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地那个实难留 。

有几句痴心的话 ,哥哥你记心头 。

走路你走大路 ,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人儿多,拿花解忧愁。

在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之益的山西祁县,流传着一首充满了无助无奈,伤怀伤感的民歌---《走西口》。他是无数为了生存、为了活命而走西口的山西人,用殷红的鲜血,伴着苦涩的泪水,谱写的一曲悲歌。

宋朝版图山西(你知道古代走西口)(1)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特意又去重温了一遍09年央视由杜淳主演的大剧《走西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并称的三次人口大迁徙,那年月不知有多少哥哥走西口,又有多少妹妹流尽了泪花,可以说随便拎出哪个来都是部厚重的故事。

山西人走西口,约从明代初期开始,高潮出现于明末清初,直到清朝末年,这个时期走西口的人口数量最大,前后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历史。

1)明初,朝廷为了保卫北方边疆,抵御蒙古骑兵入侵,修建万里长城,并专设了"九边"(可以理解为9个关口)。明初实行以粮换盐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形成带来了契机。明朝中期又在张家口和杀虎口开放马市,使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但是,当时明朝政府并不允许商人北入蒙古腹地,此时的走西口还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2)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北部边界移至贝加尔湖以南的蒙古草原,康熙亲征葛尔丹,平定大西北后汉民禁止入蒙的禁令基本废除。距蒙古草原一水之隔的河曲人捷足先登,纷纷渡黄河北上,来到蒙古大草原垦殖开发。蒙古人不善农业和商业,大青山以南绵延数千里为可垦之地,这就为"走西口"的哥哥们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也带动了晋商的发展,著名的晋商老号大盛魁就是走西口的山西人建立了,持续了300年,据说鼎盛时期的用50两的银子可以铺一条从库伦(现在的乌兰巴托)到北京的路。

另外一位出名的晋商就是复盛公的乔致庸——人称亮财主,《乔家大院》大家一定看过,那可是富可敌国,捐钱给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几十万白银起步的,八国联军侵华,慈溪西逃时候也向乔致庸借了40万两白银,最后只还了一块匾额。

宋朝版图山西(你知道古代走西口)(2)

走西口的主要路线图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等,即晋北人、陕北人等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也主要是晋商出关与内外蒙贸易的地方。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也包括了陕西神木口,河北张家口以及归化城(呼和浩特)。

通过“走西口”,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长城以北有了大量的汉族人口居住,传统的农耕线北移,加强了蒙、汉人民的相互交流。广泛流传于晋北、陕北、河北以及内蒙西部的地方小戏"二人台",更是内地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另外走西口也使晋商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地区)、库伦和多伦以及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也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

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于民国初期徐树铮收复外蒙也是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内蒙地区当时的王公贵族也是因走西口的历史原因,汉化程度较高,所以当年也没有和外蒙古一样闹独立,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走西口大移民实际上和闯关东一样,主要是因为山西,陕西以及河北等省人多地少,而内蒙古,新疆又地广人稀,适合开荒耕田,养穷人的地方。同时走西口也促进了近代晋商的崛起,一部走西口即体现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史也体现了晋商的发展史。

我有一个东北的朋友,去年的时候会山东祭祖,然后又去山西祭祖。真的山西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和走西口的起点,没有山西的移民史,就没有中华的发展史,山西老乡遍布了全国各地,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宋朝版图山西(你知道古代走西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