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古文,知名度最大的莫过于《醉翁亭记》了。一句“环滁皆山也”引出全篇,而后写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学史上尤其是古文史上,那都是赫赫名篇。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1)

除了这篇《醉翁亭记》之外,欧阳修还有一篇古文很受大家重视,而且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全文如下: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不错,这篇古文就是《卖油翁》,是欧阳修的名篇,其中的一句“无他, 但手熟尔”,可谓是这篇文章的题眼,一下子就让人看出重点。不过在多数入选的教材中,这篇古文其实还有一句是我们不熟悉的,那就是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2)

这一句虽然包含两个成语,但是在人选的课文中并没有保留,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篇古文的内容我们无需做太多讲解,很多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欧阳修写的是一则名人轶事,主人公“陈康肃公”善于射箭,举世闻名而他自己也颇为自信。一次射箭吸引了一个卖油翁的目光,放下油桶看了半天。

陈康肃觉得奇怪,就问这个卖油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没想到卖油翁不卑不亢的回答“无他, 但手熟尔”,意思就是你的射术是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不过是“手熟尔”,熟能生巧罢了。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3)

陈康肃听了这些自然不高兴了,射箭和卖油是不同的阶层,而且自己引以为傲的优势还被下等人鄙视,太让人难堪了!所以很生气的说,“尔安敢轻吾射”。谁知道这卖油翁不慌不忙,“以我酌油知之”,要拿自己的油作为演示。接下来是卖油翁的表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技术确实高超。

而后卖油翁也说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也说自己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并没有什么技巧。陈康肃也只能服气,笑了笑让卖油翁走掉了。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4)

关键是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原文当中的这一句话,意思是卖油翁这个故事,和庄子曾经谈到的“庖丁解牛”以及“轮扁斫轮”有什么区别呢?在欧阳修看来,欧阳修和这两个故事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熟能生巧而把工作做得游刃有余。

那么,既然这最后一句话包含两个典故,两个成语,为什么教材编选者还非得删除了呢?这就要看这两个成语的所蕴含的意思了。“庖丁解牛”我们容易理解,庖丁对于牛非常熟悉,可以熟能生巧的把牛分切开来。但是“轮扁斫轮”说的什么?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5)

“轮扁斫轮”其实写的古代匠人轮扁造车轮的故事,也是说此人技艺精湛。但是这个成语的背后乃是写的轮扁和齐桓公的争辩。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齐桓公读书,在轮扁看来是不合时宜的。因为轮扁作为匠人,对于造车轮的技艺非常熟悉,也很明白技艺的传授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便是他的儿子都不能从中汲取经验,只能靠自己探索才能得心应手。所以齐桓公读书都是圣人遗留下的糟粕而已,并不能真正帮助齐桓公提升自己。

欧阳修的卖油翁原文(欧阳修卖油翁入选教材)(6)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齐桓公读书是学习间接经验,轮扁斫轮则是用的直接经验。但是轮扁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管用,所以才会造就两人的争论。欧阳修这篇古文中引用轮扁的故事,也是想表达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的主题,但是想要真正明白轮扁斫轮的典故,必然会涉及到上述古文,以至于会给学生带来困惑,认为轮扁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并不利于课堂学生们学习思想的统一。

所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教材编选者才会把这句话删除了。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