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主要的对手前期是魏国,然后是楚赵两国。三个国家都有几百年历史,根基深厚,国内老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强。

前期秦国要对付经历过“李悝变法”的魏国。主要作战对象就是魏武卒。第二次河西之战,秦国打的最艰难,甚至比后来的长平之战还要艰难。长平之战虽然规模大,但是那时候的秦国积累了几辈人的家底,还有白起指挥,秦昭襄王心里有底。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1)

第二次河西之战,没啥家底的秦国刚经历变法,秦军到底咋样谁也没底。公元前354年第二次河西战争爆发,但是直到公元前352年魏军遭遇桂陵惨败,才出现转折点。

到了公元前350年,魏国与齐、赵两国讲和,又集中兵力反攻固阳。秦孝公兵困固阳,被迫与魏惠王在彤会盟讲和,将安邑及河西部分土地归还魏国。所以变法后的第一战打的并不怎么样。秦惠文王上台后,发动了第三次河西战争,一直到了公元前329年魏求和,将上郡15县全部献秦,黄河以西全为秦有。秦惠文王彻底掌握了黄河天险。这才有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2)

此时的秦国,体量远远不足以发动灭国战争。公元前316年伐蜀。得到了蜀地,才有了后来一统六国的资本。之后秦惠文王又扫平了义渠。秦惠文王执政期间,给秦国打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山东六国再想合纵攻秦都得掂量掂量了。同时,秦惠文王拿下了蜀地,给秦国留下了足够发展的战略空间。

秦武王,平定了蜀地之乱,稳定了国内,同时秦武王通过魏襄王在临晋的相会,巩固秦、魏联盟。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稳住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之后秦武王就绝膑而亡了。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3)

秦昭襄王上台。秦昭襄王七年和秦昭襄王九年,秦国和楚国分别爆发了两次战争,两次战争都是楚国吃了亏。但战争规模并不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两国国力。之后一直到秦昭襄王十四年,这期间 秦国和韩魏爆发伊阙之战,打残了韩魏,韩魏直接成了六国中最弱的两国。之后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二年,这期间秦国一直蚕食韩赵魏楚,小打小闹。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二年,爆发了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决定了六国命运的一战,此战过后六国再无一国是秦国敌手。之后只能靠合纵对抗秦国。这一战,秦国虽然没有伤了根本,但也损失不小,统一日期不得不推后了四十年。嬴稷没能亲手一同天下。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4)

祖龙登基后,面临一系列内部问题,吕不韦,嫪毐以及成蛟叛变。一直到公元前237年,祖龙才处理好内部问题。之后挥师东进。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彻底一统天下。

说白了,就是当时六国贵族的根基太深。六国贵族经营了数百年,所以虽然秦灭了六国,但是祖龙一死,二世就镇不住了。

刘邦一样又是占据蜀地,占据关中剿灭项羽统一了东方诸侯,要知道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们俩共同在太阳下生活了四十七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六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两次统一战争。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汉高祖在公元前202年统一天下。时间相隔不到二十年。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5)

道理很简单,六国贵族不认你,六国贵族繁衍几百年,利益盘根错节。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缺乏认同感。为了这个认同感,不到六十年年打了两次统一战争。最后汉高祖连几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整整休养生息了文景两代人,国家才缓过劲。可见为了统一国家已经被打了稀巴烂。

中国人为了统一,付出了太多太多。正如题目所说秦国没有一个昏君,也要经历163年,最后二世而亡。只为了这个认同感。六国人,本质上都是同宗同源,仅仅是文化不同,统一就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隔海相望的那片岛,岛上的居民和我们何尝不是同宗同源,仅仅是意识形态不同,便与我们如此对立。

秦国是用什么谋略灭亡的(近两百年没有一个昏君的秦国)(6)

统一对中国人来说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是历代人的追求。南北朝时期是秦统一中国后分裂最久的时候,也仅仅是169年。五代十国53年。元末群雄起义到明朝一统江山,也只过了17年。分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极其短暂的。中华民族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