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论语中君子每天反省三件事(君子无功不受禄)(1)

本篇讲述的道理是“君子无功不受禄”。事君,君子应当首先尽力把事情办好,然后才去考虑俸禄的问题。所谓“敬事”,是古代的常用语,意思是忠于职守,恪尽职守。在古代,为人臣下者特别强调“敬事”和“尽忠”,换成现在的话讲,也就是“负责任”。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有先担负责任,然后才会去考虑自己的生活待遇问题。如果无功受禄,将会受到他人的鄙视。

在“劳”与“得”的关系中,孔子强调先劳,后得。其实孔子说的是一个君子做一件事,并不一定为了吃饭,要对君忠诚,对事忠诚,要负责任,有担当,要爱岗敬业。其实,孔子所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对于今天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常言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是答应了别人托付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件事。如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竭尽所能的帮助刘家父子,他在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就是敬其事而后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