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县城有一位韩员外,家里开了一家酒坊,生意非常红火,一家三口的小日子过得美满而幸福。

韩员外是个热心肠,若是那么父老乡亲遇到困难了,韩员外肯定要帮上一把,谁要是有个难处,只要言语一声,韩员外肯定是鼎力相助,为此大家都很敬仰这位大好人。

有那么句话,人得啥不能得病啊,很不幸在这年冬天,韩员外染上了肺痨病,在那个年月,这是不治之症。

韩员外在病床上苦苦支撑了三个月,最终还是撒手而去了,韩夫人和女儿晓婉伤心欲绝,安葬了韩员外。

韩员外这一死,家中的顶梁柱就塌了,韩夫人和女儿无力经营酒坊,只得忍痛卖掉了店铺,遣散了丫环仆人,从此以后,母女两人相依为命。

韩夫人一时接受不了丧夫之痛,夫君的丧事料理完毕没有多久,就大病了一场,晓婉于是衣不解带地在病榻前,精心伺候母亲。

这天傍晚,一个年轻女子来家里讨饭,晓婉动了恻隐之心,就把那个女子请进了家中,给她端来了热饭热菜。

民间故事穷书生娶六旬老妇(老汉娶少妻力不从心)(1)

女子吃罢晚饭,黯然神伤地叙说了自己的悲惨身世。

原来女子名叫丁梅,几个月前,她丈夫不幸出了意外离世了,婆婆嫌弃她是个克夫的扫把星,就把她赶了出来,丁梅娘家已经没有亲人了,为生活所迫,只有出来讨饭了。

听完丁梅的叙述,晓婉唏嘘不已,就把她留宿在了家里,第二天一大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飘飘洒洒,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

这么冷的天气,别说出去讨饭了,就是坐在屋里都冻成一团了,晓婉和母亲发善心,就留下了丁梅,丁梅感激的是热泪盈眶,当即就跪下来磕头道谢。

丁梅在晓婉家里住下以后,非常勤快,做饭、洗衣、打扫屋子样样都是抢着干,还给韩夫人端水送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

民间故事穷书生娶六旬老妇(老汉娶少妻力不从心)(2)

晓婉看到丁梅如此勤快,为人实在,淳朴憨厚,也没有把她当外人看,对待丁梅,就好像对待亲姐妹一样。

尽管晓婉和丁梅尽心尽力照顾着韩夫人,但是韩夫人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撇下女儿晓婉,随丈夫去了。

韩夫人临终前,拿出一个包袱,交代晓婉,叫她去省城寻找她的未婚夫。

原来在十年前,有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名叫杨远,路过浏阳县城,因为错过了宿头,就来韩家借宿。

杨远和韩员外一见如故,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第二天,杨远出发时,韩员外资助了他不少盘缠,后来杨远果然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了进士,被朝廷委任为长沙知府。

杨远来到长沙赴任后不久,就特地来看望韩员外,一眼就看见了韩员外六岁的女儿晓婉,见到晓婉漂亮乖巧,很是喜欢,就对韩员外说,自己有个儿子,名叫杨志祥,刚好比晓婉大两岁,如果韩员外同意,就为两个孩子定下娃娃亲。

韩员外面对杨远的美意,当然是求之不得,立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杨远立刻写下了婚书,又拿出了一对祖传的玉镯作为定亲信物,就这样两家的亲事,就算是定下来了,打那之后,两家常常有书信往来,但是一直没有见过面。

就在韩员外离世前的一个月,杨远写来书信说,现在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明年开春,杨志祥就会过来迎娶晓婉。

可是没等杨家来人,韩员外就不幸离世了,韩夫人临终前,就将十年前杨远写下的婚书、定亲信物、书信一起交给了晓婉,叫她去省城寻找未婚夫。

韩夫人去世后,晓婉伤心欲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家里就遭遇了如此之大的变故,父母接连离世,原本幸福欢乐的三口之家,现在就剩下她孤身一人。

丁梅好心劝慰晓婉,莫要太过悲伤了,两人强忍悲痛合力安葬了韩夫人。

丧事料理完毕后,晓婉就要动身去省城了,于是留下丁梅好好看家,等她到省城和未婚夫结婚后,再做打算。

再说晓婉的未婚夫杨志祥如今在吏部任职,长的是玉树临风,英俊不凡,上门求亲的络绎不绝,但是杨志祥已经定了亲,那些人只能失望而归。

这天杨志祥刚刚从外面回来,母亲笑逐颜开,指着屋里的一个女子说到,志祥,这位姑娘就是你的未婚妻晓婉。

杨志祥一看眼前的姑娘,小家碧玉,妩媚可人,登时就有几分心动,于是赶紧上前施礼,小生给韩姑娘问好。

晓婉含羞地低首回礼,不敢再看眼前的这位英俊小生。

杨夫人拉着晓婉的手,轻声说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你们家就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我也是痛心不已,你也不要太过悲伤了,既然你来到了这里,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我和老爷商量一下,尽快为你和杨志祥完婚。

晓婉听到这里,低头不语,默默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杨志祥听说了晓婉的遭遇后,知道现在家中就只剩下她一人了,心里很是同情晓婉姑娘,也对她多了几分怜悯。

一个月之后,杨家就为晓婉和杨志祥举办了隆重的结婚仪式,大摆宴席庆贺。

喜宴散去,杨志祥已经有几分微醉,想着即将和貌美如花的新娘享受洞房之乐,心中立刻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兴奋。

杨志祥兴高采烈地朝新房走去,刚刚走到后花园,突然背后有人重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杨志祥吓了一大跳,浑身就是一机灵,急忙回头观瞧,可是不见人影,再低头一看,只见地上有一个信封。

杨志祥打开信封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四句诗:

今晚切莫入洞房

新娘虽美坏心肠

若要识她真面目

去查和县马善长

看罢诗句,杨志祥心里咯噔一下,猛地抽紧了,这是谁写的,他要告诉我什么呢,为什么今晚不能入洞房,新娘子究竟有什么问题吗?

刹那间,一连串的疑问挤满了杨志祥的脑袋,虽然现在脑海中还是一团迷雾,但是在问题没有弄清楚之前,也不得不多加提放啊。

想到这,杨志祥瞬间清醒了许多,本来迈向新房的脚步,突然调转方向,去了书房,就这样,杨志祥在书房睡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杨志祥来到吏部上班,找到了吏部侍郎胡大人,这位胡大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对本县的大小事情了若指掌。

胡大人看过杨志祥递过来的书信后,眉头就是一皱,问到,你家娘子是哪里人士?

杨志祥回想了片刻,答道,记得听她说过,就是和县人士。

哦,原来如此,我告诉你吧,和县有一位大员外就叫马善长,大约是在去年吧,突然暴毙而亡,死的不明不白,这事在和县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你家娘子又恰好来自和县,这难道是巧合吗?

杨志祥听罢大吃一惊,谢过胡大人的点拨后,即刻去往刑部,调阅了马善长一案的卷宗,这不看则已,一看顿时吓得冷汗直流。

当天晚上,杨志祥装作若无其事回到家中,不经意的对晓婉说,娘子,今天刑部传来一份批文,说和县有一女子谋害亲夫,至今没有抓获,根据地方官府提供的线索,这名在逃的女子,极有可能来到了省城,藏身在一个朝廷命官家中,明天刑部就要按照程序开始搜查,娘子,你就是和县人士,不知道听说过这件事情没有?

再看晓婉,登时脸色大变,急忙说到,我每天都在家中不曾出门,从来没有听说此事,相公,你问这个做什么。

杨志祥不以为然的说到,哦,没什么,不过是随便问问而已,好了,我累了,先去歇息了,说罢,杨志祥脱去衣衫鞋袜,早早休息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四更,晓婉却是毫无睡意,她推了推身边的杨志祥,但是杨志祥毫无反应,睡得正香。

晓婉这才蹑手蹑脚下床,穿好衣裳,将金银首饰全部装进包袱里,然后轻轻打开房门,就准备逃走。

突然外面火把四起,一群校尉手拿兵刃,将她团团围住,晓婉吓得啊的叫了一声。

就在这么个时候,杨志祥翻身坐起,冷冷的说到,丁梅,这么晚了,你要去哪里啊?

再看那个女子,听见杨志祥喊她丁梅,登时吓得目瞪口呆,一屁股瘫软在地。

原来杨志祥调阅翻看关于和县马善长一案的卷宗,卷宗里面写的明明白白,逃走的女犯后颈处有一颗梅花痣。

杨志祥回家后仔细观察娘子的后颈,果然看到了一颗梅花痣,这才确定她就是逃走的女犯丁梅,于是杨志祥故意设了一个圈套,假意说刑部要启动程序,搜查嫌犯,就是要敲山震虎,让丁梅自己感到害怕,显出原形,没想到丁梅果然上当了。

丁梅等杨志祥睡着后,起身收拾金银,准备连夜逃走,其实杨志祥早就在门外埋伏了校尉,就等着丁梅往里面钻了。

丁梅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只得老老实实交代了罪行。

原来丁梅乃是和县人士,幼年丧父,家中有一位老母亲,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家境十分贫寒。

为了给儿子娶亲,凑够彩礼钱,丁梅的母亲就把丁梅卖给了大财主马善长,作了填房。

丁梅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却嫁给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心中别提有多委屈了,整天都是郁郁寡欢,愁眉不展。

马善长有一个侄儿名叫马明,是个二十出头的帅小伙,经常来马家走动,很快就和丁梅暗生情愫,勾搭在了一起。

丁梅哀求马明,你带我走吧,我一刻也不想在这个家里待了。

马明听到这,有些胆怯了,说到,这事要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要是被我大伯知道了,你我身败名裂不说,搞不好还要掉脑袋。

丁梅说到,不想被他发现还不容易,干脆咱们就一不做二不休,说到这,丁梅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

马明听罢,吓得瑟瑟发抖,杀人可是要被砍头的,这可万万使不得。

丁梅狠狠踹了他一脚,骂道,没用的东西,这么怂,我自有妙计,说罢靠近马明,低声耳语了一番。

马明听罢,立刻笑逐颜开,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连声说到,妙计,妙计。

马明花重金在黑市上,买来了合欢散,这是一种西域传来的壮阳药,专供男人求欢之用。

丁梅趁着没人注意,将合欢散倒进了茶水中,哄骗马善长喝下了。

你想马善长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一碗合欢散下肚,立刻感觉腹中热似火烧,烈焰焚身,欲火越来越旺盛,架不住丁梅的一番折腾,半夜就倒在丁梅身上嗝屁了。

马善长纵欲过度,死在了小妾身上,这种丑事传出去不好听,家里人不敢张扬,草草将他入殓安葬了。

马善长一死,丁梅和马明本来打算立刻远走高飞,但是怕引起别人怀疑,就没有马上逃走,而是装模作样的留了下来。

马善长死后一个月,有一次马明和一帮朋友喝酒,大家相互吹嘘炫耀,马明一时喝多了,就把伙同丁梅害死马善长的丑事给说了出来。

哪晓得这帮朋友里面,有一个人早就看马明不顺眼,即刻去了衙门,将马明告发了。

捕快很快就缉捕了马明,丁梅听到了风声,赶紧逃跑了,一路乞讨来到了浏阳县城,遇到了好心的晓婉母女,将她收留了下来。

丁梅在晓婉家一住就是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了解清楚了晓婉的家庭情况和晓婉的婚姻情况,为了逃避官府的缉拿,丁梅心中就酝酿了一个罪恶的计划。

当晓婉带着包袱去省城找未婚夫的时候,丁梅就赶紧追了上来,假惺惺的说,晓婉姐,此去省城路途遥远,你一个人上路多有不便,不如我陪你一块去吧。

晓婉不知是计,于是点头同意了。

当两人走到湘江江边的时候,丁梅见四下无人,就骗过晓婉的包袱,然后一把将她推进了江中,看到晓婉随江水漂远了,丁梅这才背着包袱上路了。

民间故事穷书生娶六旬老妇(老汉娶少妻力不从心)(3)

丁梅来到杨家后,把家里的事情跟杨远夫妇叙说了一遍,又拿出婚书,定亲的玉镯,还有书信,杨远夫妇看了,自然是没有产生任何怀疑。

杨远夫妇为丁梅和杨志祥成了亲,丁梅摇身一变,从一个在逃的女逃犯,变成了吏部员外郎的妻子,自己的公公更是位高权重,谁也不会怀疑到她头上来。

就在丁梅暗自得意,以为阴谋即将得逞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封书信,令杨志祥对丁梅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杨志祥调阅卷宗后,发现了娘子的蹊跷,这才布下迷局,抓捕了蛇蝎心肠的丁梅。

丁梅被刑部押送回了和县,这个恶毒的女人不但谋害了自己的亲夫,还杀害了救命恩人晓婉,真是罪大恶极,当即被判处斩立决,立即执行。

马明被判处绞刑,就这样,这对奸夫淫妇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杨志祥对晓婉一家全部罹难的悲惨境遇,感到痛心不已,不忍晓婉的尸体沉没在江底,当即决定打捞起晓婉的尸体,重新安葬,让她入土为安。

杨志祥带人来到晓婉出事的地方,进行打捞,可是一无所获,杨志祥又向周围的老百姓打听,可是大家都说这一带没有发现尸体。

正当杨志祥感到疑惑的时候,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飘然而至,拱手施礼,说到,杨公子,你是在寻找晓婉姑娘吧?

杨志祥听罢就是一愣,道长,你怎么知道啊?

道长微微一笑,回道,我知道晓婉姑娘的下落,你随我来吧,说罢朝远处走去,杨志祥不敢耽搁,紧紧跟在道长身后。

要说这位道长,真的是位世外高人,你看他身高八尺有余,瘦骨嶙峋,但是走起路来一点声响都没有,就好像蜻蜓点水一般,落地无声,杨志祥见了,暗暗称奇,罢了,没有几十年的功力,练不到这层境界啊。

道长将杨志祥带到了青云山青云观,走进了后院,打开一间厢房,说到,杨公子,你要找的人就在里面,请进吧。

杨志祥将信将疑,走进屋子一看,只见床边坐着一位贤良舒雅的女子,不施粉黛,却有万千姿色。

那个女子看见一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公子走进来,登时就是一愣,问道,你是,你是----?

杨志翔赶紧回道,姑娘,我就是杨志祥,莫非你就是晓婉姑娘?

女子一听是杨志祥,惊喜不已,一下子拉住了杨志祥,激动的问道,杨公子,真的是你吗,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杨志祥笑了,说到,姑娘说笑了,大白天的,怎么会是做梦呢?

这位姑娘是晓婉吗,她又怎么会流落到青云观了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原来那天晓婉被丁梅推进江中,也是命不该绝,幸运的抓住了一根漂浮在江面的枯木,这才没有被淹死。

晓婉抓住枯木顺江而下,漂流了一段距离,恰好那天道长带领徒儿在河边打水,一看怎么江面上漂浮着一个女子啊,于是赶紧将她救上了岸。

道长吩咐徒儿,将晓婉抬回了青云观,道长精通医术,很快就将晓婉姑娘救活了,这才问起她的经历,晓婉也没有隐瞒,就把自己如何来找未婚夫,又如何被奸人陷害,推进江中的遭遇叙说了一遍。

道长听罢,气愤不已,天底下竟然有丁梅这般恶毒的女子,绝不能轻饶了她,于是在杨志祥结婚那天潜入杨府,给他留下书信,提醒他新娘丁梅身份可疑,切不可让她蒙骗了。

杨志祥看到信封里面的诗句后,就立马对新娘的身份产生了怀疑,而后调阅卷宗,设下天罗地网,一举将这个恶贯满盈的女子擒获。

杨志祥知道是道长救了晓婉,自然是感激不尽,当即拿住重金酬谢,道长乃是世外高人,怎么会对这些黄白之物看得上眼呢,坚持不受,杨志祥也不好勉强,就买了许多新鲜瓜果蔬菜,送进观里,以示感谢。

杨志祥和晓婉姑娘这对苦命的恋人,终于得以团圆,杨志祥带着晓婉回家,拜见了父母,杨远夫妇一看贤惠文雅、知书达理的新媳妇,高兴的合不拢嘴。

过了几个月,杨远夫妇为晓婉姑娘和儿子杨志祥举办了极其隆重的结婚典礼,轰动了省城,小两口结婚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好似一对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