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乡音 话乡情[鼓掌]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

大家晚上好!今天夜些(晚上),我们点起红烛,分享的话题是《走近闻一多》。为了筹备今天夜些的分享,群主有幸邀请到了今晚的嘉宾:闻一多先生的外孙(Sun)、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闻立鹏先生的外甥(Sheng)、闻一多先生的长女闻名(又写作“闻铭”)的儿子王丹鹰大哥。

事先看了今晚海报的老乡,就清楚王丹鹰大哥简历,我再简单介绍一下:


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3年至199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分校中文系任教。

1990年进入中国新闻社,先后担任特稿部主任、特稿中心主任。

现为中国新闻社党委委员、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总编辑。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2)

走近闻一多

各位乡友、群友: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也是我的外祖父,闻一多先生诞辰120周年。

这些日子,闻一多生活和工作过的一些地方都有各种纪念活动,但我们的纪念活动最独特。独特在哪呢?一是我们的形式很独特,是借助了信息时代的社交软件微信作为我们的平台,从而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特色;第二呢,我们今天参加活动的人,都是闻一多先生的乡友,可以说,都是闻一多的亲人,这就又体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体现出浓浓的乡情。而且,我们的纪念和参与是不带任何功利的,这一点也是非常可贵的。

所以,我想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咱们的群主周东先生。谢谢他发起、组织了这样一次很有特色,也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要感谢各位乡友,各位群友,拨冗参加今天的活动。当然还要感谢巩勇博士,我们的大作家,谢谢他慨允担任今天的主持人。

群主让我给今天的话题定个题目,这个其实有点难,因为我想聊的话题虽然不多,但不大容易放在一个题目下,想了好久,只好找了个大筐,叫做“走近闻一多”,方便把今天的话题都放进去。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两个话题,一个是怎样正确认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第二个是怎样看待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三者的关系。我谈这两个话题,是觉得在闻一多研究中,或者我们平日对闻一多的了解中,这两个方面是存在一些误区和盲区的,所以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但由于我现在在香港,手头没有多少资料,只是从网上找了一篇闻黎明的关于闻一多与五四运动的稿子,另外,幸好手头有一本我母亲的书,写我外祖父的。所以只能凭借印象,结合自己的一些感想和大家聊聊,有不对的地方还请乡友们包涵和指教。

先来聊聊怎么样正确认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提到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些著名的爱国诗篇《我是中国人》《口供》《祈祷》《忆菊》《太阳吟》《孤雁》《洗衣歌》《发现》《一句话》等等等等,还有因为澳门回归被谱写成歌曲唱遍大江南北的《七子之歌》。人们也常把他定义为爱国主义诗人,这一点没有错,但我们有时会忽略掉,爱国在闻一多那里远远不只是诗人的情感,不只是诗的词句,而是融化在血液里的、灵魂里的,是有着坚实而丰富的内涵的、与生命同在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谈闻一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时,千万不能认为只是由于他写了那些爱国的诗歌。即使加上他最后的牺牲,这个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他写诗,固然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他为了民主与自由牺牲生命,同样是因为对祖国爱得深沉,这是他的爱国主义的最伟大的升华。但是,这还不是他的爱国主义的全部,他的爱国主义是贯穿了他的一生的,是影响着他的言行,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3)

我们先看一下早年的闻一多。早在清华读书时期,闻一多就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是将这一思想付诸行动了的。其中参加五四运动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可能很多人只知道他五四当天在校园里贴出了手书的岳飞的爱国名篇《满江红》,而不太了解他从一开始便参与了清华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鼓动与组织工作,并且是清华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重要成员。

清华由于地处郊区,因此五月三日的北大三院集会和五月四日的示威游行,包括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等消息,都是清华进城办事的同学五月四日傍晚回到学校后才带回来的。所以闻一多书写的《满江红》是五四连夜贴出的。而清华的五四运动是从五月五日开始的。当时,清华学生还没有校一级的自治组织,因此当时就由高、中两科科长、各级级长以及各社团领袖召开了一个会议,共同商讨开展爱国运动的办法。闻一多当时是清华新剧社副社长,同时还担任着高等科二年级的中文书记与《清华学报》的编辑等职务,因此参加了这次五十七人的会议,并且在会上担任临时书记,与罗隆基一起记录和整理出《清华学生代表团开会记录》,这是清华学校在五四运动中的第一个历史文件。在这次会上,成立了清华学生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的临时性领导机构“清华学生代表团”。当晚,学生代表团继续开会,选举了团长、副团长、书记、会计、干事等,闻一多当选为中文书记。五月七日,清华学生召开全体大会,成立了学生运动的正式领导机构──清华学生代表团,闻一多担任了代表团负责校内工作的秘书部中文书记。

五月九日是“国耻纪念日”,因为四年前的这一天,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当天清华全体学生在体育馆前举行“国耻纪念会”,大会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这次大会上,闻一多以学生代表团秘书部中文书记的身份登上主席台,向全校同学报告了清华学生代表团的组织情况。这是闻一多在五四运动中首次在全校大会上露面,也说明他在秘书部中的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4)

这一年暑假,闻一多没有按惯例回到家乡,而是留在学校坚持运动。留校同学成立了“清华暑期学生代表团”,闻一多是成员之一。

六月十六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闻一多又作为清华五位学生代表之一,参加了大会。

我们花一些时间来聊这些史实,一是想说闻一多的爱国思想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很大。这方面我们没时间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就是要证明,闻一多的爱国主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就不仅仅是在诗文中表达一下情感,而是切实付诸行动的。梁实秋后来回忆说,闻一多虽然在清华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大露头角”,“却不是公开的领袖”。闻一多是“埋头苦干,撰通电,写宣言,制标语,做的是文书的工作”。这也证明闻一多的爱国激情往往不是表现在外在举动上,而是更深刻地埋藏在内心和体现在行动上的。

其实,更加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参加五四运动,闻一多在清华更早就参加过爱国活动。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向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正式宣战,不久,收复了胶州湾,青岛的德国守军被缴械,其中部分军官就关押在清华园附近。这种情况使闻一多所在的清华学校的学生们异常兴奋,大家纷纷去关押德军的地方去看,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历史上所蒙受的欺凌可以从此逐步摆脱,因此一些学生产生了参战报国的念头。他们瞒着校方参加了译员招考,准备赴欧参战。其中第一批两名学生(刘沛漳、张邦永)顺利出国,第二批吴泽霖、钱宗堡、方来、葛鼎祥四人也抵达威海卫候船赴欧,而闻一多则是第三批译员的组织者。但是,事情这时泄露了,学校立即派人赶至威海卫,把吴泽霖等强行带回,自然闻一多的组织工作也就中止了。事后,学校要给吴泽霖等记大过。按理说,作为筹划者之一,闻一多要想避免处分,应该尽量低调,闭口不语。但是他不但没有沉默,反而理直气壮地为吴泽霖他们辩护说:“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经过抗争,终于争取到校方从轻发落。这件事给吴泽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我们对一多的‘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这句话都认为义正词严、铿锵有力、极为精辟,在班上也就传开了。后来五四运动中,很多清华同学在游行、宣传和同军警对抗时,手持的小旗上所写的,呼口号时所喊的,还经常是这句话。”

所以说从少年起,直到牺牲,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的一生的,并且从头至尾都是付诸行动的。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不能简单地用爱国诗人来代替他的爱国主义的全部。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5)

另外,也有文章用“真善美”代替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我觉得这也是不对的。闻一多一生是在追求真善美,但真善美通常是一种哲学(美学)上的概念,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内容,真善美就不免流于空泛。抽去了闻一多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来谈“真善美”,就抽去了闻一多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抹去了他在同时代人中的突出特点。而且,从哲学上来讲,什么是“真善美”是存在争论的。就闻一多研究而言,用“真善美”取代爱国主义,也是不必要地将问题复杂化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闻一多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早在1923年,闻一多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就说过:“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很显然,闻一多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中国文化的敬爱是分不开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闻一多在这里对中国文化用的是“敬爱”一词,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一下,这里不展开说了。应该说,对中国文化的敬爱,是闻一多爱国思想的根基和主要内涵,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的爱国主义。如果没有对中华文化的这份敬爱,一个人的爱国就会流于肤浅,甚至是苍白和难以持久的。所以我认为我们理解闻一多的爱国思想,应该从他对中国文化的敬爱入手。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论,闻一多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原动力就是以对中国文化的敬爱为根基的爱国主义。我这样推论也是有根据的,他在1943年给臧克家的一封信中就写道:“你们做诗人的老是这样狭窄,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诗什么也不存在。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吗?我不能想象一个人不能在历史(现代也在内,因为它是历史的延长)里看出诗来,而还能懂诗。在你所常诅咒的那故纸堆内讨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种,正如故纸堆中可讨的生活也不限于一种。你不知道我在故纸堆中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它的目的何在,因为你跟我的时候,我的工作才刚开始(这可说是你的不幸吧!)你知道我是不肯马虎的人。从青岛时代起,经过了十几年,到现在,我的文章才渐渐上题了,于是你听见说我谈田间,于是不久你在重庆还可以看见我的《文学的历史动向》”他说“近年来我在联大的圈子里声音喊得很大,慢慢我要向圈子外喊去,因为经过十余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方单的形式是什么——一部文学史(诗的史),或是一首诗(史的诗)”。臧克家后来说,闻一多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闻一多自己的话和臧克家的解释,都说明了闻一多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目的,也正好证实了我的推论。

从闻一多早年在清华读书时期参与爱国运动,到他在昆明西南联大投身民主运动,直至倒在反动派罪恶的子弹下;从他用诗歌大声讴歌自己的祖国,到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梳理他的一生,我们会看到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怀是多么的赤诚,多么的深沉,多么的热烈;又是多么的具体、坚实和一以贯之。所以我要说,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是贯穿其一生的,并不仅仅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他对祖国的挚爱,对祖国文化的敬爱,甚至并不刻意地融汇在了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教唐诗宋词给他的子侄们,诗化他的家庭,这不是体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吗?而且他把这种对祖国、对祖国文化的爱潜移默化地传给了下一代。只有理解了这一切,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才能更好地学习继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在我们身上也变得丰富而坚实,让它真正融入我们的血液,变成我们的灵魂,贯穿我们的一生。这样我们才无愧于闻一多的乡友,闻一多的后人。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6)

下面,我们再来聊聊今天的第二个话题:怎样看待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三者的关系

我们一般都用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来描述闻一多的身份。这是一种比较概括的说法,其实闻一多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在许多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比如绘画,比如篆刻和书法,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美院第一次举办了闻一多绘画展,展览包括闻一多的绘画、书法、篆刻。当时美术界人士看后都很惊讶,没有想到闻一多的美术造诣达到如此高的程度(插几张图片)。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7)

闻一多的篆刻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8)

为清华年刊作的插图《梦笔生花》;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9)

1927年为潘光旦《冯小青》作的插图;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0)

1927年为徐志摩《巴黎鳞爪》设计的封面;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1)

1928年为自己的诗集《死水》设计的封面及环衬;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2)

闻一多设计的武汉大学校徽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3)

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先是迁到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从长沙迁到昆明。这是闻一多和部分师生

此外,目前还没有受到太多人关注的是,闻一多其实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近来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个角度。前两天我看到北大中文系陈平原老师的一篇文章,他讲闻一多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说家。

这个今天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为了概括地描述出闻一多的身份,人们用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来描述他。而也许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人们又常常将这三者简单地区隔开来,讲到他的生平,就是早期是个诗人,后来钻进故纸堆做了学者,再后来成为民主斗士。这样的表述当然简单清楚,但却不准确。其实,在闻一多身上,诗人、学者和民主斗士不是截然分开的,并且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是不同时期侧重不同而已。在他以主要精力写诗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钻研,例如,1927年7月就曾发表《诗经的性欲观》一文,尝试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诗经》;1928年8月,又发表了传记散文《杜甫》。这些显然都不是一日之功。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4)

同样,在他专心写诗、做学问时,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1924年,在美留学期间,他就和一批在芝加哥留学的清华同学组织了爱国团体“大江会”,在大江会的章程里明确宣示:“中华人民谋中华政治的自由发展,中华经济的自由抉择,及中华文化的自由演进。”回国之时,正好遇到五卅惨案发生,闻一多无比激愤,很快发表了多篇在回国前写下的爱国诗篇:《醒呀》《七子之歌》《爱国的心》《洗衣曲》等等,他要为“给豺狼虎豹糟蹋了的“神州呼号,希望这呼号在同胞中“激起一些敌忾”。这不是他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极好写照吗?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5)

特别是他后期参加民主运动,即使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工作那么繁忙,也仍然心系中国古典文学,仍然向往着学者的生活。清华复原前夕,他曾经对学生彭兰夫妇表露过心迹:“我将来等到那个时候,还是要回到书斋里一心做我的学问”。他也不止一次对弟弟闻家驷说:“千百万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自己也在饥饿线上挣扎,不是我们不想研究学问,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走出书斋啊!”。所以,我们在谈他参加民主运动时,不能忘记他同时是一个学者。我们有些文章为了突出他参加民主运动,为了突出他思想的转变,就简单地说他从诗人、学者转变成民主斗士,就把他描绘成一头政治雄狮,这都是不准确的。他的战友吴晗对他十分了解,我们看看吴晗是怎么说的。吴晗说:“说实话,一多是厌恶政治的,不适于政治工作的。然而,现实的环境强迫他非放下书本不可,非参加政治活动不可。为人民,也为了自己。他是痛苦的、忧郁的,在含着眼泪抛弃心爱的工作,去参加他最不感兴趣的工作。他在加倍的努力,要尽量缩短人民受苦难的时间,要尽量提早自己回到研究室的时间。”

闻一多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是丰富绚烂的,他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令我们敬仰,赞叹,一方面也给我们从事闻一多研究带来困难。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心得和感想,是希望我们一起更全面、准确地了解闻一多、认识闻一多,更好地研究闻一多、学习闻一多。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水平,这里挂一漏万,一些观点也不一定准确。群主盛情难却,我就野人献曝了。

浠水乡音群第七十六期(浠水乡音王丹鹰)(16)

在这里我要为我母亲做一个广告,向大家介绍她写的一本书一《闻一多和自己的歌》。这是她回忆我外祖父的一本传记性质的心血之作,里面内容很充实,很多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也有她对一些不准确的事实和观点的纠正。我认为是一本了解闻一多、研究闻一多的必读的书。这本书前年已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繁体字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出简体字版,预计明年可以出版。

最后再次感谢周东群主,感谢各位乡友!感谢巩勇高水平的主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