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新网师 2022-11-16 05:00 发表于河南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1)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2)

从知识到能力

——我阅读的经验与诀窍

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读书

对于我来说,读书就像一日三餐。一日不读书,内心就会感觉如饥似渴,甚至空虚。每天必须要有些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进入大脑,才会感觉到日子没有虚度。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3)

那么,如何抽出时间读书?我工作确实非常繁忙,一年中可以用来阅读的完整时间最多只有几天。因此,我只能利用大部分零碎时间去读书。不管到什么地方,我手边总是有书。过去出差的时候,我会在箱子里装几本书。现在有了平板电脑,我就在平板电脑里下载几本喜欢的书,然后利用路上的时间阅读。

我的阅读地点主要是在车里。在北京,我平均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是在车里度过的。有的时候我也会在车上工作,但更多的时间会用来阅读。在旅途中,我也会用读书来打发琐碎时间。在上厕所时,我一般会带着一本书。睡觉之前,我通常也会阅读15分钟到半个小时。

一般来说,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工作思考是比较困难的;但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汲取别人的思想来充实自己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每年能够读完近百本书。

世界上每天都会出版几万本书。在中国,每天上架的新书也有几百甚至几千本。知识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什么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阅读的书进行预筛选。

那么,如何能够选对好的书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去网上查看书的相关评价。

从别人的评价中,你更会明确哪些书值得阅读。一般来说,我不大会阅读青春和情感类的书,更多会挑选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小说、诗歌、散文、经管、传记、科学等类型的图书去读。尽管每个人对读书的喜好不同,利用评价去选书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可靠和准确,但是参考别人的观点会对筛选书籍有一定帮助。

第二,自己到书店去翻看。

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比较喜欢逛书店。一排排的书放在那里,我会一本本翻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挑几本书阅读,通过阅读一本书中的几页,大概就能知道这本书的文笔、立意、布局,知道是不是值得继续阅读。当发现感兴趣的书籍时,我就会把它买下来。当然,如果你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去查看,那里的书就更加丰富了。在那里,你既不用自己掏钱,还有成千上万本书摆在你眼前,可以挑选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

第三,与周围的朋友讨论。你在读书的时候,朋友们也在读书。

假如每个朋友读一本书,然后互相交流思想和读书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分享,你大概能够明白哪本书值得读一读,读了以后不仅获得了与朋友交流的共同话题,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

第四,交往一些也喜欢阅读的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周围都是比较喜欢读书的朋友,那么你就会有意无意去读一些书,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些习惯,会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我快速读书的诀窍

有不少人问我:你读书怎么能够读得这么快?

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

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阅读和理解,最后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需要悟读的书往往是顶级经典著作,或是给人类文明和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

这很像是古代学子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样。只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大部分人来说,背和悟是两张皮,很多人小时候还没有领悟能力的时候先死记硬背啃下来,等长大有了人生阅历,再像牛一样,把背过的东西慢慢反刍和领会。

今天,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四书五经都背出来,但像《论语》《中庸》《孟子》这样的内容依然值得深度理解,并把极好的内容记下来。这一类著作有很多,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

读这样的书,一天读一段就行,要反复朗读、反复咀嚼,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拿起这样的书,必须先凝神屏息,心态保持平和,不能有杂念和烦恼留在心里。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知识、思想、高度等方面都能给人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比如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四五遍,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文笔的流畅、关于人物命运的描述,都让我爱不释手。

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也读了三遍,文笔铺陈上用了和《百年孤独》类似的手法。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三本书近百万字,我也阅读了两遍,对于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心有戚戚焉,久久不能释怀,拿起了放下,放下了再拿起来。

一个人的一生中,总应该有些书是反复阅读的,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自己的情感深度和智慧深度。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我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书中的内容是重复的,甚至是无效的。当我拿到一本新书,一般都会先随意翻开几页读一读,如果读出点感觉,就会从头往后按顺序翻阅。

凡是觉得啰唆不值得花时间的地方,眼睛就扫过去;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放慢速度仔细阅读。读到好的地方,也会用笔做标注,这样读完了可以把重点再读一遍。这样的阅读,我的速度大概在每分钟一页,一本300页左右的书四个小时左右读完。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每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的原因。但泛泛阅读不是读过就不管了,书中如果有带给你灵感和引发你思考的地方,依然要重点标注出来或者扫描存档,以备日后学习和引用。

从知识到能力

如果阅读速度不再是问题,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将阅读带来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呢?

阅读分成两种:“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有用的阅读”是指抱着某种目的性去学习的知识性阅读。你读一本管理学的书,这本书会教你一些知识,比如如何制定战略、如何进行营销、如何进行品牌管理等,这就叫读“有目的的书”或者是“有用的书”。面对这样的书,我们要做的就是看这本书能不能指导我们的具体学习、工作。如果没法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那这本书读了就没有多少用处。

“无用的阅读”也叫“读无用的书”。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无用的书还要去读?所谓“无用的书”,有点像《庄子》里说的“无用的树”。“无用的树”长在那儿,之所以能够越长越大,变成一道风景不被人砍走,正是因为这棵树用来做家具也不行,当柴火烧也不经烧,反而变成了一道风景。

所谓“读无用的书”,就是读那些表面上没有直接功用,但是能把我们整个人生提升一个级别,使我们变成自己生命中一道美丽风景的书。

比如读《诗经》,对我们来说其实没什么实际用处,除非你未来打算进入大学教《诗经》,或者当研究《诗经》的学者,否则读《诗经》的作用也就是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以及陶冶情操。

又比如读唐诗宋词,也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真的熟读了唐诗宋词,你会觉得自己的气质在逐渐变化,眼界、胸怀和情感都会因此发生变化。

像这种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书,包括哲学、历史、诗歌、文学等书籍,它们给我们带来的东西,表面上并不能直接服务于我们某些目的,但是如果我们多阅读这些书,有很大的概率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更加完善、有品位、有眼光、有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能力的人。

我一直认为,以人的一生来说,“读无用的书”比“读有用的书” 更有价值。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必须“读有用的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的过程中读过大量的书,很多只能归类为“有用的书”。这些书让我们吸收了知识,让我们对某个领域有所了解,并且为我们上好的大学,甚至为我们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当我们读这些“有用的书”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大学或者毕业以后,能够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读“有用的书”的过程当中,我是有一些体会的。凡是“有用的书”,你只读一遍是不管用的,因为读一遍往往只能留下一个很淡的印象。任何“有用的书”,其中的知识转化为我们人生的行动指南,或者变成我们行为和思想的一部分,都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要反复地去运用读到的知识或方法。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你读到了某本管理学的书,书中提到公司战略的制定部署有四点,那么你就必须在工作的时候按照这四点去反复地练习、实践,最后才能将它变成自己战略思维的一部分。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学英语,你要学习一个句子,只是读一遍、弄懂什么意思之后就不管了,那么这句话其实你根本就没学会。如果这句话你反复地说,反复地用,到最后就变成了你语言的一部分。最后你不管在什么场合,凡是想要用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能够脱口而出,这个时候才等于把知识转化为了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学习“有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转化,也就是中国俗语所说的“熟能生巧”,英语中叫作Practice makes perfect。通过反复的训练,最后将某种思想体系、语言之类的东西内化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随时随地可以应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所学转化成了内在能力。

这个转化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奠定了你生命和生活的基础。比如我因为认真地背诵了英语词典,所以现在读到英语单词,都能根据这个单词在上下文中所处的位置很快明白它的意思,这也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一方面使我有口饭吃,另一方面让我能有足够的时间来读“无用的书”。

因此,要读“有用的书”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读“无用的书” 来提升气质和眼界。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够变得更加完善。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4)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5)

为人的九大素质

我在北大当过几年老师,出来以后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知识分子。我下面要讲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素质,但实际上也可以推而广之,看作是任何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1.有个性,但是能圆润地表达出来。

个性,不是指脾气好坏,是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能被世界认识,不是窝囊废、不是摇摆者,有自己的主见、对生活有看法、对朋友有选择标准,并且能坚持,这叫个性。当一个人变得成熟,个性才有施展的余地。不然,你走到哪里都有可能与人发生摩擦,因为你有个性别人也有,你乱发挥个性别人就会把你顶回来。

任何人的自由都是以限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为前提的,当你自由到想杀人放火的时候,你的自由很快就会消失。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个有个性的人,但又是一个圆润的人。

有个性并不是脸上刺青、鼻上戴环,而是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主张。我也知道,要把新东方做长久,就必须要“圆润”。我在清华大学跟学生座谈时说:“清华、北大的学生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谦虚,怎么谦虚都不过分。你们提问题的眼神和语言都是特别过分的,对我这样的人都过分的话,你们对社会上其他人的过分可想而知。所以,不要做一个有知识但却无知的人。”人最怕的就是有知识却无知,知识和有知、无知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2.思想可以敏锐,甚至可以尖锐,但不能极端。

在网络上对什么事情都骂骂咧咧的人就是极端的人。做愤青没有问题,但是做一个无厘头的愤青,一个没有价值观的愤青,就是一个严重问题。

我的思想有时候也是很敏锐的,我在微博上发的言论是很尖锐的。有时候领导给我打电话:“俞老师,你说话要稍微缓和一点。”尽管我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是对社会尖锐的批评,但我是有底线的,我抱着对社会的希望,认为不管当前处于怎样的状态,中国的社会总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没有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你可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但是不能走极端。有极端思想的人到最后都会出问题,有极端行为的人大部分都在监狱里。理由非常简单,这个社会需要思想,但不需要极端的思想和行为。

3.在专业领域要拔尖,但同时要博学通识。

我的专业领域最初是英语,但是英语还是太宽泛了,听、说、读、写到底专攻哪个?听、说、写都不是我的专长,读还可以。后来我觉得既然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背单词,那我就搞词汇研究,让词汇成为我的专长。现在培训教育的管理成了我的专长。如果要找中国培训教育管理的专家,我应该是其中一个。

人的一辈子总要有一个专业、一个领域能让你作为自己的依靠,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拿它来当饭吃。

博学通识指的是各个领域都要懂一点。民国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在某个领域都是大家,但实际上他们又通达很多其他领域。陈寅恪是搞历史研究的,同时对物理、化学、地理、人文、考古也非常精通。只有博学通识,你才能用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也才能让自己触类旁通。那怎么才能做到博学通识呢?最重要的还是要多读书。我对新东方老师的要求非常简单,每年要读30本书,而对员工的要求是每年读20本书。

另外,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精读几本书。有的书是用来翻阅的,有的书是需要一页页读过去的;有的书是读过一遍后一辈子就不再碰的,有的书是可以连续读几遍甚至几十遍的。

4.要保持人格尊严,但是要以“仁”达天下。

有些老师教育孩子是以摧毁孩子人格的方式,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也是用摧毁孩子个性、人格和独立思想的方式,这样做的恶果之一就是以后孩子们一旦碰上事情就可能会没有底线。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身边的人,从平等的角度来看待人与人的关系。

除了尊重人格,我们还要发扬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一个点,即“仁”。所谓的“仁”就是同情心、慈悲心、悲悯心。作为一个人,应该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做一点好事就做一点好事,不能做好事就把自己做好了。

在我还没有真正弄清楚“仁”的概念的时候,新东方有人贪污,我最多让他把贪污的钱吐出来,然后就放他走。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对,实际上我是在纵容他,让他以为原来做了坏事不会被惩罚,以后他还会去做坏事。所以后来新东方内部凡是出现触犯法律的员工,我就把他送进监狱。

一个社会能够扬善,一定是因为它有惩恶的能力,比如对特权的惩罚、对贪官的惩罚、对奸商的惩罚、对坏人的惩罚。胡适曾经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谈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5.追求财富和名声的同时要安于清贫,从清贫中发现清贫的好处。

我曾经有过在八平方米的地下室跟我老婆住两年的经历,我知道那种生活贫穷且艰苦,但是某种意义上还有点幸福。

八平方米的地下室没有窗户,空气非常污浊,因为当时我们在北京没有房子,只能住在那个地方。现在有了房子,家庭幸福指数可能真的还不如那个时候。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会感觉很幸福,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到幸福,这是人的欲望在作怪。

我做得还算不错,我的生活有一个标准,就是生活中绝对不拥有任何丢了会让我心疼的物质,也不拥有任何会给我带来累赘的物质。

我喜欢骑马,但没买过一匹马。我去了草原,看到哪匹马好就骑上一圈,骑完了,马一放,我就不再牵挂它了。如果我养一匹马,马生病了我牵挂,马年纪变大了我跟它一起痛苦。

我身上所有的穿戴都是扔了不可惜的。很多有钱人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的名表,但我觉得手表唯一的作用就是报时。我手上这块表50美元,带了十多年,换了三根表带,到现在为止它还“进步”了,每过几天就增加一分钟,对我来说恰到好处,我就希望表跑得快一点,这样我参加各种活动就准时一点。

人要安于清贫。假如现在要我过一种清贫的生活,给我10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我想我还是会幸福生活的,只要满足两件事情就行:这个10 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一面墙全是书,这样我就有了精神食粮;给我一辆自行车,我可以没事的时候在蓝天白云之下骑行。这辈子没有汽车没关系,但至少要有一辆自行车。实在不行,如果我想周游世界,徒步走还不行吗?

既然安于清贫,那么人生要不要有追求财富和名声的梦想呢?当然要了。个人生活品质和需求不断提升,当然和钱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心态。既要追求财富、名声,也要安于清贫。

小时候,母亲跟我讲过一句话,叫作“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我之所以到今天为止还有非常好的心态,是因为我是一个安于清贫的人,在这个前提下去追求财富和地位。我从不跟别人比较财富、地位和名声,这些东西都是来如风、去无影的东西。如果我变成一个穷光蛋,我不会有太多的悲伤,也不会有太多的痛苦。

6.在热闹时要懂得热闹,在寂寞时要懂得升华。

人的生活分成两部分,热闹的时候和孤独的时候。通常热闹的时候少,孤独的时候多。反过来的人,通常是没思想的人。一个人的时候,要让自己勤于思考,可以读书、打坐。打坐在英文中叫meditation,实际上是“思考、默想”的意思,思考怎样让自己在孤独中得到升华。孤独的时候可以写诗,可以写文章,可以阅读喜欢的著作。

我是喜欢热闹又享受孤独的人。我非常忙,但是每个月都会有两到三天尽可能与世隔绝。所谓与世隔绝,就是从早上到晚上,不回一条微信,不发一封电子邮件,手机和电脑都放在一边,自己坐在那儿想事情,或者一个人在山里徒步。这样可以让心静下来,让自己慢下来。

我曾经一个人从初十的月亮一直看到二十的月亮,从半个月亮开始,到慢慢变圆,洒下满地光辉,再慢慢变成半个月亮。从天还没黑的时候,半个月亮已经在天空中,到后来晚上12 点,半个月亮才从东方升起来。你会发现,满月的时候,真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感觉;但当月亮慢慢变淡的时候,星星就会一颗一颗出现,天空开始布满繁星。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会有这样的发现。

7.要善于表达和陈述,但不要口出狂言。

不是雄辩,也不是滔滔不绝,而是善于表达,善于沟通,但是严禁信口雌黄,说话不能太夸张,不能大而无边,不能自我吹嘘,不能不讲道理,不能把幽默变成低俗。当一个人善于表达和陈述,又不信口雌黄,给人的是一种踏实又能干的个人魅力。

我看到的成功人士,尤其是社会成功人士,大部分是善于表达和沟通的。我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有不错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在各种场合要讲话、要表达的时候,我都能代表新东方。很多人从我的讲话中感觉我人不错,愿意和我交朋友。所以,口才好是一种资源。

常常有人问我:“俞老师,我什么资源都没有,怎么在社会上混啊?”我说:“你自己本身就是资源,你如果不把自己当资源,你就不可能把资源聚拢过来。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吸铁石,才能把周围的东西都吸过来。”

8.气度要大,做事要细。

一个人首先要有气度,其次是做事情要细心、细致。如果从《三国演义》中找个典型的话,我觉得曹操符合这个标准。曹操能写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的诗句,再加上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你就可以感觉到他的雄心,相信他绝对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否则不会在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还对关公充满欣赏。

此外,曹操布局做事的时候都非常细心,他临死时还交代自己的老婆和小妾:“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没有气度,光有细心,是顶级糟糕的人;一个人有气度但是不细心,很容易变成一个做不成事情的人。有些人觉得生活这么难,其实很多的难处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9.喜欢日常生活要大于羡慕浮华。

喜欢日常生活,就是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我们常常在寻找幸福的时候舍近求远,一朵花、一片树叶、一杯清茶、一本喜欢的书、一个喜欢的朋友,这些都是眼前的幸福。但很多人不关注眼前的幸福,关注的是怎样发财、怎样买车买房。

当然,买车买房很好,但是有些人变成了车奴、房奴,用贷款买车买房,每天恨不得 24 小时拼命挣钱还车贷、房贷。有些人把车贷、房贷还上后,车也旧了,房也漏了。有这个能力就买,暂时没有能力就先生活,买辆自行车也会幸福。关注眼前的生活,一定要大于对浮华的追求。

以上是关于一个人发展的九大素质。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6)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7)

俞敏洪如何把握人生关键点(俞敏洪从知识到能力)(8)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来源:守望新教育

作者:俞洪敏

编辑:赵凤金

审核:孙中兵 李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