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不见」的调光,才是好的调光

上次科普了荣耀50 Pro的单电芯双回路100W快充方案后,后台陆续收到了很多关于荣耀50系列功能性的问题咨询,如:一站式Vlog视频拍摄是怎么实现的?其中一位粉丝的私信让我印象深刻——发布会上明哥提到的PWM功能是什么?这问题确实有点深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荣耀50系列采用的1920Hz高频PWM调光。

荣耀50系列高频PWM调光功能解析(荣耀50系列高频PWM调光功能解析)(1)

什么是调光,为什么要调光?因为我们在不同光线下要正常看手机的内容,就需要屏幕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变化,做出相应的亮度改变,这个亮度改变的过程就是调光。荣耀50系列同时搭载了高频PWM调光和DC调光两种调光方式,在高亮环境下,如天气晴朗的户外,DC调光可以发挥更多优势,所以这时荣耀50系列采用的就是DC调光。不过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室内这种暗光条件下使用手机,而且人的眼睛对于低亮也更加敏感,但低亮时DC调光容易出现偏色,荣耀50系列便会采用高频PWM调光的方式,通过高频PWM调光(低亮)和DC调光(高亮)组合的方式,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视觉体验。

PWM调光,更适合OLED的低亮调光方案

DC就是直流,DC调光就是通过控制屏幕背光功率的大小来调节亮度的强弱。原来我们生产手机,大部分都是使用LCD的屏幕,LCD屏有点像“三明治”——最上层是触摸层,中间是显示层,底部是背光层,这样每一层的均一性都非常高,这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调节屏幕背光的功率来控制屏幕的亮度,这就是DC直流调光。

DC调光却并不完全适用于OLED屏幕,这是因为OLED屏幕是自发光,屏幕的亮度是由电流通过每个像素单元来产生,一块OLED屏幕有上百万个像素单元,在高亮环境中,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固定在较高的显示像素电流,带来均一、准确的成像效果,但在低亮环境下,通过像素单元的电流较低时,轻微的电流波动就会导致不同像素之间的亮度差异,出现偏色,就是大家有时会提到的抹布屏,越低的亮度这种现象越明显。

PWM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即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就是让所有的OLED像素单元保持较高的显示功率,通过高频的“亮屏-灭屏-亮屏-灭屏”的亮暗交替,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来控制屏幕亮度——在单位时间内亮屏状态持续时间越久,屏幕就越亮,反之就越暗,因此像素单元一直保持一致的高功率显示,PWM调光可以带来均一、精准的显示。不过虽然PWM调光可以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但毕竟PWM调光的原理是屏幕的闪烁,太低频率的闪烁同样也不是完善的解决方案,而荣耀50系列1920Hz的高频PWM调光,就是低亮下调光方案的进一步升级。

1920Hz,让眼睛「看不见」频闪的高频调光

PWM的“亮屏-灭屏-亮屏-灭屏”的工作原理也就意味着,如果调光频率过低,屏幕就会出现闪烁,刺激眼睛。一般来说,超过70Hz的频闪人眼就感觉不到闪烁了,只会感觉到明暗,所以当前行业的通常做法是采用240Hz的PWM调光。

但人眼可能无法察觉,视觉细胞却依然可以。长时间接受低频的频闪刺激,人眼会产生肌肉疲劳,引起眼睛甚至身体的不适反应。如果你用一台手机去拍摄另外一台手机的屏幕,就可以明显看到屏幕闪烁的条纹,非常刺眼。参考IEEE的LED照明标准,频闪范围要达到1250Hz才能做到对人的健康低风险,行业内当前常用240Hz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抱怨OLED屏“闪瞎眼”。

荣耀50系列高频PWM调光功能解析(荣耀50系列高频PWM调光功能解析)(2)

(测试图来自 @爱搞机)

为了进一步解决PWM调光的闪烁问题,我们的研发团队在屏幕以及电路方案的底层设计上做了大量优化,带来行业内最高频的1920Hz高频PWM调光,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带来真正让用户的眼睛和视觉细胞都“看不见”的创造性调光方案,同时解决了色差和刺眼的两大问题。

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依然保持极致体验

在用户很难注意到的地方进行研发投入到底值不值得?在我们看来非常值得。创新的本质是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产品体验,而不是为了寻找营销噱头,即使用户可能注意不到,但只要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就值得我们投入。现在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保护眼睛很重要,所以PWM调光看起来很小的功能,却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后续我们还会对这个功能进行持续升级,为大家带来更加极致的屏幕观看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