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神十四”航天员乘组太空之旅已过半,河南籍航天员陈冬的父母,是数着指头过的:“对普通人来说三个月好快,对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思念。”作为首批在太空过中秋的中国人,9月6日,陈冬父母用一封家书遥寄思念。纸短情长,写出的是“我们都为你骄傲”,写不出的,是“想你时,就会看一看天……”

陈冬出征前讲话(这里有一封来自地球的家书)(1)

一封48字的家书,没有一个“爱”字

9月6日,大河报·豫视频来到陈冬位于洛阳的家,提及要写一封家书,母亲黄焱和父亲陈树林告诉记者:“哪个父母会不想孩子,但我俩都不敢说思念,怕他分心……”

思虑良久,黄焱书写了一封48字的家书,没有一个爱字,却满满都是爱。字里行间藏亲情,也涌动着家国情。

陈冬出征前讲话(这里有一封来自地球的家书)(2)

思渐深,念亦浓,黄焱告诉记者,自6月5日陈冬开启“太空出差”之旅,老俩口每一天都在挂念儿子,想儿子了,便站在窗户前望一望天空。

“看到你首次出舱,完成了任务……”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而在地球上,黄焱和陈树林也时刻关注着儿子。“他们身上的衣服重百公斤。”陈树林告诉记者,隔着屏幕,看着儿子身着舱外航天服,“完美”的控制身体状态,悬着的心也随着陈冬太空行走、攀援慢慢放了下来,直到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担心化为骄傲。

陈冬出征前讲话(这里有一封来自地球的家书)(3)

家书全文:

儿子,你好!

中秋节快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很想念你。看到你首次出舱,完成了任务,我们都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

2022年中秋于洛阳

二十多年来,全家未曾团圆过中秋

洛阳籍航天员陈冬,自小便是一枚“学霸”。黄焱回忆道,从小学到中学,陈冬一直学习好,都是班干部,刚上小学时,说想做老师。后来快上初中时,突然对飞行和航空感兴趣,说要做飞行员。

黄焱告诉记者,在陈冬小学二年级时俩人外出,听到空中传来的引擎轰鸣,陈冬连问母亲关于飞机的问题,此后陈冬便立志做一名飞行员,"大概那个时候,他心里便种下了一颗飞天梦的种子。"黄焱笑着说。

去年,陈冬特地回到洛阳,在母校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开展了励志报告会。陈冬回忆,在训练中,他曾三天三夜不睡觉。

知子莫若母,黄焱知道陈冬对于航天梦的付出和坚守。“这么多年来,每每我想儿子,却又不敢打扰,实在想得厉害了,便发短信问他忙不忙。”黄焱告诉记者,陈冬非常孝顺,如果手头没有事,他会立即打电话过来和父母唠家常。

黄焱说,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隔空”思念儿子,“自从他上大学后,我们全家就再也没聚在一块,过过中秋。”

而陈冬,却非常孝顺,知道父母的口味。虽然不能阖家团聚,但陈冬总会记挂着给老俩寄月饼。“我爱吃豆沙的,他爸爱吃五仁的,也没跟孩子说过,可美回都有我们爱吃的口味。”说起陈冬的细心,黄焱和陈树林都笑了。

通过大河报·豫视频祝福全国人民中秋快乐

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日月星辰,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脚踏实地,也有航天员家属的默默支持。

此前,陈冬在接受采访时说,已经给孩子留好作业,“我到时候回来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

黄焱告诉记者,自陈冬“天空”出差后,和儿媳妇通过一回话。“我听儿媳妇说,儿子的状态不错,这让我俩放心不少,现在就盼望他能圆满完成任务。焱打趣说:“等他回来我们也要检查他的作业。”

“我们一家虽然没团圆,但希望神十四乘组的三个孩子,在天上中秋节快乐。”当天,通过大河报·豫视频的镜头,陈冬父母也祝福全国人民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快乐幸福。

陈冬出征前讲话(这里有一封来自地球的家书)(4)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李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