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初夏,杜鹃们悄然回到城中,每天天还没亮,四声杜鹃就急不可耐地高喊起“光棍好苦”来,不过杜鹃家族对此并非“鹃鹃同意”,大杜鹃就在湿地芦苇丛上空大叫“不苦,不苦”。

大杜鹃不会远离芦苇,倒不是它们对芦苇有多么钟情,而是芦苇中间住着东方大苇莺,它们和大杜鹃可是一对生死冤家。东方大苇莺这个名字,一般人可能不太熟悉,不过要说起它的俗名“苇扎子”、“呱呱唧”,可能就会有印象了。

杜鹃是什么样子的(科普大杜鹃)(1)

东方大苇莺

每年五月初,在苇子刚刚长起来,尚不浓密的时候,东方大苇莺便已回到北京,它们整日忙着求偶交配,筑巢繁殖,稍微大一点的苇丛中就能听到它们呱唧呱唧喧闹的叫声。而大杜鹃不慌不忙,直到五月中下旬,它们才从非洲姗姗来迟。大杜鹃的不着急是有道理的——它们并不需要筑巢,也不需要自己孵卵而是把卵产在别的鸟类的巢中,由养父母代为哺育后代,这样亲生父母就有更多的时间逍遥自在了。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巢寄生,被寄生的倒霉蛋叫做寄主。大杜鹃有多种寄主,在北京最为重要的寄主就是东方大苇莺了。它们常常站立在水边的树上,伺机寻找受害者,一旦发现可乘之机,就会迅速地飞到东方大苇莺的巢中,产下一枚自己的卵,然后趁着苦主还没回来,若无其事地飞走,继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

杜鹃是什么样子的(科普大杜鹃)(2)

杜鹃

杜鹃的幼鸟总是比寄主的幼鸟更早孵化,一旦孵化,它们便开始忙着“工作”——它们用后背把养父母的卵,甚至是已经孵化出来的幼鸟,一一推出巢外,好独自享受养父母带回来的美食。

不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稳赚不赔的买卖,巢寄生也是如此,如果一旦玩儿砸,被苦主在巢里抓个现行,免不了会被一顿胖揍,如果是像四声杜鹃这样,寄生战斗力强大的鸦科,失手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杜鹃是什么样子的(科普大杜鹃)(3)

杜鹃

就算大杜鹃成功地把卵产到了东方大苇莺的巢里,也不能说有了十足胜算。在长时间的协同进化中,苦主们也逐渐学会了识别“奸细”。苦主的本领,一种叫做“不一致性识别机制”,也就是说它们会看巢里的这些卵,把数量多的那个样子的认为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与众不同”的那个当做“坏蛋”,予以清除;另一种本领叫做“模板化识别机制”:亲鸟清楚地知道自己产的卵是什么样的,有点区别的,那就一概都是“奸细”了。这两种机制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而大杜鹃面对东方大苇莺的招数,它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观察寄主,寻找空隙,产出颜色、性状更接近寄主的卵,才有可能留下自己的后代,就在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展开“军备竞赛”,不断演化,不断发展。就像《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告诉爱丽丝的那样,“在这个世界里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看,就算在一个小池塘,一群叽叽呱呱的苇莺和几个叫着“不苦”的大杜鹃,也能说道出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杜鹃是什么样子的(科普大杜鹃)(4)

作者、图片:蛐 蛐

编辑、校对:魏 瑶

美编:沙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