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段对话,感慨良多

妻子:要不,咱今年别出去了吧?

老公:不出去,在家干点啥啊?

妻子:随便干点什么都比打工出去强呀!年年打工年年穷,到头来孩子没有陪好,老人也没有照顾好,多闹心呐。

老公:是啊,但是你说的随便,你看看咱家这边, 到底要指望那方面?

妻子:那是你要考虑的事情,我只是觉得咱们年年打工年年穷,与其这样还不如守着家呢,你看咱们邻居,干工地一天还四五百呢,咱们呢?

老公:人家干工地确实一天能拿四五百,有的高了还能拿七八百呢,但是学徒期一天能拿两百就不错了,我不是不愿意去干,我是觉得就咱家现在这个情况,干学徒一天两百块真的不够用。

妻子:一天两百,一个月六千,这算起来跟在外边差不多呀?

老公:哪里会天天有活呀?那些想守着家干工地的,基本上都是搭班子干散活的,你不跟着建筑队出远门,一年到头最多一百多个工。

妻子:那除了干工地就没有别的活干了吗?

老公:有啊,咱二叔包地一年也不少赚,但是种地这活不是一个人的活,就算我能顶得住你也干不下来啊。附近砖厂招保安呢,一个月一千八,县里服装厂也招工啊,最多一个月三千多。咱就不说守着家干一点什么小生意,咱有没有钱,你就这两年的行情,咱真有钱也不知道干什么实体能保本呀?你还有这一年的红白喜事,你守着家哪一出你也跑不掉呀?

妻子:那咱们在外边也没少摊礼呀?

丈夫:你在外边上礼至少人用不到呀,你上一天班有时候还能找补回来。你在家呢,你人不到你像话吗,人一到又要耽误一天。哎,有些事不能细算,一细算到处都是钱。

妻子:听你这么一说好像咱们在老家就没有活路一样了?

丈夫:不是没有活路,而是社会呢,把咱这些老百姓的基础需求普遍提高了,你说我小时候三块钱上学就能吃饱,菜便宜只是其一呀,我就算每天只吃馒头也没人笑话我。你说咱儿子现在一天三块钱也能吃饱,大不了只吃馒头少吃菜呗,但就算咱两舍得,他自己也顶不住呀,多少人笑话他呢?对吧,现在孩子还小,父母还健康,你等到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妻子:行了行了,走吧。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希望一声加油,与君共勉!

奋斗不止与君共勉(一声加油与君共勉)(1)

奋斗不止与君共勉(一声加油与君共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