迫症者理性上知道自己的强迫、恐惧是“不应该、不对的”,但下意识里,就是无法摆脱那种不安的感觉,如;万一,如果••••••,正是这种灾难性的强迫逻辑让患者陷入一个又一个的无法攀爬的深坑。

知名心理学者李宏夫在《战胜强迫症》书中讲到:对于强迫症的根本治疗来说,唯有“平等心”才是摆脱强迫症的正确思想。对产生的强迫,停止心理的抗争,不评判、不纠缠,不参与,不起习性反应,如此一来强迫就会逐渐减弱到消失。

有很多强迫症患者了解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但无奈难以做到,是的,仅有理论的东西,是无法真正帮助强迫症患者走出强迫的。唯有具体实际的方法才能帮助强迫症患者走出强迫。

“亦止法”一种可以随时随地练习的方法,通过“亦是如此”这句话对当下进行描述、标记的方法,让强迫症患者专注在当下,做到平等心,进而摆脱强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这个方法。

亦止法的具体操练:摘选《战胜强迫症》一书

1、对无论是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闻到、尝到,或是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有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所经验到的一切,凡是引起自己注意的,就对它进行描述并且在后面加上‘亦是如此’。(描述可以是概括性的描述、简单性的描述)

2、练习是针对当下发生的,无论是好的,坏的,或是不好不坏的,凡是引起自己注意的都一律的加上‘亦是如此’,即便是重复引起注意的,也都同样加上‘亦是如此’。

3、练习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改变什么、消除什么、控制什么,没有任何的目的心,不为达到任何效果,练习就只是表达当下、描述当下而已,也就是说此刻我们的心在哪里,就对那里加上‘亦是如此’。

案例示范:

患者:我又担心我老公一会儿又去摸什么我不想让他摸的东西“亦是如此”,我担心我起来上厕所,待会儿还要去不停的洗手“亦是如此”,我担心我洗完手还要刷池子“亦是如此”,我担心我刷完池子还要去洗澡“亦是如此”, 担心我洗完澡以后我又回到床上不敢摸任何东西“亦是如此”,我担心我躺在床上又会胡思乱想“亦是如此”。

感觉手有点痛“亦是如此”,已经没有好地儿了“亦是如此”,全都暴皮了“亦是如此”,手背和手指也都裂口子了“亦是如此”,这都是用84消毒液洗的“亦是如此”,皮肤都烧坏了“亦是如此”,我真不想用消毒液洗,可我控制不了,我觉得我不用消毒液就洗不干净“亦是如此”,反复清洗的过程也很痛苦“亦是如此”,即便洗完了,也痛苦“亦是如此”,心理好像也并没有好受太多“亦是如此”。

别人家都整箱、整箱的往回买吃的,我们家是整箱、整箱的往回买洗手液和消毒液“亦是如此”,我真是恨我自己“亦是如此”,可我也不想这样啊“亦是如此”,家里全都被我给搞乱了,老公和儿子也都被我搞的,变得不正常了“亦是如此”。我控制孩子洗手“亦是如此”,控制我老公出行“亦是如此”,我觉得我现在谁都不如“亦是如此”,我担心我的强迫会传染给孩子,传染给老公“亦是如此”

老师:体会一下刚才这个过程,你对自己的感受及想法的后面,统统的加上“亦是如此”,有没有感觉内心的痛苦感减轻了,或者说好像就只是在说一件事情?

患者:嗯,好像是“亦是如此”,好像没有像过去那样,那么痛苦,好像也没意识到痛苦“亦是如此”。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只要如实地对身心所经验到的无论是感受、想法、念头、行为,都加上“亦是如此”,强迫的思维或行为就会自然停止。这个练习的过程便是内心净化的过程,便是对旧有的习性心理改变的过程。如此持续的练习,我们就能越来越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淡定、不纠缠的心,一颗活好当下的心,强迫症自然就会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