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48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1)

近年来,流行起了一股“三国热”,很多人抛开《三国演义》,去研究历史,试图去发现真相,因此,很多“真相帝”横空出世,在他们看来,诸葛亮有名无实,用兵能力不值一提;赵云“抢夺”了陈到的功劳,是一个真正的水货;夏侯渊只会逞匹夫之勇,算不得名将;孙权无能,算不上枭雄,等等。甚至有些人直接怀疑起了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兄弟情义,认为关羽之死,是刘备所害。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2)

众所周知,刘备拿下汉中之后,自立为汉中王,并把关羽拜为前将军,给了他假节钺的权力,让他全权负责荆州事务。之后关羽主动发兵北伐,兵围襄樊,使魏将曹仁被包围,之后于禁率援军而来,他又水淹七军,斩杀庞德,迫降于禁,从此威震华夏。可惜好景不长,曹魏与东吴勾结,导致关羽前线兵败,后方失守,最终惨遭擒杀。于是很多人开始阴谋论,认为关羽终被擒杀是因为刘备的不作为,甚至认为,刘备是故意袖手旁观的,因为关羽在荆州经营多年,可能已经不受刘备控制,他死后刘备就可以全新夺回荆州的控制权了。

先不说关羽假节钺的权力,是刘备亲自赐予的,他若猜忌关羽,完全可以把关羽调回益州,换一个人去驻守,也不说刘备会不会在完成大业之前,便自断臂膀。单说刘备这样一个枭雄,会为了除内患,也放弃荆州的地盘吗?说到此处,也许还有阴谋论者认为,刘备完全可以在失了南郡之后,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再夺回这块地盘,甚至让东吴付出更大的代价。这种说法就更站不住脚了。荆州是刘备与诸葛亮实现隆中对极为关键的一环,他比任何人都不想冒险丢荆州,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关羽被擒杀之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出兵相救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有心无力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3)

众所周知,刘备自公元212年发动入川之战,到215年好不容易拿下益州,历时整整三年。中间又曾率军回荆州,与孙权争夺零陵、长沙、江夏等地盘。还没争出胜负,曹操突然攻打汉中,他又紧急回军,不久之后与曹操展开汉中争夺战,一直到公元219年,才终于取得成功,仔细算起来,差不多八年的时间,他都在不停的征战。这期间战略物资的消耗,士兵的损耗都很难得到补充,毕竟他在益州并不怎么得民心。所以,到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他正抓紧时间休养生息,根本没有余力相救。

二、时间来不及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4)

当然了,荆州刘备丢不起,就算有心无力,刘备也该做做样子,震慑一下敌军,最不济也要接应一下关羽。可是关羽在公元219年十月前后,被徐晃击败,(《三国志》称:“冬十月,……王自洛阳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同年十二月份就被吴军擒杀了,期间仅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消息从荆州传到成都,刘备或许来不及做战争准备,关羽便已败亡,这种情况下,又怎么算是刘备见死不救呢?再说了,虽然这场战争在秋天便已打响,但是关羽一直处于上风,不需要任何帮助,谁又能料到他为突然大败呢?

三、刘备没有料到其他将领的态度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5)

其实若关羽只是败给了徐晃,那倒没什么,就算再加上吕蒙的夹击,以他在荆州修建的防筑工程,也能抵挡一段时间。可是他攻打襄阳和樊城的时候,向邻近荆州的上庸请求援兵,刘封和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导致关羽听了陆逊的忽悠之后,把后方的兵马全部开往了前线,导致了后方空虚。而除了刘封和孟达的不作为之后,糜芳和傅士仁的献城投降,也是导致他败亡的关键原因,毕竟这两人一投降,关羽便无路可退,无城可守了。这四人中,抛开傅士仁不谈,孟达曾受刘备欣赏,刘封是刘备义子,糜芳则是刘备的妻兄,在此之前他们一向忠心耿耿,刘备再有知人之明,也不可能料到他们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坐视关羽自生自灭,甚至背叛关羽。

三国中关羽和徐晃张辽关系(关羽被徐晃吕蒙夹击)(6)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关羽败亡之时,刘备之所以没有出兵相救,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他的士卒连年征战,有心无力,三是他没有料到刘封、孟达、糜芳等人的态度。如果刘备得知关羽必死,他一定会尽力阻止这一悲剧,毕竟关羽是他最倚重的大将,曾与他“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也是最忠心的大将,曾坚定地拒绝了曹操的招揽,继续追随没有栖身之地的他;更是极有能力的大将,是周瑜承认的“熊虎之臣”,是程昱认可的“万人敌”。所以,小编认为,关羽之死,不可能是刘备故意为之。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