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

办完元妃省亲的大事,荣国府里各位主子们的生活渐渐恢复到了日常的节奏。

偏赶上巧姐出痘,凤姐顿时忙活起来。

近身照看、端汤喂药自不必说,凤姐在供奉了痘疹娘娘之后,又把丈夫贾琏打发到外书房斋戒。

这一下倒正合我们这位琏二爷的心意。

有银子开路,再加上他那一副好皮囊,贾琏并没费什么事儿就和多姑娘凑成了一对。

在号称“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红楼梦》里,多姑娘绝对是最另类的存在。

她二十来岁年纪,是荣国府里最不成器的小厨子多官的老婆。

美貌媳妇却偏偏遇上个懦弱无能又贪杯好酒的夫君,怎么看怎么像潘金莲和武大郎的人设。

好在多官想得开,只要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既有美貌、又爱拈花惹草的多姑娘就这样把自己活成了女版西门庆。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2)

多姑娘与贾琏剧照

在黄白之物的加持下,不仅“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更是与众小厮“皆是朋友”。

从此,她“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生活好不惬意。

因为大家给多官取的诨名叫“多浑虫”,所以,她便被众人唤做“多姑娘”。

常年混迹于各色男人之间,多姑娘最会察言观色、揣摩别人心思。这对于“内惧娇妻,外惧娈宠”的贾琏来说,自然无比受用。于是,山盟海誓、互赠信物的桥段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有意思的是,话虽说得情真意切,可两个人都没有当真。

阅人无数的多姑娘早就不相信男人嘴里说出来的情话。比起能要人命的感情,她更喜欢一时的欢愉和真金白银的实惠。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3)

贾琏和平儿剧照

被平儿逮个正着的贾琏,也毫不犹豫地要销毁多姑娘送出的一缕青丝。

他清楚地知道,这东西只有消失了才对自己没有危害。至于女人,活了二十几岁的贾琏从来就没有发愁过。

果然,之后的日子里,他在王熙凤生日当天与有夫之妇鲍二家的私会,国孝家孝的当口瞒着妻子偷娶尤二姐,办事得力顺势收下父亲贾赦赏赐的美妾秋桐……

两个人的生活似乎越离越远。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4)

就在大家已经遗忘了这个红楼异类的时候,她又一次风情万种地走进读者的视线。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是“灯姑娘”,而跟她演对手戏的人变成了贾宝玉。

灯姑娘和多姑娘是同一个人吗?

当然是。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曹公提到晴雯的表哥表嫂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说到:“便是上回贾琏所接见的多浑虫灯姑娘儿的便是了。”

何况,为了不让读者误解,脂砚斋在多姑娘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给到了提示:“总为后文宝玉一篇作引。”

也就是说,曹公在第二十一回写多姑娘,就是为了给贾宝玉晴雯的故事做铺垫。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5)

多姑娘剧照

既然多姑娘就是灯姑娘,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人名不统一的情况呢?会不会是誊抄小说文稿的工人出现笔误了呢?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

一般情况下,笔误常常发生在结构、字形相似度比较高的两个字之间。“多”和“灯”很显然并不满足这个条件。

况且,仔细阅读《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我们就会发现,“灯姑娘”一词在这个章节里前前后后共出现五次。既然结构、字形差异如此之大没有怎么可能五次全部誊错?

也就是说,这里的“灯姑娘”是曹公刻意的安排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6)

多姑娘剧照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给一个只出现两次的小人物安排两个名字呢?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

英莲被薛蟠花钱买回家就被唤做香菱,等到少奶奶娶进门,又被叫做秋菱;怡红院的蕙香不过跟贾宝玉说了几句话,名字就被改成四儿;红玉就是因为重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名字,只能叫小红……

对于奴才来说,改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更何况,曹公在多姑娘一出场的时候就曾经交代过,“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

换句话说,“多姑娘”和“多浑虫”一样,是贾府中人给这个女子取的诨名。

按照这个思路来推论,“灯姑娘”很可能就是她的本名。

那么,曹公为何要在这里点出“灯姑娘”这个本名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贾宝玉探望晴雯的原因说起。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7)

晴雯与贾宝玉

事情的开端,是一个遗落在假山石上的绣春囊。

手工粗糙的情趣永平用品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可它偏偏出现在大观园内,又偏偏经傻姑之手被邢夫人撞破。

于是,在荣国府两房夫人的博弈下,抄检大观园势在必行。

谁也没想到的是,什么都没做的晴雯会顶着狐媚的罪名被撵出怡红院。

尽管,王夫人的理由很充分:“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但这样一顶帽子扣下来,毁掉一个清白女儿家名声的同时,也直接把她逼上绝路。

就因为她长得好,就因为她率真、眼里不揉沙子。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8)

晴雯剧照

年纪轻轻又肆意张狂的女孩子哪里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委屈、气愤郁结于胸,再加上本来就生着病,一向身体素质极好的晴雯被彻底击垮。

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贾宝玉自然也明白这一切。于是,他嘱托袭人把晴雯素日用惯的东西给她捎带过去之后,便亲自登门去探望晴雯。

两个人都知道,这一见即是永诀。所以,晴雯抛却自己所有的矜持和伪装,跟贾宝玉说起了心里话。

“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

诉说委屈,表达心意,做完这一切的晴雯还嫌不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她剪断自己两寸长的指甲,连同贴身穿的衣物一起送给贾宝玉。

可惜,她毕竟不是随便的女孩子,即使因为一时气愤做出这许多出格的事情,却仍旧过不了自己这道坎:“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9)

贾宝玉与晴雯

恰在此时,灯姑娘推门而入。

久闻贾宝玉大名的灯姑娘可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见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混世魔王”。

媳妇婆子们凑在一起,最爱谈论的就是两府里的主子们。这其中,被传的最神奇的就是这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哥。

在众人不遗余力地科普下,即便是灯姑娘也可以背出贾宝玉的光辉事迹。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0)

一岁抓周的时候,他抓着胭脂不放,惹来亲生父亲“将来酒色之徒耳”的论断。

还不到六岁,他便语出惊人,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听着就让人觉得古怪。

仗着贾母的宠爱,他厮混在女孩堆里,整日里“姐姐长,姐姐短”的,不是跟女孩子拉拉扯扯,就是吃女孩子嘴上的胭脂

头两年去家塾读书,他与一个长相俊俏的公子哥关系不清不楚,甚至因为争风吃醋在学堂里大闹。

其母王夫人的丫头莫名投井自杀,不久便传出他遭到父亲毒打的消息,缘由就是“淫辱母婢”、“流荡优伶”

……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1)

多姑娘与贾宝玉

纵观这宁荣两府里,就算是爱娶小老婆的贾赦、有爬灰之嫌的贾珍、拈花惹草的贾琏,也都没办法跟这位宝二爷相提并论。

所以,在灯姑娘的认知里,贾宝玉就是一个“风月场中惯作功夫的人”。

要说这样一个人物和自己家顶着狐媚名头被撵的小姑子没点儿什么关系,谁相信?

可她在门外偷听了这半日,偏偏就没有一点儿东西与风月有关。灯姑娘决定试探一下。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2)

多姑娘试探贾宝玉

于是,她一进门就指出贾宝玉不合礼数的地方:“你一个作主子的,跑到下人房里作什么?”接着又自动给贾宝玉找了一个台阶:“看我年轻又俊,敢是来调戏我么?”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惯弄风月的情场老手自然就会顺势接下她的话茬,马上就和她进入调情的状态。

可贾宝玉却偏偏不上道。

他倒是陪着笑脸来求她,嘴里的话却再正经不过:“好姐姐,快别大声。他伏侍我一场,我私自来瞧瞧他。”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句话,灯姑娘听到的是一个男子的深情和体贴。

这样美好的情感,怎么可能出现在那些自私、虚伪、善变、龌龊的男人身上?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3)

灯姑娘决定下一副猛药。

她把贾宝玉拉进里屋,并紧紧搂进怀里,一边言语挑逗,一边暗示:“我早进来了,却叫婆子去园门等着呢。”

谁承想,这些百试百灵的招式到了贾宝玉这里统统没有任何效果。

从没遇到过这种状况的贾宝玉急得满脸通红,即使又羞又怕,在言辞上仍旧不肯得罪她。

至此,灯姑娘很肯定地得出结论:贾宝玉和晴之间是清白的。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4)

多姑娘剧照

这话身为当事人的晴雯、贾宝玉都说过。可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并没有其他人当真。

本来嘛,一个是常年在女孩堆里厮混的少爷,又顶着“淫辱母婢”的坏名声;另一个千娇百媚、飞扬跋扈,举手投足之间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少爷的屋里人。

要说这样的两个人没关系,谁信?

灯姑娘信!

这种认可虽然来的太迟,可终究是了却了晴雯的心事。

如果你以为,灯姑娘的出现只是在证明贾宝玉和晴雯的清白,那就实在太小看曹公的能耐了。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5)

我们再看灯姑娘试探完贾宝玉的总结发言。

通过贾宝玉的表现,灯姑娘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再联想到众人往日对贾宝玉的评价,她不由发出感慨:“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

这本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可惜,在《红楼梦》到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偏听偏信。

赵姨娘告诉贾政,贾宝玉欲对金钏不轨才使得她投井闹出人命,贾宝玉因此结结实实挨了父亲一顿暴打。

王善保家的等人一撺掇,王夫人便坚信,模样出挑的晴雯定然勾引带坏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于是怒斥之后把她撵出大观园。

身为贾宝玉的亲生父母,他们本应该最了解儿子的心性人品。

可在听到有损于儿子名声的言论时,他们并没有站出来为儿子说一句公道话,甚至在没有思考、没有辨别的情况下就选择相信。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6)

贾政与王夫人

为什么?

回头看一看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就会发现,在他最需要引导、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身边从来不见父母的踪影:饮食起居自有身边的丫头婆子操心,读书明理也被交代给家塾里的先生。

没能参与儿子成长的父母自然没有办法了解孩子的一切。可他们又实在害怕——害怕儿子的失德败行连累到自己。

那么,就只能是“宁可信其有”。

从这一点上来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贾宝玉实在是个可怜人。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7)

灯姑娘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

生活在这世上,谁还没有点儿委屈?

且不说小小年纪就被送进宫去的贾元春,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的林黛玉,经历过两次流产、生不出儿子的王熙凤,少年寡居、只能守着儿子过活的李纨,愤而自杀、死后还背着骂名的金钏,一心光耀门楣、却找不到出路的薛宝钗……

单就是掌握着下人生杀大权的王夫人心里,何尝不是委屈满满?

身为正房夫人,却得不到丈夫的眷顾;好容易生出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夭亡了;唯一可以指靠的儿子又是这样一副怪脾气……

这哪一样不是天大事儿?

可这一切又和其他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让别人为你的委屈买单?

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灯姑娘的态度立刻转变:“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8)

多姑娘剧照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此刻的灯姑娘哪里还有一点儿淫娃荡妇的龌龊下流?

她的清醒、她的智慧、她的宽容、她的慈悲,放眼宁荣两府,竟找不出能与之比肩的人来。

更让人动容的是,意识到自己冤枉了两个人,灯姑娘立刻诚恳地表达歉意:“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

就这样,贾宝玉和晴雯身上因为污蔑、误解而造成的伤害在她这里奇迹般的被治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存在无疑照亮了贾宝玉心里的那些灰暗角落。

这样的一个角色以“灯”命名实在实至名归。

贾宝玉在贾府地位(试过贾府一半男子的多姑娘)(19)

多姑娘剧照

再联系到《红楼梦》二十一回里那些丑态百出的描写,我们不禁感叹:明明是置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最肮脏、最下流的人,可灯姑娘就是拥有这样的大智慧。

这是百年簪缨大族的讽刺,更是它的悲哀。

至于曹公为了达成这样的表达效果,早在五十几回之前就埋下伏笔,我们就只能由衷地赞叹一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果然好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