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未有之大变局(经国大事里的不朽文章)(1)

思衣谷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选本中,最为有代表的选集就当数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了,因为其文章代表了古典散文创作的楷模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关于中国现当代中国精神的选本,就得说说王蒙、王绍光主编文学作品集《中国精神读本》是颇为有公允的。因为那些文章,都是铺陈出中国救亡、革命、奋进、崛起的曲折历程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同样地,就写文章之于历史而言,有无一些如上述写文章是如写文章之于文学,之于思想一样的有权威的选本呢?答案是有,那就是被誉为《中国精神读本》姐妹篇的《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

此书的主编是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北大教授龚鹏程。近年来,龚教授游走于国内,乃是新、马等地区做学术交流,目的是促进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交流。而就龚教授的关注中国历史变迁的文化整体性而言,这部由他主编的分上中下三册的《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了。

首先,何为形塑?那是形象塑造,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实施定向塑造或培养,即形成与塑造。如果将中国作为一个成人而言,那么他的外形、性子和三观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呢?这部书就是很好为中外读者,以最简单明了文字和详细的注释为大家一道关于影响中国历史大变局,代表中国精气神的那些好文章了。

按照编者的意思,此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章改变了历史,一类是文章标记了历史的改变。

另外编者也肯定了中国史学的优势:第一是史职确立较早,第二是史权独立也很早,第三是历史以天道为依归,所谓“究天人之际”,第四是历史对人的批判性,即为通变论。

关注历史变局的文章,编者是从起于尧舜,终于孙中山先生过世涉及历史变迁的文章的,此部书一共有139篇文章。其中上册部分,首当其冲的好文就是《尧典》了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禅让制度,就发生在尧舜禹这三代君王手中,而让我们得知却又此事情的,就是要说这篇《尧典》文章了。该文章以极为简练和古奥的文字,如使用了冷僻字“钦”代“敬”,“畴”代“谁”,“载”代“事”等,来记录了尧禅让给舜的过程。同时,在编者在背景的交代下,也特出了此文章对于《山海经》对照而言,其逐渐脱离了神话,具有政治理想色彩的演化过程犹历历在目,同时,其也是代表了帝王或者说统治阶级的道德修养的永恒典则,其禅让让政治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

另外在史墙的《史墙盘铭》,我们可以读到史墙那遣词精确和典雅的风格,委实是殷周史观叙事文的最佳范例,另外此文章也是研究西周文化的重要材料,尤其是关于谥法的建立,是可谓是最为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另外在李斯的《谏逐客书》,如果说能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最大功臣,就当数李斯,其功绩可以在这篇文章有所体现了,该文章不仅有理有据,言辞也非常文畅顺和达意,举例也很有说服力。关于在于其中心论点切中的当局的利弊。于是正是这篇文章,所提到的重用客卿,废封建,设置郡县,定律令,筑长城等。这文章就是以国家利益出发,是为后代的很多政治决策是很有借鉴之用的。

来到汉代,就有董仲舒的《贤良对策》,我们知道汉代的最大的变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来源就是董仲舒的《贤良对策》,该文章有纹有路地提出了“天人三策”,政治上要以人为目的,经济上走以道德为前提的均平适度之路,不导致产生资本主义。而在社会家庭各个人方面,儒家之伦成为了维系秩序之规范。另外,笔者比较喜欢编者的论调,那就是说到关于儒家和统治阶级的关系,编者以董仲舒的事例而论,儒家不是为政治服务的,因为其以仁民爱物的胸怀,天下为公的精神,四海皆兄弟的态度去思考人生,其终极的目标在安顿每一个生命。因此不是为某人,某阶级政权服务的,这也足以见儒家对中国历史文化变迁,至今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三国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文学评论史论文专著最早的一篇。因此是在文学史是影响深远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就得到著文章的风气在六朝时代是得到了非常兴旺时期。所谓“巧构形似之言,争价一字之奇”就自然彰显了该文章的深远的影响力。而在诸葛亮的《出师表》其历史变局的意义在于,统一的观念是深入民心的,诸葛亮北伐就是建立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而此处的三国鼎立,对东晋以后南北对峙,天下再次分裂是有极大的影响的。除了历史变局意义,此文在道德和文学的意义,这里就不多累述了,毕竟此文是已经收入在《古文观止》了。

之后,到了嵇康《养生论》,就是对中国医药养生以及百科众技之学是很有贡献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展现了一套雅致脱俗的生活与文化。刘勰的《文心雕龙》序志,当然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因为其不仅追求文饰,更是站在了儒家思想的立场,自然是成为文学批评之典范。当然,在杨广《征高丽诏》,就说明了其暴政的一面。

来到中册方面。来到唐代,其中被世人所知道当然是武则天推崇佛教的变局了,那么这个变局的来源是在哪里呢?这就是在她的《释教在道教之上制》有所体现了。这文章不仅交代了武氏家族的的信仰,也说明这是一宗政治与宗教相结合以谋求本身利益的案例,另外就是十分体现了武则天罢黜道家推崇佛家的新措施,自然就是提高了佛教地位。

之后来到韩愈《原道》,我们知道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原因就是在这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并将儒家重回独尊地位。历史告诉我们,在韩愈时代,外来佛教和非中国文化正统的老庄,本着为民族自救和文化自救的原因,韩愈在《原道》中就说到三大文化自救的意义:第一是建立仁义大道的道统观念,第二是推崇孟子,也就影响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前奏曲”。 第三是强调实用价值。反证佛教道教缺乏实际贡献。

来到宋代,在司马光《濮安懿王典礼议》,就说到了关于 濮议本是小事,但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朋党争论。如果说是如何造就了宋、明两朝党争的传统,影响当时的政治以及国运的来源,无疑就是从司马光的这篇文章说起了。由此国家,这样的朋党是左右了当时中国历史变局的。另外编者还收编了司马光的《进资治通鉴表》,说明其的《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史书对后世的史学影响,告诉我们读者什么是以史为鉴。另外在南宋朱熹的《大学章句》,就道出了朱子对后世儒学的影响是空前的,这里提出的道统。

来到元代,马哥孛罗的《马哥孛罗游记》引,其历史的变局是中国蒙古西征也是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中国的罗盘、火药和印刷术,就在该时传入西方。而之后,正是因为《马哥孛罗游记》就是将东方文明更为广泛地传播到西方了。

而来到明代,郑和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就是在外耀我国威的很好事例,我们呢知道当时古代的航行是非常艰辛的,而到其他地方也是存在冲突的,但正是因为郑和团队的机智和实力强大,一一平定。这自然是耀我国威了。

来到下册。首先一片文章就是明代李建元(李时珍之子)《进本草纲目疏》中,我们就可以读到了《本草纲目》纠正了一些不合理的传说,也保存和介绍了许多前人的药方、医理,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序,我们读到了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困难。另外,在中国历史比较动荡的变局,当然就是需要说到李自成了。而在李自成的《即位诏》,就让我们知道了李自成是痛批明朝人不能体恤百姓的罪过,也道出了当时的弊端。从李自成的一身是关系到了明清两朝的兴亡。

来到清朝,纪晓岚的《古文尚书疏证提要 》 ,这里的《疏证》就是说明三大意义,一是清初学者批驳明代理学末流提供了坚强的证据,第二是怀疑儒家经典,学者多面对其他理论系统知识,第三是影响清代学术之风。在清朝,影响中古历史变局,是绕不过林则徐的,于是在他的《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中,我们就知道他上奏此文,并获批就在东莞展开了虎门销烟。 这就自然是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尽管后来清朝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但也足以见得林则徐的赤子之心和远见。另外在魏源《海国图志》序,我们就可以读到了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为后来的“自强运动”有很大影响。另外严复翻译《天演论》,就旨在为了“自强保种”,就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而在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就是运用西方进化论说明公羊三世说。其历史的变局意义在于借孔子的名义,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对推动戊戌变法有很大影响。而孙文的《民报》发刊词,就是提出了“三民主义”。而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是引起倒袁风潮的来源,使得袁世凯称帝的复辟主义难以为的原因,就是这股梁启超蔚然文风的阻力。这类文章具体牵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的。而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造势为接下来的白话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最后,孙文《孙中山遗嘱》中,正是他的叮嘱,我们才能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回忆,继续为民主宪政奋斗。

编者是当今世界真正的知识分子,他胸怀天下、关注民生、不畏威权、针砭时弊,为社会正义的实现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奋斗。正如东方朔所言“天有场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这就是历史的道德规律,是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的。在编者的三册厚重的编著中,我们读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道德规律。所谓自己国家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人存在的基石。这部编著也是很有代表性说明这一点的。

全书依照简介、原点、译文、背景说明、影响五大块解析相关文章,条分缕析,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讲解三千年中国史,让读史也可以变得不沉重。让我们读读《历史大变局:形塑中国三千年》吧,了解一下影响中国大变局的那些大事儿。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编者的内容,就是说明了好文章,有时也是为历史大事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