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经过数次谈判,西蜀与东吴国二次结盟,双方宣布共同抵抗曹魏。这个结盟意味着 ,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出现以二敌一的态势,这无疑是对曹魏的巨大威胁和挑战。就此导致曹魏不敢贸然发动攻吴或者攻蜀的战争。怎样对付这两国结盟成了曹魏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1)

公元231年诸葛亮再出祁山,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向孙权求援,希望孙权同时出兵配合,在此情况下孙权也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来诱骗魏国上将王凌,并布下重兵准备伏击王凌。但孙权做梦都想不到,他这一军事行动,导致曹魏潜伏在东吴的最大间谍案爆发,乃至于引发东吴政局动荡,孙权也借此机会打击江东士族。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2)

吴蜀联盟这就意味着曹魏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局面,虽然曹魏短时间内能够应付,但长此以往曹魏国就会面临被拖垮的危险。在此情况下,曹叡决定发动一场隐蔽战争,派人打入吴国内部。计划是谋取吴国廷尉的位置,然后利用执掌刑狱大权的机会,制造冤假错案,离间吴国重臣,搅乱吴国政局,让孙权无法配合诸葛亮 的行动。而这个高级间谍就是隐蕃。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3)

隐蕃(公元209年-231年),字不详,青州人,颇有口才,能言善辩。此人来头不小,直接听命于魏明帝曹叡。隐蕃将是曹魏派往东吴最高级别的潜伏者。某日,曹睿秘密召见隐蕃,让他诈降叛入吴国,命令他不惜以一切代价一定要想办法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内斗。但问题是一个22岁的没有名气的叛臣居然要谋取东吴司法最高长官,无疑是天方夜谭,因为这样的司法官员不仅仅要熟知吴国律法,而且必须要得到孙权的认可,只能是孙权的心腹才行。曹叡的要求可真不低。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4)

于是隐蕃带着这个艰巨的任务就逃奔到了东吴,一开始孙权没有召见他。(就是不信任),隐蕃就上书给孙权推荐自己,说自己是效仿陈平投奔刘邦,从这封信里,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隐蕃确实是个当特务的料,这封信写的是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步步吸引孙权上钩。先给孙权拍马屁,吹捧他是有道明君,他日必能一统华夏,说自己是弃暗投明,然后说自己不是一般的投降人员,但投奔吴国这么长时间,吴主都没有召见自己,让自己很是痛惜,还说自己有许多曹魏的机密情报现在都无法让孙权知道。

当孙权看了这份上书以后,也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召见了隐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领导面试,一番谈论一番后,隐蕃对答以及对时务的分析都有模有样。应该说要迅速地取得孙权的信任和喜欢,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相信曹叡在派隐蕃去之前,一定有了演练和计划,也必然给了隐蕃一些魏国的机密情报。隐蕃来之前也必定进行了精心准备,不光是内容准备,服饰上也刻意装扮,会见时显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5)

所答所问都是孙权想听到了,再加上他本来就能言善辩,又提供一些曹魏的机密情报,对当时魏蜀吴三的政治局势看法也显得很有独特的见地,隐蕃的目的是要当廷尉,在与孙权会谈时肯定会有意识地把话题往这上面引导,以展示自己熟悉刑律的才能,孙权果然中计。这不得不说隐蕃能力绝对是一流的。要知道孙权一向多疑,一个降臣能够得到孙权的信任也是很难得的。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6)

面试之后,孙权就问陪同的侍中右领胡综的看法,胡综就说:“从隐蕃的书信来看,有东方朔和弥衡风范,但是才能都比不上这两个人。孙权又问,你觉得给他做个什么样的职位比较合适,胡综认为现在不能让他治理民政,就暂且安排个小职位试试再说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7)

孙权由于认为隐蕃通律法,就让他为廷尉监。吴国廷尉分三级,廷尉正、廷尉监、廷尉平。隐蕃虽然距离廷尉正还有一步之遥,但一见面就得到个副廷尉,已经是很成功了,二十二岁任廷尉监,真的是前途无量,隐蕃能力出色,再加上举止优雅的亲和力,隐蕃很快在吴国站住脚,而且是声名鹊起。家里往往是宾客满座,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几次赞称隐蕃有王佐之才,特别是郝普,他和隐蕃关系非常好,当然也有和不和隐蕃来往,比如像羊衜、潘濬,杨迪等人。但潘濬的儿子潘翥和隐蕃关系不错,还给隐蕃送礼,被潘濬知道后,狠狠地责打了一番。其实潘濬也是从刘备那里投降的降将,为人谨慎,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以后的灾祸。是在保全他的儿子,也保全自己。后来隐蕃败露,大家都佩服潘濬的远见。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8)

郝普以前是刘备的零陵太守,后来投降了吴国。郝普由于和隐蕃二人同是投降的人,因此关系不错,这也许就是感同身受吧,郝普这人有点缺心眼,经常在隐蕃面前抱怨待遇不高和受到的不公。从隐蕃有意识地结交吴国朝臣的行为来看,其目的性非常明显,结交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江东士族,如朱据,一类是降将,如郝普、潘濬,而这两类人都是孙权防范的对象,如果把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势必动摇孙权政权的稳固性。隐蕃的政治手段确实高明。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9)

但就在隐蕃一步步进行他的计划时候,就在第二年,隐蕃却因谋叛被抓。据分析是在公元231年十月,孙权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诱骗魏国上将王凌。孙权派孙布诈降欲引王凌入坑,而王凌果然上当,准备领军迎接孙布,一步一步走向孙权预设的伏击圈。隐蕃见事态紧急,于是仓促谋反,在京都发动叛乱,但因事机不密被剿灭在萌芽状态,隐蕃失败逃亡,最终被捉拿归案。但具体原因史无记载,是个解不开的谜。隐蕃又是以什么方式谋叛的,有哪些人参与,也不知道。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10)

事后,孙权因此而痛骂了郝普,郝普心中惶惧不安,自杀身亡。朱据虽然没被下狱,但是被禁止入殿,后来虽然解除禁令,但也彻底失去了孙权的信任。这个年仅22岁的三国时代的卧底,终于把吴国内部搅得一团乱,完成了曹叡的任务。

三国十大悬疑案 三国时第一潜伏大案(11)

隐蕃被抓后并没有立即处死,最后孙权竟然亲自出面审讯隐蕃,一定要他说出有哪些党羽,而隐蕃坚决不说。孙权对隐蕃说:“你何必拿自己的身体代人受过呢?”隐蕃回答说:“孙君,大丈夫谋事,岂会没有同伴!我做烈士而死,不会牵连同伴的。”至死也没说出同伴。堂堂皇帝亲自审讯一个案件,可见这个案件相当复杂严重。两年后,孙权亲自策划了吕壹案件,孙权放手让吕壹大规模迫害江东士族,应该就有隐蕃事件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曹睿派隐蕃入吴搅乱吴国政坛的目的还是得以实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