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1)

梁山好汉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一次游逛西安八仙庵古旧书摊,偶然发现,淘得了一卷残破不全,颜色蜡黄的手抄本古书,书名为《天罡地煞星宿传》。这部《天罡地煞星宿传》书中主要记述了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等一百零八个星宿魔君,被张天师封印在龙虎山镇魔殿伏魔洞中,后来机缘巧合,遇洪而开,一百零八个星宿魔君被天庭安排释放,再次投胎转世,替天行道,专杀伤天害理的恶人,坏人。书中人物名姓,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近似,但故事情节和人物结局却有很大不同,这部书中对每个星宿魔君转世投胎的人物各单独列传,记述他们由出世到去世,一生所有的经历传奇故事。其成书时间比《水浒传》要早一百多年,署名为大宋终南老樵所作。今天给看官们要讲的这则故事便是《天罡地煞星宿传》之卷十三《天孤星宿传》。读过《水浒传》的看官们都知道,天孤星乃是梁山泊好汉花和尚鲁智深的星宿号,排名第一十三位。鲁智深原名唤作鲁达,曾随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戎守边庭,勇破西夏军兵,荣立功名,曾官居西北五路廉访使、及经略府提辖之职。鲁达的故事文章还曾出现在我们现代官方正规教育中学课本之上,那便是为大众所熟知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欲知梁山好汉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自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一生都有那些曲折离奇、孤苦坎坷的人生传奇经历,有那些他报国戎边,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英雄事迹,以及他最终的人生归宿的故事?诸位看官喝茶稍歇,且听我细细道来。不过树有根,水有源,要知故事因果根源,还得从鲁智深的爷爷鲁信和他爹爹鲁衡当年兴业发家之故事说起。

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2)

轩辕黄帝铸鼎之地古荆山,佛道儒三教圣地嵯峨山

大宋神宗熙宁年间。

陕西耀州府云阳县嵯峨山下一座千年古镇。

嵯峨山古称荆山,此古镇便因地而得古名为荆山镇。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铸鼎荆山之阳,大唐太宗贞观年间,荆山镇还出土古文物石碑一通,上书“黄帝铸鼎处”五个甲骨文大字,此地便改名铸鼎镇,后来到了大唐徳宗皇帝李适建造崇陵于嵯峨山南麓,从此铸鼎镇便又更名为崇陵镇。

话说这崇陵镇是一条长有三里之地的东西街道,一街两行,房屋楼阁,鳞次栉比,商号店铺突兀林立,招牌旗幌醒目高挑。崇陵镇每月逢初三、六、九为逢集开市之日。

平日里,崇陵镇街道上人流不是甚多,倒也清静,但每到逢集开市之日,方圆十里八乡,山里山外的人们都涌向崇陵镇买卖日常需用之物。

此时崇陵镇三里长街,便有别于往常,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那屠宰卖肉的,劁猪骟驴的,打铁做枋的,裁布缝衣的,榨油弹棉的,造酒酿醋的,炸麻花油糕的,做点心买糕的,烧开水买茶的,以及各种农副土特产,山珍野味等货物,在集市上交易售卖,连那说书唱曲的瓦肆勾栏也人满为患,整个镇街,喧闹嘈杂,热火朝天,热闹非凡。

只说在崇陵镇东街口有一户大茶商,经营着一家名为“鲁记茶栈”的大商号,常年四季经营本地特产泾香茯砖茶,经常往来大宋和西夏边境榷场,和西北夷狄易换皮毛,毡毯,药材,宝石等特产。鲁记茶栈少掌柜姓鲁名衡,生得高大健壮,为人老成持重,少年时寻访高人拜名师,练得一身绝世武艺。

鲁衡本是崇陵镇西北七里塬鲁家坪人。鲁家祖居当地,世代本以农耕为业,虽不能大富大贵,却也平安稳定,温饱无忧。但在三十多年前,自鲁衡爹娘年轻时起,那时还是大宋仁宗皇帝坐龙庭,鲁信夫妻二人便开始在崇陵镇集市上饮食区,租赁了一个小摊位,搭起席棚,架起炉灶,摆下三五朱漆小桌凳,干起了现炸现卖泡儿油糕,兼烧醪糟甜汤的小本生意,自有赶集上会的客人购买现食,或打包带走,生意虽小,却也做得风生水起。

鲁信为人和气诚信,善于经营,又起早贪黑,勤劳能干,小生意一直红红火火,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鲁信已经在崇陵镇上置办买下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店铺家业。

这期间,鲁信夫妻也生养了一女两子,大女儿名叫鲁匀,长子名叫鲁衡,幼子名叫鲁平。

只说鲁衡和鲁平这两个儿子自幼不爱读书识字,却好舞刀弄剑。鲁信便用木头板儿削制了木刀木剑,给俩儿子当玩具玩耍舞弄。当时崇陵镇街中有一家名叫健和堂的医馆,掌柜名叫展瑜,是一位医术精湛高超,医德医风高尚的外乡郎中,落居崇陵镇开设医馆也只数年光阴,便已闻名方圆几十里,搏得好名声。

这展郎中家里有一位头发胡须斑白,年近古稀的老爹爹,这展老爹好像并不懂医术,加上年级老迈,在医馆里也帮不上儿子什么忙,整天闲来无事,经常在崇陵镇街头街尾溜达,游转散心,也经常来吃喝鲁信摊子上的泡儿油糕和甜醪糟汤,时间久了,展老爹便成了鲁信的老顾客,彼此相互熟知,进而成为忘年交的好朋友。

有时候,鲁衡鲁平这两个孩子拿着木刀木剑,在街边玩耍舞弄,遇见展老爹在街头闲转,展老爹见鲁家这俩孩子很是顽皮可爱,拿着玩具木刀木剑舞弄的有模有样,展老爹便时常给这俩孩子指导一点舞刀弄剑的动作姿势。看样子这展老爹还是一个懂武艺的练家子。

时日长了,鲁信和展老爹彼此成了熟人朋友,展老爹也经常在鲁信面前夸这俩孩子聪明可爱。鲁信自知儿子们虽然喜欢舞刀弄剑,必定没有真正师傅教练,纯粹是小孩子玩耍过家家式的胡乱舞弄。鲁信见展老爹居然还懂得刀剑武艺,便有心想让这位展老爹收自己这两个儿子为徒,让儿子正式拜师学艺。但展老爹却推脱,只说他自己只懂武艺皮毛,加上年岁老迈,没资格为人师表,没能力传授徒弟。

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3)

四品带刀御前护卫御猫南侠展昭

老南侠展昭荐名师,

原来这位健和堂展掌柜的老爹爹,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那位武功高强,行侠仗义,名振江湖,技压群雄的南侠展昭展雄飞。

展昭当年行走江湖,曾四次救助青天老爷包拯于紧急危难之中,后得青天包大人赏识,御前保荐,在皇宫耀武楼为当朝圣上演示高超武艺,深得仁宗皇帝欣赏,并当场嘉奖御封展昭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又赐封号御猫,让展昭留在开封府供职,保护协助青天包大人办案破案。

话说当年这位名震江湖,技压武林的御猫南展昭,为何在垂暮之年,出现在这远离东京汴梁,偏僻乡野小镇之上?原来老南侠展昭当年武功高强,侠肝义胆,护卫协助铁面无私的青天包大人办案破案多年,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豪门世家,江湖大盗,绿林草莽,自然结下了很多仇敌对头。后来包大人年老病故,先皇仁宗驾崩,展昭亦时值垂暮,年老力衰,加上新皇英宗登基,龙体抱恙欠安,曹太后垂帘听政,朝堂上下,臣官变天,一切物是人非。

老南侠展昭深知自己树敌太多,那些对他怀恨在心,暗中伺机找他报仇的仇家自是不在少数,如今包相爷病故,朝中官场变天,自己年老力衰,不复当年勇武,又无权臣依靠,老南侠展昭便有了落叶归根的打算,想回常州武进县老家隐居,但展昭随后辗转一想,唯恐仇敌寻到老家暗中报复,为了一家老小生命财产的安全,老南侠展昭便决定带着家人离开东京汴梁,不回老家常州,另去别处,寻找一个安全清净,没人认识的好地方隐居。

夫人丁月华建议全家一起去她娘家茉花村隐居,展昭却认为不安全,也不妥当,不安全是因为仇家肯定会想到茉花村,不妥当是因为有可能会给茉花村带去灾祸。而这时展昭的儿子却建议全家去药王孙思邈的家乡陕西隐居。

原来展昭当年和妻子丁月华生有一个儿子,取名叫展瑜。展瑜自幼不爱刀剑,却好读诗作文,展昭便随儿子兴趣爱好,不再让儿子习武练功,于是请了一位教书先生,教儿子读书识字,以期儿子将来能考取功名,中个状元探花也好,省得像自己一样,虽有绝世武功,却整天过着刀头舔血的危险日子。

可这展瑜长大后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但他却无心考取功名,只对医术倍感兴趣,床头案几,摆放的尽是古今医学典籍,诸如《神龙本草经》《黄帝内经》、《金匱要略》,《伤寒杂病论》,《脉经》,《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唐本草》,《千金方》等医书。

儿子展瑜一心研习医道。展昭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命里无时莫强求的道理,也只好由着儿子的喜好去发展。后来展瑜果然医术极为精湛高超。

由于展瑜酷爱医道,平生最崇拜的人便是药王孙思邈。当举家商议寻找隐居之地时,展瑜便建议全家去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陕西隐居,因为哪里有莽莽大秦岭、有奇险西岳华山,有胜境终南山,有幽深太白山,有钟灵毓秀嵯峨山和香山,自古都是适合隐居,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更是万千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珍贵中草药的天然宝库,据说当年孙思邈就是在这些山中采药炼丹,治病救人。

老南侠展昭听儿子展瑜说的很有道理,为了满足儿子朝圣药王的梦想,也觉得陕西关中确实是一个适合隐居的理想去处。老南侠展昭认同了儿子展瑜的建议,于是便带着一家儿孙老小,悄悄离开东京汴梁,跋山涉水,一路西行,出函谷,入潼关,来到陕西关中腹地。沿途打听药王故里,一路向药王故里耀州孙塬方向赶路。

这一日,老南侠展昭一家渡过泾渭,行至泾渭北岸嵯峨山下。展昭一家人见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粮蔬丰富,地理甚佳,气候宜人,果然是一个好去处。展昭父子向当地人一打听,知道此地名叫嵯峨山,离药王故里路途相去已不太远了。当地人还说,当年药王也曾在嵯峨山采药行医。展昭父子一商量,便决定先在嵯峨山下的崇陵镇上租买房屋,置办家什,就地隐居生活。

展昭一家隐居崇陵镇后一年多,为了一家老小生计,也为了学有所用,能够救死扶伤,造福乡民,儿子展瑜便在镇开了一家医馆,取名健和堂,专心的做了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救死扶伤的郎中。

这便是老南侠展昭一家,来到陕西崇陵镇的前因后果,当然了,身为本地农夫乡井小民的鲁信,并不了解健和堂展老爹的这些平生过往。老南侠展昭隐居在这远离东京乡野小镇,过着平常普通人的简单生活,展昭喜欢吃甜食,经常光顾鲁信泡儿油糕摊子,时间长了,也和鲁信这样普通乡井小贩成了熟人朋友。

当时老南侠展昭见鲁信这两个儿子聪明伶俐,对学武很感兴趣,很有天分,是一块练武的好料子,展昭时常也给鲁家这两个孩子随便指点一些武功招式,鲁衡鲁平哥俩一学就会,展昭很是喜欢,鲁信也请求展老爹收儿子为徒,但展昭却回绝了,毕竟展昭年岁高迈,他自知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来收徒弟。不过展昭却给鲁信建议,让他把两个孩子送往别处去学武功,将来学艺有成,可以保家卫国,博取功名。展昭还说,只要鲁信同意,他愿意给推荐介绍一位武功高强的高人收孩子为徒。

鲁信思量再三,便接受了老南侠展昭给的建议,同意让两个儿子去拜师学艺,也好改变家族,光耀门楣。

老南侠展昭便亲笔修书一封,写了详细地址,交给鲁信,让他带两个儿子去往山西找一位退隐在家的武林高手,拜师学艺。

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4)

三手大将、多臂人雄、江湖人称山西雁的白眉侠徐良

白眉侠施教出高徒

话说老南侠展昭给鲁信推荐介绍的这位武林高手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开封府的二品御前带刀护卫,江湖人送绰号多臂人雄,又称山西雁的白眉侠徐良。

当年白眉侠徐良在开封府青天包大人手下当差,协助包大人破了不少大案,奇案,履立奇功,也几经生死沉浮,看透人世名利,以及官场汚暗,遂心灰意冷,年级轻轻便辞官退隐,闲居在老家山西祁县徐家庄,过起了村野农耕田园生活,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节,便教徒弟们练武强身,日子过得倒也清闲自在。

当时鲁信怀揣着老南侠展昭的亲笔书信,带着两个儿子,背着包裹盘缠,离开崇陵镇,一路向东北,出关中,走韩城,渡龙门,过黄河,不日便来到山西太原府,打听到祁县徐家庄,找到了白眉侠徐良。

退隐在家的白眉侠徐良,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农耕生活,身边还照顾带着自己已故义兄义弟卢珍,韩宝的儿女们,并教一众孩子们学武练功,读书识字。

白眉侠徐良见到当年开封府同僚故人,叔父老南侠展昭亲笔书信,向鲁信打听询问了一些老南侠展昭的近况,便二话没说,就答应收下了鲁衡鲁平这两个兄弟为徒。当下置办酒菜,款待了鲁信父子,还给叔父老南侠回书一封,让鲁信捎给展昭。

当时白眉侠徐良还教了好几个徒弟,除了鲁衡鲁平兄弟俩,一个是义弟卢珍的儿子卢天豪,一个是义兄韩宝的儿子,韩天锦,还有两个女孩儿,本是两姐妹,也是韩宝的女儿,韩天锦的姐姐和妹妹,姐姐叫韩天梅,妹妹叫韩天兰。只因卢珍韩宝这两位义兄弟当年随徐良协助开封府办案,因公殉职,留下年幼的儿女,徐良便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教养义兄义弟儿女的责任。再有一个年岁较小的孩子便是徐良的亲生儿子徐天荣。

另外徐良早年还有几个年岁较长的大徒弟,一个名唤龙天彪,一个名唤蓝天本,一个名唤蓝天玉,不过此时他们已经出师离别数年,各自外出闯荡,自某生活去了,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白眉侠徐良还有一个年岁较老的干儿子大头鬼房书安,也一直跟随在徐良身边,现如今成了徐良家里的大管家,帮着徐良管理家中日常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琐碎事务。

至此,鲁衡鲁平兄弟二人,便在师傅白眉侠徐良家里专心致志的练功学艺,白眉侠徐良对徒弟们也是悉心照顾,严格管教。

白眉侠徐良一生痴迷武学,本就虚心好学,加上侠肝义胆,嘴甜人缘好,在年轻的时候,被很多武林前辈高人惜才喜爱,在武功上得到过不少武林前辈高人的传授指点,所以白眉侠徐良学会了多种拳脚刀剑武功以及飞刀梅花镖等暗器,其中尤以轻功:踏荷八步追金蝉。

内功:洗髓换骨功,

拳法:七十二路地虎拳。

掌法:三十六路天龙掌。

刀法:六十四式八卦伏魔刀法。

剑法:一百零八式魔星剑法。

以及暗器:一十二支竹叶铜镖等武功最为精湛高超,经过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武功已达到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后来徐良隐居在家,清闲自得,空余时间充足,便有了更多的时间琢磨武功,研究武功。他博采众家之长,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糅合整理,融会贯通,一时灵感开悟,徐良更是自创了一套前无古人的绝世神功,取名通天彻地神功,其功练成之后,内力真气,涛涛如江河汹涌,源源似清泉不绝,放则排山倒海,收则气静神清。以内力真气催动器物,徒手破石开碑,堪比雷劈电击,折枝拔蒿可比利器,飞花摘叶皆可伤人。

由于白眉侠徐良武功繁杂,授徒传艺时,他懂得因材施教,会根据不同徒弟的身体素质,和天资悟性,传授给徒弟们不同类型的兵器武功。当时徐良给卢天豪,鲁衡传授了三十六路天龙掌法和一百零八式魔星剑法以及轻功踏荷八步追金蝉,给韩天锦、鲁平传授了七十二路地虎拳和六十四式八卦伏魔刀法并轻功踏荷八步追金蝉,给韩雪梅韩香兰传授了一十二支竹叶铜镖法和轻功踏荷八步追金蝉,徐良夫人严英云负责教两位女孩儿防身的拳脚功夫和越女剑法。

白眉侠徐良只把内功洗髓换骨功的心法口诀传授给了几位男徒弟,让徒弟们循序渐进的自行慢慢修炼,至于日后成就高低,全看徒弟们自己的悟性造化和勤奋努力了,必定内功功法不可强求贪多练习。因为修炼内功,是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走火入魔,重则危及生命,轻则终身残废。

后来白眉侠徐良把自己精心自创研发的通天彻地神功,为以防万一,却有所顾忌保留,并没有传给异姓徒弟们,只传给了自己亲生儿子徐天荣。

一晃十年过去了,一众师兄弟姐妹们各自把师傅悉心传授的武功练都得精通熟练,达到一流高手水平。他们一个个也都长大成人,男孩子身体健壮,一表人才,女孩子花容月貌,亭亭玉立。在这十年之中,五师姐韩天梅和七师弟鲁衡相处融洽,彼此爱慕,日久生情,徐良夫妻早已看在眼里,不等她们两个向徐良夫妻开口,徐良和妻子就说透了她们婚配之事,同意并做主把韩天梅许配给鲁衡为妻,鲁衡和韩天梅自然欣喜万分,对师傅师娘千恩万谢。

此时众徒弟们已经到了各自凭本事出师自行谋生的时候,鲁衡和弟弟鲁平辞别师傅师娘,和心爱的未婚妻天梅恋恋不舍的分别。离开祁县徐家庄,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陕西崇陵真家中。

鲁信夫妇见两个儿子长大成人,身体高大健壮,且学艺有成归来,二老看在眼里,高兴万分。鲁衡也对爹妈说了师傅做主定亲之事,并商量择取黄道吉日,把妻子迎娶过门,鲁信听闻,更是喜不自胜,便要了儿子鲁衡和儿媳韩天梅的生辰八字,请崇陵镇最有名的择吉先生黄半仙择选了婚娶的良辰吉日,定在两个月后的九月初三,鲁信为儿子鲁衡准备了丰厚的聘礼,鲁衡和弟弟再次返回山西徐家庄师傅家里下聘礼,送婚嫁的良辰吉日。徐良夫妻也为韩雪梅开始准备嫁妆。鲁衡也再次返回崇陵镇家里帮着爹装修新房,置办家具,准备着迎娶新娘子的事宜。

在两个儿子离家学艺这十年中,鲁信的生意做的更好更大,积攒了更多的财富,大女儿鲁匀也长大成人到了婚配年龄。

五年之前,老南侠展昭因年老病生,卧床不起,没一个月,展昭就病故了,享年七十三岁,也算善终。展家儿孙们伤悲之余,为父亲操办丧事自是不在话下,但老南侠展昭临终遗言,为了展家后人的安危,不让通知亲戚朋友,丧事一切从简。

不过在展昭病重之时,当年小侠艾虎的遗孀沙凤仙带着儿子艾天雄从娘家渭州来崇陵镇探望病重的老南侠,当时还不曾返回,老南侠就病故了,艾天雄和母亲沙凤仙正好赶上了老南侠展昭的葬礼。

当年小侠艾虎协助开封府办案,因公殉职,妻子沙凤仙带着才一岁零六个月的儿子艾天雄要回西北渭州的娘家安身,还是老南侠展昭的夫人丁月华一路护送她们母子平安的回到渭州,因此沙凤仙和儿子艾天雄一直和展昭夫人丁月华常有书信来往。展昭一家隐居陕西嵯峨山下崇陵镇,丁月华和沙凤仙在日后的书信中也提到了,后来沙凤仙在和丁月华往来书信中得知老南侠展昭病重,正好渭州离崇陵镇路程不是太遥远,因此沙凤仙便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艾天雄来崇陵镇探望故人老南侠展昭。

当时这艾天雄刚二十岁出头年级,生得一表人才,练得一身好武艺,口舌伶俐,尚未婚配。在展家丧事上,艾天雄却和来展家丧事帮忙的鲁家大女儿鲁匀一见钟情,后来在展瑜做媒撮合之下,艾天雄和鲁匀喜结连理,再后来艾天雄回到渭州府,一次偶然机会,救助了渭州知府,知府见艾天雄武艺不错,很是赏识艾天雄,便留艾天雄在渭州府做了一名都头。

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5)

天降异象鲁达出生

眼见就到了九月初三这天,鲁家张灯结彩,乐鼓齐鸣,宾朋满座,酒肉飘香,喜气洋洋的为大儿子鲁衡娶新媳妇。白眉侠徐良夫妻和干儿子管家房书安,自然提前安排好了一切,由于山西祁县徐家庄到陕西云阳县崇陵镇路途遥远,提前一天,新娘子韩天梅在师哥师弟妹,以及其它亲戚朋友的陪送下,抬着嫁妆,就已经来到离崇陵镇不远的三原县池阳镇,住在客栈里歇息,等待第二天良辰吉日,鲁家用八抬大轿来迎接新娘子韩天梅回家拜堂成亲。

鲁衡韩天梅成婚之后,便开始打算立业之事,他们夫妻二人结合自己的能力本事,以及当地发展形势,在爹爹鲁信的资助下,去官府上交了相关税赋,办理好各种证件手续,不到一年时间,鲁衡夫妻就在崇陵镇开张了一家大茶栈,取名鲁记茶栈,专门收购本地特产泾香茯砖茶,然后将茯砖茶通过茶马古道,运送西北边境榷场,和胡虏夷狄易换马匹、珠宝、玉石、药材、毛皮、毡毯等物品,其中利润巨大可观。

茶马运送边境榷场易换物品这行生意虽然得到官府许可和象征性的保护,利润也巨大诱人,但实际经营者却少之又少,只因茶马道上匪盗丛生,沿途极为不太平,官府保护无力,茶商若自身无相当实力,往返一趟丢失货物亏本事小,弄不好性命都保不住。

鲁衡韩天梅夫妻也知道做这行生意的危险性,但他们相信自己的实力,加上有弟弟鲁平,以及师兄弟们的协助,鲁衡相信一定能把事业做好,要不然学得一身好武功,又有什么用处?必定这几十年西夏国,大辽国和大宋的关系还不错,没有战时,处于和平岁月,正是凭本事做生意挣钱的好时候。

三五年间,鲁衡韩天梅夫妻二人在弟弟鲁平,妻弟韩天锦,五师哥卢天豪的帮助下,在茶马道上也往返了好几趟,虽然也遇见过几次被匪盗抢劫的危险,但他们凭着过人的武功本事,基本都化险为夷,平安归来,数年间也赚了不少银子。鲁记茶栈的生意也扩大了不少。

这时候韩天梅为鲁衡生下了一个儿子,已经三岁,取名叫鲁通,肚子里面还正怀着一个六七个月的孩子,不知是男是女,此时韩天梅的小妹妹韩天兰也从祁县徐家庄来到姐姐身边,帮助照顾身怀六甲的姐姐。

一日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狂风大作,韩天梅正在房中小憩,被雷鸣声惊醒,天梅突然感觉肚子疼痛难当,她知道自己这是快要临盆分娩了,鲁家人也算到媳妇快到临盆日子,所有一切都准备妥当,接生婆这几天就吃住在鲁家等候着。

这时天色正午,却阴暗得如同夜幕降临一般,只一见道金光划过,隔窗而入,直射向正在疼痛呼叫,使劲分娩的韩天梅身体。随后一生洪亮的婴儿啼哭,接生婆高兴的大喊大叫:“生了,生了,又一个白胖大小子。”

新生婴儿上称一称,不多不少整整一十三斤,鲁家又添新丁,全家老少欢天喜地,爷爷鲁信为新出生的孙子取名叫鲁达。

欲知鲁达出生后命运如何?下一章继续讲述分解。

鲁智深他师傅是谁(居然是武林高手还会做生意)(6)

花和尚鲁智深影视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