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明明知道像《西游记》这样的名著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精髓,绝不仅仅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已,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讲读。网络上流行的阴谋论太过夸张,自己讲解又不知从何入手。”

《给孩子讲西游记》一书序言中的这段话戳中了我的心声,我就是这些迷茫的家长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也十分精彩详实,别说孩子,就连曾经读过《西游记》原著以及不少评论书籍的我,都大呼过瘾。

西游记有哪几个故事可以耳熟能详(西游记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故事)(1)

书中的编排十分用心,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故事情节:书中基于原著为底本进行了改写,虽然对于读者来说,最好是直接阅读原著更为合适,改写除了尽量精简故事的主线内容,也保留了一些精彩的细节,并且对故事背后的精髓进行了解读,读起来津津有味。

二是基于故事情节,对其精髓进行讲解或拓展延伸知识。

例如三星洞拜师这一章中,说的是猴王拜菩提师祖为师的故事。书中基于原著进行了缩减,但在故事梗要中,又保留着一个细节:在猴王拜师的时候,菩提师祖问他,“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没脾气,别人骂我打我,我也不恼。”

西游记有哪几个故事可以耳熟能详(西游记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故事)(2)

在我以前读《西游记》时,没有留意到这个细节。猴王大闹天宫的形象已经深入我心,猴王不好惹这谁都知道,怎么可能没脾气?但这个细节大有深意,一来,猴王在拜师前,确实是好脾气,不敢惹是生非。但在拜师学艺、本领见长后,开始长脾气了。“斜月三星洞”则是个字谜,斜着的月亮加上三个点——这是个“心”字,悟空在这个地方学到了本事,但因为没守住好胜之心,后来创下滔天大祸。“斜月三星洞”有着一个很重要的暗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修心”。

西游记有哪几个故事可以耳熟能详(西游记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故事)(3)

如果不是有人指导,自己在看《西游记》时,实在比较难意会到这些深层次的内涵。

《给孩子讲西游记》也给我们展示了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在各大电视荧幕中,唐三藏是一个具有大智慧、善良的人。《给孩子讲西游记》中却指出,唐三藏其实缺乏大智慧。例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唐三藏是个凡人,却不肯相信本领通天的悟空,不管悟空怎么说那是妖精,他都不肯相信,只相信自己双眼看到的,可谓顽固至极。又如,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唐僧看到悟空“杀人”,不由分辨就要把他赶走,而不是将孙悟空留在身边管教,全然不顾这会造成什么影响,只图眼前清净,真正具有大爱之心的话,更应该留在身边感化才对。

西游记有哪几个故事可以耳熟能详(西游记不仅是耳熟能详的故事)(4)

此外,书中还揭示了诸多“彩蛋”。例如,唐三藏师徒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但是最后“一难”,没有妖精,而是由如来授意观音菩萨故意制造的。以前我以为这是故意凑够八十一难的目标,殊不知这其中也大有深意。“山至高处人为峰”,再多的妖怪,也没有人可怕。“人最后面对的困难,还是由人制造的,而不是妖怪。”看到书中的这段解读,我才恍然大悟。

在书中的最后,还编排了人物小传,例如“最有文化的妖怪”、“最讲究的妖怪”,以及主要人物系谱图、名家点评结算等内容,也是趣味黯然。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阅读名著时,不仅仅只是记住一些脸谱化的人物形象,也不仅仅是一些经典的桥段,而是希望他们真正理解到其中心思想和精神内核。那么,不妨一读这本《给孩子讲西游记》,想必会有不少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