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1)

中国香港动作/剧情/恐怖电影《僵尸》,于2013年上映,由麦浚龙导演,翁子光 梁礼彦 编剧,影片讲述了电影讲述了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家庭生活不幸,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遇上隐世的天师阿友后引发的故事。

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2)

电影是个江湖,香港电影更是江湖。在香港电影辉煌的那些年中,随便一个关于沉浮的故事都能拍成部电影。遗憾的是,如今的港片只能在衰落的泥潭中挣扎。与大陆合拍片的尝试尽管擦出了新的火花,然老江湖味道却已不再。无怪乎《僵尸》的片头开腔便是“我十三岁离开老家,十六岁当男主角,拍过不少电影。到今天,我只能说一切都只是为了生活。没想到,浮浮沉沉这么多年,最后还是要回来这里。很多人说电影的剧情很荒谬,原来人生比电影还荒谬。”这段男主角内心独白的台词,透着无尽悲凉,而男主角钱小豪自身也在经历着电影江湖的兴衰,由他来讲述这89个字,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对港片有着特殊情结的影迷们,尤其是在录像厅中长大的那群80后,很容易给这段话带回到那个港片鼎盛的年代,于是乎“怀旧”成了《僵尸》最大的主题。

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3)

但是,电影的形式却并非港片特有,反而是从好莱坞照搬过来之物。钱小豪搬到破败的公寓里自杀,死亡过程中产生幻象。这样的情结与《记忆碎片》如出一辙,甚至悬念的铺设也是原装套用。唯一不同的是,《记忆碎片》的幻想剧情随着本人意识的模糊开始向混乱发展,符合意识流的科学理论。与之不同的是,《僵尸》的幻想过程是个完整的灵异故事。对于中国大陆的审片制度来说,是个必须回避的敏感素材,影片做着登陆内地市场的计划也不一定。但是,无论是否是规避审片的做法,采取这样的形式是相当聪明,也相当精彩的,能为影片增色不少。除去这首尾的设置,中间的灵异故事当真是道地的港产鬼片风格。阴森的环境、神秘的人物,有些荒谬但是别有用意的剧情设计是港产鬼片宝贵的优势,至于那些抓人眼球的商业元素,起到了相当锦上添花的作用。

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4)

出演本部电影的演员,港片迷们无不认识。惠英红、陈友、钱小豪、鲍起静……一群老戏骨,玩转香港各种灵异片。什么僵尸、什么鬼怪,他们就像是类型片的标签,在港产鬼片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如今再来看他们的演出,感动之余感受到的就是百味杂陈。稍有遗憾的是,本片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之中的阴暗面稍显狭隘,过分简单的剧情使角色的塑造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偏偏《僵尸》是一部用人物表现故事的作品,那些僵尸、鬼魂无疑是人心中的一道暗影,作为烘托,最要充足的还是当事者的背景和心境,没有那些电影外的语言,故事中的人很难实现更丰满的塑造。《僵尸》是一部恐怖片,这几年香港的恐怖片不多,好的恐怖片更是精贵。能出来一部像这样的作品,算是港片江湖的一抹亮彩。

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僵尸香港电影里的江湖的怀旧)(5)

从剧情的设计到角色的选择,本片都做得很用心。大概是用心得厉害,所以细枝末节处的走心冲淡了剧情本身的恐怖感。重口味血浆也让片子更充满CULT片的暴力美学色彩,娱乐大于惊悚。放眼看去,近几年的国外恐怖片也鲜少有把人吓得直哆嗦的作品。一些精于恐怖片的导演,在寻找突破的过程中都在尝试玩深沉、玩意料之外,也不怪《僵尸》的回味要比类型本身更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