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马骁勇

结构是中式插花艺术创作中的一大要项,是插花作品的骨架、筋脉,包括作品的布局、动势和一些基本法则。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结构可分为外结构与内结构。外结构就是常说的三大主枝,再加基盘;内结构就是起、承、转、合。

中式插花作品的外结构

外结构的三大主枝可称为主花、客枝和使枝。

主花。通常是三大主枝中最短的一枝,位于作品下部,并构成前景,多以杰出的花色、花容正面示人,起到稳定主题气势、主导色彩容貌的作用,是插花作品整体中枢和灵魂所在。

客枝。通常是三大主枝中中等长度的一枝,或位于作品中部,常根据花形不同变化其前后位置,具有帮助使枝成型、扶持主花成势的作用,是插花作品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立体结构中的一名重要成员。

使枝。通常是三大主枝中最长的一枝,或位于作品上部,前后左右位置变化不定,动态感最强。使枝的插作方位决定作品是直立型、倾斜型等。使枝直立,表示和平、肃穆、端庄;使枝倾斜,表示灵巧、活泼、动荡;使枝倒挂,表示试探、颓废、挣扎等情绪。

基盘。通常位于花器口上部,距花器口最近。基盘对插花作品结构具有重要性,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在《瓶花三说》中写道:“假若瓶高二尺,肚大下实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须折斜冗花枝,铺散左右,覆瓶两旁之半则雅。”描述的即是基盘的取材与插作要领。经过总结,基盘作用有五点:遮盖插脚、衬托主花、分隔水际、增加层次、凸显幽邃。

插花艺术作品详细赏析(如何把握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结构)(1)

▲瓶花作品“和合”,主花是一朵满开的百合,使枝、客枝和基盘均为圆叶榕。三主枝长短不一,前后照应,基盘托底,形成稳定而清疏的立体空间结构。

中式插花艺术形式万千,具体到某一个作品,要根据表达的意境,在结构上可以有所突破,比如三主枝长度可以互换,位置可以随机调整,基盘可以舍去,等等,甚至可以减去使枝与客枝。需要强调的是,中式插花的外结构虽然可以灵活运用,也可以突破创新,但作为中式插花基础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

插花艺术作品详细赏析(如何把握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结构)(2)

▲作品“姊妹俩”,仅绣球花作主花与副主花,南天竹果和绣球叶作从枝和基盘,也表现出较好的空间结构。

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内结构

内结构的起承转合:起,即造势,营造上升之势,或动荡之势,或进攻之势,或跌落之势等;承,即强化,强化上升、动荡、进攻或跌落之势;转,即转向,转换方向,造成起伏,扩展空间,形成合围;合,即聚焦,突出焦点,显露中心,震撼心灵,启人遐想。

插花艺术作品详细赏析(如何把握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结构)(3)

▲篮花作品“乡土气息”

如作品“乡土气息”,主花是菊花,使枝是类芦,客枝是竹蕉叶,基盘是南洋杉。起,一枝类芦直插呈上升之势。承,第二枝类芦也直插,强化直立意向,使作品整体成直立型。转,第三片竹蕉叶改变直立走向,开始向左前方向旋转,一直到南洋杉也表现出向前向上旋转的态势。合,三朵菊花,在类芦、竹蕉叶、南洋杉的合抱中凸显,成为整个作品的焦点。这样一个具有完整起承转合结构的秋日篮花作品便呈现出来。

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内结构也可以灵活运用,起承转合的四个环节可以重组,也可以精减。如作品“无分别心”,狗尾草、狼尾草、小菊花、花叶黄杨等花材集中插在花盘的一侧,似乎只有起、承、起、承……没有方向的转,也没有焦点的合。然而,这个作品的题名采用的是一个佛学术语“无分别心”,四种花材顺次插置,不去分别,是不是也符合众生平等的佛学思想呢?

插花艺术作品详细赏析(如何把握中式插花艺术作品的结构)(4)

▲作品“无分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