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青春》黄蓓佳小说节选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1)

玫瑰还会再开吗?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2)

“你等着,我给你看看阿卉在不在。”

队长说完,从“吱吱”直叫的矮竹凳上站起身,一躬腰,钻出芦笆门。

一只色彩斑斓的大母鸡不知从哪儿飞上了窗,伸头要啄淘箩里的什么。我连忙站起来,连吓带哄地把它吆喝下去。这时,队长老婆拿着鞋底从里屋出来,似乎满意地朝我笑了笑。

“你不是本地人吧?”

“刚调到这里。有些水稻良种,想在这里推广。”

“那么,你是跟阿卉住啰?”

“是的。”

“啊呀呀。”

鞋绳“嘶嘶”地在她手里抽响。一根亮闪闪的大针往头发根里抿了抿,又戳进鞋底。我静听她的下文。

“叫你跟她住,八成是领导要你看着她点。”

“怎么?”

“这是咱们农场出名的人物哩。”

真吓人。要把我送到什么危险的地方吗?好在我胆大,十七岁开始插队,邪的恶的见得多了,想还不至于在一个女同伴面前翻了船吧?

门口忽地一暗,队长又躬着腰钻进门来。两只大手随便抓抓挠挠,就把我那些背包、网兜、皮箱都提到手里。

“走吧。”

我朝队长老婆顺便点点头,大步跨出门口。

太阳已经沉入地平线下,晚霞在大半个天空燃烧。远处蒸腾着一片热烘烘的雾气。浓浓的炊烟混着粥的煳味在空气里飘散。

绕过队房和食堂,我们在一排旧得发黑的芦棚前面停下。

“右手头一个门,进去吧。”

我稍一愣神,队长便在门口放下满手的东西,朝我客气地笑笑,扭头走了。

芦笆门虚掩着,我硬着头皮轻轻推开。屋里光线很暗。后墙上有个小洞似的窗户,倒被低矮的屋檐遮了一半。那一半,又稀疏地横斜着几根绿枝,弄得满屋里都有些绿森森的。

阿卉站在窗口,背对我,就着那一点绿森森的亮光,弯腰忙碌些什么。我使劲咳了一声,她还是没有回头。我没有办法,只得先开口。

“阿卉,咱们俩同屋。”

“队长关照过了。”

停了一停,她才甩出这句话。声音很圆润,很好听,可是冷冷的,叫你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凉味。

“我打听好了,你比我小两个月,我该叫你妹妹。我睡哪张床?”

她轻盈地转过身来。哦,好漂亮的形体!面朝我站着,挺拔,婀娜,简直像舞台上演员的亮相!可惜天黑了,看不清好的面容。

我赶紧从门外一件一件往里搬东西,她犹豫了一下,也过来提起一个网兜。

“是这张床吗?”

我指着一副空铺板。她点点头。我发现,铺板上已经细心地垫上了一层报纸。好,并不是冰块一样的人嘛!

她又走到窗前,弯下腰,摆弄起什么来了。我一边铺床,一边跟她搭讪。

“插队几年?”

“六年。”

“家在城里?”

“嗯。”

“你们今年水稻种了几个品种?”

“不知道。”

“啊,你看我,一开口就是水稻。那么……你有男朋友了吗?”

没有回答,也许我不该问?是的,初次见面,太冒昧了。

好在场部来了电,灯亮了,改变了屋里的气氛,我赶忙打量四周。两张床,两张小小的“知青桌”,板凳、铅桶,屋角有个洗脸盆架子,几件农具挂在床后。一切都冷漠地望着我这个陌生人,像是很不欢迎我闯入这个狭小的世界中来。

“箱子放这儿,不碍事吗?”

我尽量把声音放得柔和一点。

她回过头来。哎呀,我简直要吃惊了,一个多美的姑娘!真像……像谁?我想起了一幅欧洲名画:《圣母玛利亚》。

我的眼光落在她手边的一盆鲜花上。哦,怪不得她总是弯腰在忙碌,原来是给花剪枝呢。这是一盆普通的玫瑰,蓬松的绿得要往外流汁的叶子中,托起一朵千媚百妖的大红花朵。灯光照上去,盛开的花朵闪着神奇的光泽,还似乎在轻轻颤动,用无形的手撩拨你的心。

这盆花,花的主人,跟这间旧得发黑的芦棚,多不协调地混合在一起!居然有了六年!

真奇怪,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她。一定见过。在哪儿呢……

紫红的丝帷幕徐徐拉开了,强烈的灯光把舞台照得华丽非常。一个女孩子轻盈地走上来。她抹着淡淡的油彩,两根大辫子随随便便甩在胸前,顾盼之间,带着一种大方、自然、又毫不在乎的神气。她对观众微微一笑,正要开口,雷鸣般的掌声从四处爆发出来。她笑了眼睛闪闪地映着灯光,好像要看到每个观众的心里。

对了,就是她,阿卉!那是为地区知青代表大会的一次演出,听说演员也都是知青。阿卉是报幕员兼独唱演员,她的嗓音和风度,还让我们私下里品味了好几天呢!

“阿卉,我们见过面。你在台上,我在台下。你那么随便一站,可迷住了不少小伙子啦。”

“没意思。过去的事了。”

“不,我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好玩呢!”

“我是专给别人玩的吗?”

她突然声音发颤地说了这一句。我心里咯噔一跳,才发觉自己又冒失了。

(精彩待续·····)

黄蓓佳简介

1955年6月27日生于江苏省如皋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3)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代表作品:《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大学生书评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4)

夏日里的生机

山雨里的爱情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5)

选择的三个路口

文 | 朱敬怡

三篇小说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梦境来辅助、暗示情节。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主人公阿卉是个很会唱歌的人,主动申请多次才来到农场插队当知青。然而艺术家的活泼与高蹈并没有使她融入这片土地。尽管她在此抛掷了六年的青春,但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6)书记却只当她是娱人和“外交”的工具。在“我”的梦境中,“我”看到了一盆被逐出伊甸园的玫瑰,而现实中阿卉养的那盆玫瑰也被置于一座发黑的旧芦棚中。“香草美人”都被边缘化到农场的角落,这是理想的失落与错付,所以当阿卉说明自己是主动下放的时候显得有些荒诞。

在小说结尾,“我”又一次回想起这个梦,失落的玫瑰意象被不断地强化。对于阿卉来说,这六年的时光就像一场梦,但她听到自己可以被调回城时并未表现出梦醒的清醒,而是以拖延的态度试图留下等到秋天玫瑰再次开放,然而她自己也说不准这个选择到底有没有未来,玫瑰能否“再开一批”。

《葡萄熟了》在叙事与回忆中来回,向我们敞开了主人公思绪游荡宛如梦境般的心灵世界。和阿卉比起来,想要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想法让宁菲看起来更像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在理想的诗意中陶醉,企图在现实中过得舒坦、活在安全线之内的人。母亲让他为局里的职位多费些心思,他感叹“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不能活得高尚一点?活得超脱一点?”与其说“高尚”和“超脱”是他的人生追求,不如说这是对他人的期待。

如果说前两篇因为理想、爱情的滋润而显出缥缈忧郁的风格,那么最后一篇则因追问生者的死亡意识显得沉重。在叙述语言的选择上,也呈现出由抒情渲染向客观描述过渡的倾向。

虽然三部小说的主人公都面临相似的人生选择,但前两篇小说的内核更相像,都是知识分子的理想问题。

《山雨》中阿姊的选择则意味着作为普通人的知识分子的“配偶”,对知识分子理想的理解。阿姊也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的命运显示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悲剧,这也影响了阿姊的命运——她本来可以去当工人或大学生,最终却成了卖凉粉的摊贩。可即便城市造成了她人生的诸多挫折,她也拒绝和男友一起到农村去,反倒一直劝男友调回城里。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7)国家文科基地专业1603班学生)

南京出版社图书专营店有售哦······

//版权声明:限于本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8)公众号人力和信息局限,所转发文章,图片等作品,请作者或版权方在后台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我被谁感动了(大家的青春黄蓓佳)(9)留言,以便奉寄稿酬。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