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是最美的永恒

宋人苏轼有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日月形色,天地一瞬,它阐释了真实与梦幻间的流动界限。人都想获得永恒,这是最世俗的心念。人生须臾,活不过一棵树木,而万物无穷,人们对所有器物的拥有都是短暂的,俯仰之间,便为陈迹。师古,才是最高级的永恒。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3)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4)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5)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6)

意慕古,先存古。轩室之中,陈佛国之相,自得明澈;虚窗之下,置净土之物,自添雍穆,雅筑之内,集大千之器,自增古雅。或雕或刻,足见华夏造物之工;兼描并绘,尽显先人为艺之诚;线条之中见一代世风,造像之外知一朝礼乐。心慕传统,意不泥古,在涵养自身之中,可为文、课字、游艺,让古意开出新花,而那些穿越时光之物,上溯是魏晋之风,顺流是唐宋之韵,让生命之外,习染着永恒的艺术光泽。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7)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8)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9)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0)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1)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2)

先哲有记:「混迹尘中,高视物外;陶情杯酒,寄兴篇咏;藏名一时,尚友千古」。寄情之器,尽适兴咏,清啸岁时与年月;尘世之物,穿越时间,见证繁华与朴素。与千古之物为友,便会思考时间与永恒,时间赋予人生命,与时间的审视就是对生命的审视,而美与艺术,便是永恒之物,这不禁使我想起一首小诗:

时间老了

老了的时间

总是习惯在某个特定时节

回首来时的路

看是否

留下些许生命的印记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3)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4)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5)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6)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7)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8)

生命中的印记,可以是一个人「尚友千古」的气质。诗品中有谓:「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吟啸览古,足以适目;寄情畅怀,可堪悦己。师古出新,湛情释虑。偏执于高古之物,往往使人感受到一种气势,其如魏晋造物之壮美,其如太行嵩岳之博大,久而久之便产生一种气质,它将幻化成一个人的气息,如诗家之大漠孤烟,如书家之就势布局,如画家之结云列嶂。一个人审美世界的天际线,往往在于审美趣味之高低。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19)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0)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1)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2)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3)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4)

一个人的审美,是一个人的气质。趣味之清雅者,其如兰草并茂,松柏增龄,如万物随时更迭,而气质存世;趣味之流俗者,其如象鼎为缶,温玉当瓦,而形同槁木。尚友千古,推陈出新,便是最高级的永恒。而审美之外,是对华夏文化的自觉归省。

一次深入心灵的怀古之旅 师古是最美的永恒(25)

易向,一种类文艺的生活方式(e_xang);

易象读书,阅读就是一种修行(iexang);

意典,城市旅行家(taooli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