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长沙市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1)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2015年,我校管理学院顾乔芝、张娟碧与商学院吴军、易夕红四位同学联合申报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课题项目——长沙市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管理学院许小明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调查数据表明,从创业群体来看,70%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创业想法最强烈的群体是大二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29%,大二学生有活力,对未来充满了期望。毕业生中有创业想法的较少,占总人数的8%。

从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了解渠道来看,其中有41%的在校大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的,另外有6%的大学生是通过同学介绍了解相关政策的;从创业课程对大学生的帮助来看,67%的在校大学生均表示学校安排的职业规划课程和创业指导课程虽有些帮助,但太空太泛,听过了没什么触动。因此同学们觉得有必要加强学校在创业指导方面的力度,加强推进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实践与理论结合。

在“创业中所要具备的素质与创业前的准备”这个问题上,分别占22%和21%的调查者最怕面对的问题是:经验欠缺,人际交往面狭窄和缺少一个好的创业团队。

在创业资金方面,35%的调查者愿意申请创业基金,26%的愿意寻找有资金的合伙人,还有21%的愿意选择银行贴息贷款等筹资方法。较少的人愿意向亲朋好友借钱,也有11%的选择吸引风险投资,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在创业时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带来的压力。

关于“创业领域的选择与创业需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大学生们将更多的目光瞄向了APP、互联网 等市场,43%的大学生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

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去接受创业的挑战?31%的同学认为创业要有好的创意,30%的同学认为创业应学习掌握创业基础、工商、税务、会计等知识,同时也需要合适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

研究意义

该课题具有时效性,紧紧把握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和鼓励的政策热点;研究具有科学性,将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客观有效的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了研究;结论具有参考价值,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的领导、老师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基于课题研究,2015年6月,管理学院师生举办了“湘江新区首届名校 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峰会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约150余名创业大学生的参与,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2015CMAIT组委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科教新报等媒体的宣传和报道。通过微信平台、创新创业峰会、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加上后期媒体的报道,传播范围不少于20万人,具有积极的公益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