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赏月正当时 婵娟玲珑更动人

今晚月亮过地球远地点的时间为21时32分,视直径为今年最小的满月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1)

小朋友逛园博苑免费领取中秋灯笼。 陈立新摄

厦门晚报讯(王东城 伟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皓月当空照,今天晚上天公作美,能见度很好,市民可以欣赏到明月高悬。虽然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过,最佳的赏月时间却是今天晚上。

根据天文专家分析,今年的中秋月最圆时刻出现在14日12时33分,也就是农历十六的中午,最圆月在白天。对厦门地区来说,明天月出时间是下午6点多,因此,人们明天白天是无法看到圆月的。

天文专家分析,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的,因此每绕一周都各有一次远地点和近地点。本月月亮过远地点的时间为13日21时32分,此时月地之间的距离约40.6万公里,是全年当中月球距离地球最远的一刻,此时月亮的视直径最小,为今年最小的满月。因此,今年的中秋月比其他年份的中秋月看上去会更“玲珑”一些。

【实物见证】

月饼模印出五谷丰登 玉壶春瓶装桂花蜜酒

老物件反映老厦门中秋文化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伟栋收藏多件清末民初制作月饼的工具,还有吃月饼时品酒的酒瓶,这些老物件反映了老厦门的中秋文化。吴伟栋说,这些和中秋相关的老物件,都是他在厦门本地收来的。

月饼模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2)

月饼制作工具

苏东坡所作的《月饼》中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因此,月饼模具的历史似乎也应至少追溯到宋代。吴伟栋收藏的主要为清末民初的月饼模,他说,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明清时期的较多,这可能与其材质的耐久性有一定关系。民间的月饼模子多为木质,且多为杜梨木所制。

月饼模的造型和图案题材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南方地区月饼以体积小巧、造型多样为特色。月饼模子造型、图案的变化,一方面体现的是模具造型的多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区别月饼的不同馅料。而且,每一种图案,都具有吉祥寓意,多以“嫦娥奔月”“十二生肖”“吉祥花草”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为主,并且配有“福”“禄”“寿”“禧”“五谷丰登”“合家团圆”“丰收”“中秋”等表达祈福纳祥的文字。

擀面杖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3)

擀面杖

擀面杖是中国很古老的一种用来压制面食的工具,一直流传至今。多为木制,用其捻压面团,直至压薄。吴伟栋收藏的各式各样的擀面杖都是清末民初的物件,是民间制作面条、饺子皮、馄饨皮、面饼、月饼的工具。吴伟栋还收藏有一整套的月饼制作工具,包括月饼模、擀面杖和木勺。

玉壶春瓶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4)

玉壶春瓶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中秋之夜就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举头望明月,闻着桂花香,品着桂花蜜酒,吃着传统的月饼。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桂花酒自然也深受人们喜爱。吴伟栋收藏的两个清末民初的玉壶春酒瓶,就是当年中秋夜用于装桂花蜜酒的。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的一种典型器物。

文/图 记者 龚小莞

【厦门习俗】

对月焚香祈好运 饮酒赋诗吃月饼

记者 龚小莞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介绍,闽南早年多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妇女、姑娘中秋夜要沐浴,然后在院子或厅堂对月焚香祝告,述说自己心中急待解决之事。又掷杯筊卜出“听香”的方向,悄悄出去在暗处窃听,当听到某些话语之后则可猜测所问之事的大约结果。如自己不能领悟,则把听来的话复述给社会阅历丰富的长辈,请他们代为解答。

闽南中秋还有祭祀土地公的习俗,即所谓“春祈秋报”。闽南以前稻米不足,地瓜、芋头是闽南人十分重要的主食,以致后来有人称闽南话为“番薯话”(闽南人称地瓜为番薯)。农历八月,番薯、芋头都成熟了,中秋祭拜土地公主要就用番薯、芋头,祭完以后全家一起吃番薯、芋头。

据说番薯内黄、芋头内白,寓有包金包银、发财致富的美好愿望。而这些金银财富正是托土地公所庇佑,因此八月十五得好好感谢一下土地公。

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郭坤聪告诉记者,闽南旧时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亲友或者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庭院或者家里喝茶赏月,互相祝福。

厦门人对于中秋的饮食也有一番讲究,他回忆说,小时候在中秋节最盼望的就是吃上月饼和糍粑。有些糍粑还加入蜂蜜、白糖或黑糖等馅料。古时的糍粑是圆扁状,发展到现在,糍粑更小、更软。

明末清初,厦门过中秋有点彩灯的习俗,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点彩灯。后来这一习俗渐渐淡化了。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也是文人墨客诗兴大发的时候。闽南旧时多有诗社、书院、曲馆,人们常在此时饮酒赋诗,同时弹琴吹箫、演唱南音。

【欢乐博饼】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留学生博到状元 举着奖品绕场跑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5)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李小庆 通讯员 吴江辉方芳)“我博到状元啦!”来自安哥拉的留学生卡佩特举着状元奖品,绕场跑两圈,这是他头一回参加博饼活动,兴奋得像极了足球赛场上进球的功臣。

昨晚,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中秋月·中国心·中华情”为主题的庆中秋活动。来自印尼、泰国、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肯尼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及我国港澳台学生近700名师生赏月博饼、吟诗对歌,体验闽南特色民俗文化,共庆中秋佳节。

李佩佩是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的学员,她特意穿上民族盛装前来参加活动。“其实我不懂规则。”李佩佩第一次参加博饼,“但是跟大家一起玩非常开心,中国人特别热情、大方、友好,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我一定要多多体验中国的民俗文化,交更多的中国朋友。”

“四个四!状元!”在一片欢呼声中,来自我国香港的苏卓立率先博得状元。“运气太好了,上去唱首歌回来就博到状元啦!”苏卓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在香港每年也过中秋,但主要是吃月饼、赏月,没有博饼。”苏卓立在校两年除了学习汉语知识外,还学习了剪纸、国画、书法等,并到泉州、长沙等城市考察学习,“我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内地发展的迅速,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候机楼

圆月玉兔月饼迎中秋 古筝琵琶花艺传古韵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6)

厦门晚报讯(记者翁华鸿)步入厦门机场候机楼大厅,以玉兔、圆月、月饼等传统纹样为元素的装饰设计,与骰子碰撞瓷碗的清脆声相得益彰。10日至15日,厦门翔业集团旗下元翔厦门空港中秋文化节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T4候机楼举行。

昨天上午,博饼活动刚一开始,候机楼中就传来旅客们的鼓掌与欢呼声,原来是一位来自漳州的陈先生博到了“三红”。

来厦门旅游的无锡游客王先生说,参与博饼是了解厦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厦门机场的中秋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闽南的中秋博饼文化,做得很棒。

古筝弹奏、琵琶演绎、长笛吹奏、花艺香道表演、书法创作……传统文化与国际化都市的潮流风尚在厦门机场完美融合。候机楼里,机场员工歌舞节目轮番演出,让海内外宾客可以在厦门机场短暂的候机时光中,感受当地中秋民俗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元翔厦门空港在T3、T4航站楼中设置博饼点位,旅客仅需关注元翔空港微信公众号,出示登机牌并将现场活动照朋友圈,即可免费参与博饼活动。

园博苑

凭门票可博饼 还送中秋灯笼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7)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谢雨真图/陈立新)中秋假期,人们可以到园博苑参与博饼活动。9月13日-9月15日(上午9:00开始,下午2:00 开始),在园博广场将安排两饼桌,由园博苑的工作人员组织安排游客博饼。游客凭现场窗口购买的园博苑门票可参与博饼活动,每张门票仅限当天参与一次(团队票及网络票不参与活动)。

园博苑介绍,每位游客只有一次机会将六枚骰子投入碗中,根据骰子的点数,赢得相应礼品(礼品数量有限,博完即止)。奖品有金猪储蓄罐、落地扇、电饭煲等。9月13日当天,游客可以到园博广场免费领取中秋灯笼,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月饼市场】

外卖月饼渐成中秋新趋势 双黄白莲蓉月饼销量最高

厦门晚报讯(记者张婧玮)今年以来,随着口碑、饿了么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越来越完善,市民用手机逛超市买月饼、购置博饼物资成为新趋势。

据饿了么平台统计,今年1月至9月初,厦门外卖月饼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了7倍,用饿了么点月饼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长了6.8倍。从今年8月上旬开始,厦门的月饼订单量就迅速增长。9月1日-9日的月饼销量环比8月初提高了5倍以上。

同时,商家不断推出各种新口味月饼。仅在饿了么上统计出的数据,厦门今年的月饼种类达到216种,同比去年增长213%。其中,双黄白莲蓉月饼是厦门今年外卖销量最高的月饼,而销量增速最快的则是美心月饼。有趣的是,今年的销量TOP5中有两款都特意强调了“低糖”,健康和养生元素仍是厦门消费者购买月饼时最看重的元素之一。

博饼是厦门人过中秋的“保留节目”。在饿了么平台上,很多厦门消费者开始使用本地生活平台购买博饼物资。其中9月1日-9日,洗衣液销量环比提高了9.8%,牙膏销量环比提高了2.5%,纸巾销量环比提高了36.6%。

此外,在中秋传统佳节,外卖也传递着亲人间的思念之情。饿了么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54个月饼订单是从外地下单送到厦门来的。

【博饼起源】

明代文人雅趣“状元筹” 清朝末年走向大众化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晚赏月正当时(厦门今晚赏月正当时)(8)

“状元筹”又称“状元签”。

博饼作为闽南地区特有的民间习俗,让厦门人的中秋变得格外热闹和与众不同。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对博饼习俗有深入的研究。他说,其实厦门的中秋博饼习俗,并不是由郑成功部属洪旭发明的,而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举习俗演化而来。博状元游戏源远流长,其传播经历了从文人卜巧求运的雅趣,到庶民家庭团圆助兴活动的演变过程。

刘海峰说,“状元筹”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士人阶层的博弈用品,通常用骨质或象牙为材料,全副“状元筹”由63支长短大小不一的筹条组成。每支筹条上刻有从状元到秀才的不同科名和注数,以科名的高低定出注数。它的出现,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由于其独特的吸引力,至清末广为流传。当传到社会各阶层之后,“状元筹”的制作材料就不再讲究了,往往以竹签代替象牙或者骨质的材料,因此“状元筹”又称“状元签”。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后,南方部分地区如闽西长汀等客家居住地的部分人群中,还流传着玩“状元签”的游戏,而广东潮汕一带主要是妇女尤其老年妇女在玩。

刘海峰说,到了清末,厦门人把这种游戏规则移用到了会饼上,而得以保存下来,并走向大众化。闽南、台湾一带以月饼取代竹制或骨制、象牙制筹条,并将博戏时节从春节前后移到中秋,使这种别致的科举文化习俗得以保存至今,这也是古代科举文化现代遗存的典型事例。古代厦门人对科名很尊重,博状元饼的习俗在厦门能够顽强延续下来并格外风行,是与厦门人向来重视教育的传统分不开的。只要是具有科举文化底蕴的地方,就比较容易复兴博状元游戏。

不过,厦门并不是博饼文化的孤岛,而是闽台博饼文化区中的一个重镇或重要一环。刘海峰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晋江、石狮有些乡镇已有流传着一种中秋节夺状元饼的习俗:人们聚在一起,取各种大小不一的月饼,用红纸贴上“状元”“榜眼”“探花”“三会”等名目,玩法与厦门的规则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