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1)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2)

杨振宇,现任华发投控集团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运营官。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曾获“2020年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称号。

2017年的一天,杨振宇在朋友圈写道:“感慨人生多变、世事沧桑,谁又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下一个你会是什么样子?”

不曾想,华发给了这个山东汉子一个完美的答案。同是2017年,在“济南读书7年、北京打拼8年”的杨振宇毅然南下来到珠海,带着畅意自信的劲儿在华发“轻装前行”。4年时间过去了,他从华发投控战略创新部副总经理成长为华发投控党委书记、首席战略运营官。他说,“华发给了我最好的舞台。”

杨振宇在青岛出生长大,如今又与海续缘,在南国珠海扎根盛放。熟悉他的人形容他“七分豪情、三分文艺”,外表粗犷直率,内心温情细腻,从他热爱的电影导演那儿便可得到印证。他喜欢姜文、北野武,那些激情、直接、独特的阳刚气息,与他的性格甚为相契;凭着这种劲儿,他助力华发金融一路开疆拓土,推动珠海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攻下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牌照,助推多项粤澳跨境金融创新成果落地,带领博士后创新基地接连拿下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他还喜欢伍迪·艾伦、是枝裕和,他们的细腻、周至、有创造力是他性格的另一面;也恰是这一面,他能够埋头沉心做研究、谋规划,推动华发投控以及6家业务单元实现战略升级,搭建华发产融及融融协同模式,引领创新研究在华发和大湾区内外开花。

杨振宇说,华发“创新、包容、高效、务实”的特质使他迷恋,在华发工作很“来劲”!如果2017年的那个问题现在来回答,他的答案是:“下一站只有华发,自己在华发变成了更好的样子。”

向海而生,奔赴南国

研究生从山东大学运筹学专业毕业后,杨振宇第一站就奔向北京,进入央企中石油工作,并在中国银监会借调工作两年。央企和国家部委的工作经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来说足够友好,他可以充分学习标准化流程、规范化运作以及大格局的战略思维。

杨振宇将自己的专业所长在工作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成长为昆仑银行战略规划室主任,并成为银监会城市银行部的“笔杆子”。

岁月如歌。这位足球场上的霸气前锋却并不满足于此,年过三十的他渴望新的成长平台。他所认定的平台与城市的量级无关,而是那种能够施展才华、提升视野、发挥特长的舞台。

这个时候,华发投控找到了他。出于战略的职业习惯,杨振宇仔细研究了华发的情况,“我当时就认定这是我一直渴求的平台”。

从北京到南国珠海,从央企到地方国企,杨振宇说选择珠海、认定华发是“从心出发”。珠海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华发高度市场化,拥有干事创业的氛围;两者叠加之下,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3)

面试的过程更坚定了他的判断。华发投控总裁谢伟面试的时候“非常高效”,杨振宇的业务专长、银监会的借调经历等均与华发的需求相符。谢伟最后问他,“你有什么要求?”杨振宇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他认为一家自己认定的平台绝不会亏待人才,并不需要刻意去提过多的要求。

面试完,杨振宇刚刚下楼几分钟,就接到了录用通知。时至今日,杨振宇还充满感慨,“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一切那么高效务实”。他觉得华发与许多企业不一样,哪怕仅仅是一次面试,它的气质便显露无遗。

恰恰是这一次简短的面试,全然坚定了杨振宇来华发的信念。这个信念在他入职华发四年后,愈发坚定。

如鱼入海

助华发金融战略实现华丽转型

2017年,麦肯锡进入华发投控梳理新一轮发展战略,这是杨振宇入职后牵头参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杨振宇感到触动,“华发集团总经理李光宁如此重视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作为地方国企聘请具有全球视野的麦肯锡梳理战略,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杨振宇带领团队与麦肯锡并肩作战4个月,拿出了华发投控以及华金证券的三年战略规划,制定了诸如华金证券“三驾马车”、成立金融科技中心以及大客户与协同部等重要战略举措,引领了华发投控近几年的创新发展。杨振宇坦言,“在与麦肯锡的合作过程中,我给团队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做咨询和研究报告的视角和工具也越来越丰富,潜移默化之中也提升了团队的水平。”

杨振宇很推崇《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每做一件小事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总有一天你抱着的是让人仰望的参天大树。”长年做战略,杨振宇形成了做事既高效又追求完美的习惯,对自己、对工作的要求近乎苛刻。

麦肯锡规划之后,杨振宇带领团队接连梳理制定了几家重点业务单位的战略规划,都交出了漂亮的答卷。

第一个任务是制定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下称知交中心)战略规划。项目启动时,杨振宇跟知交团队坦诚地说,“业务经营是你们的专长,战略梳理是我们的特长,我们来这里是为你们做‘搬运工’和‘助推器’的。”这在起初便与知交团队形成共鸣。

在各方密切配合下,知交中心战略规划如期完成,静候汇报。当杨振宇得知汇报延期两天后,他又带队修改了三稿。“没有最完美的战略,只有更完善的战略,”他说,“我们就是驱动着自己,把它做到更好、更精准、更具实用价值。”

汇报会上,谢伟的点评是“不输麦肯锡的战略”。知交中心总经理季节更是直言不讳,认为该战略规划系统全面、务实专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操价值。这是对战略团队的高度认可。

几年下来,杨振宇牵头制定了华金期货、华金保理、知交中心等多家业务单元的战略规划,并带队优化了华金资管、华通金租、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战略规划,使华发金融板块总部及各业务单位的战略实现全面焕新。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4)

华发投控与某上市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如今,杨振宇仍然喜欢亲力亲为,自己上手拟写、修定重要材料。如果当天上午需要报领导,他便早晨6点起床修改最后一稿;如果是周期长一些的材料,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停止修改。“每一项工作都尽量做到极致。”这几乎成为了他的标签。

杨振宇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标签,而是华发的特质。“光宁总、谢伟总都是亲力亲为把好最后一道关,这是他们极为闪光的地方。”在他看来,就是这样的领导风格成就了华发的高质量发展。

大道疾行

助力金融牌照趋向完美拼图

牌照是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杨振宇带领团队制定了华发投控金融牌照布局策略,全面梳理了“一行两会”及地方金融牌照的申请条件、发展现状,最后得出了华发投控的牌照策略。这实际上是一份先导性的文件,实用性较强,受到了经营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拿牌照不能打乱仗,不能来一个、看一个、申请一个,应该有一个总体策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便是我们的策略要解决的。”杨振宇解释。

2019年底,供应链金融小荷初现,李光宁便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当前国家支持和鼓励的方向,华发作为国企要研究论证布局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案。

杨振宇带着团队,历经3个月时间,探讨出了具有华发特色的,可为华发及湾区实体产业提供高效、安全、闭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得到了华发集团经营管理层的认可。李光宁明确提出,要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板块未来三年的核心业务来抓,同时要抓紧申请供应链金融牌照。

恰在此时,杨振宇获悉,省金融局要遴选第一批供应链金融“监管沙盒”试点企业,这在全国是首创之举。而此时离遴选答辩仅剩三周时间,杨振宇又不停歇地牵头及时完成了可研与申报材料。

2020年8月,谢伟亲自带队赴广州答辩,杨振宇作为主汇报在现场应对自如、解答全面到位,华发供应链金融模式赢得了省金融局领导的高度认可。现场全省12家答辩企业,最终入围9家,华发供应链金融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全省第一批试点资格。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5)

广东省2020年第一批供应链金融试点项目答辩会

一役接一役,难度越来越大、挑战越来越多。

2017年启动的广东省新一轮农合机构改革是省政府的重要工程,目前已探索形成了在全国领先的农合机构改革“广东模式”。珠海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工作是省农合机构改革的重要一环,自2020年3月份开始,华发集团便配合珠海市委、市政府开展相关工作。

为拿下这场硬仗,项目启动初期,李光宁便在两周内组织团队召开多次会议,反复斟酌、仔细研究,制定改革方案。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谢伟亲自挂帅,杨振宇带领项目组负责具体实施。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杨振宇和团队时常接到紧急出差任务,拎起书包就走,还经常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准确且高质量的策略报告或汇报材料,在任何时刻都要咬住不放松。

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项工作在今年6月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最终落地。对此,杨振宇十分感慨:“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复杂性最强、挑战性最大、成就感最高,也是最让人兴奋的一项工作。从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华发坚持、奉献、韧性、追求完美的精神属性,真正体会到了华发作为珠海城市发展建设者和推动者的那份光荣。”

华发的金融牌照布局向来目光长远。2019年11月接到与湛江合作申请地方AMC(资产管理公司)牌照的任务,这次时间更紧、任务更重。杨振宇与团队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可研报告并上报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提出“在方案中增加新的政策性职能”的新要求,要求在1个月之内重新上报。这意味着要在短时间内对整个可研报告进行重构。此时恰是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际,疫情肆虐下无法现场办公,杨振宇便带领团队与省市各监管部门,通过一次次的线上沟通、电话会议解决业务难题;通过线上调研的方式与相关企业进行交流,摸清行业痛点和需求,编写新方案。

不到一个月,新的可研报告报到了监管部门,正因为申报材料提交早且质量高,抢占了牌照申请的先机。

4年里,杨振宇还牵头完成华金保理的牌照申请、华金普惠公司的组建,并着力推进公募基金、消费金融、信托、澳门融资租赁等核心牌照的申请和并购。

高密度的工作重塑了杨振宇。杨振宇笑着说,“在华发,玩的就是‘心跳’,长的全是技能。”从战略规划到牌照布局,他的技能点被一一加满:带队打仗、上阵冲锋,他要挺在前;上下沟通、左右协调,他要做到位;创新研究、战略规划,他要沉下心。

力求实效

引领创新研究走出新路子

创新研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魂。

2018年,杨振宇开始着手整合金融板块战略资源,发力创新模式研究,充分挖掘华发投控-中山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潜能,全新打造了“五位一体”的创新研究体系。

在战略创新部的同事们眼里,杨振宇是一位“友好的领导”,他会将布置的每一个报告、每一个项目讲好大纲、拉好框架。创新研究就像解数学题,杨振宇说,“我需要在项目启动时就给大家明确的方向,带着大家一起培养好的习惯,这个习惯我必须要先有。”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6)

杨振宇在华发投控集团“领航计划”高管培训班上领唱《奔跑》

创新研究这条新路逐渐从序曲推向高潮,4年里,杨振宇和团队为华发集团及华发投控创新业务孵化描绘了诸多“路线图”。他先后牵头完成了华发产融及融融协同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C端(个人客户)业务布局策略、华发“基建 金融”业务拓展模式等60余项前瞻性专题研究报告,其中多个项目已经成功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他与团队全力协助省市相关部门开展创新政策研究,先后配合完成了包括珠海市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QFLP)及合格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QDIE)试点办法、珠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方案等20余项创新金融政策及专业报告,为珠海市申请创新政策及业务试点落地提供了研究支持。全力配合省金融局、市政府成功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2020年珠海金融发展论坛等,有效提升了华发投控在大湾区的金融影响力。

在战略创新部工作的博士马洪坤直言,“杨总经常会指导我们的研究,在思路上帮我们打开视界。”在杨振宇的带领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捷报频传,近年来共获得9项国家级、3项省级基金资助,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构建了“以研促产”的良性运作模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奖项在珠海市博士后设站企业单位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放眼湾区

推动跨境金融开花结果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7月,广东省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

而在此之前的2018年,李光宁、谢伟便前瞻性地安排杨振宇提前开展大湾区跨境金融研究工作,并专门成立大湾区金融部。2018年底,历经4个月的研究报告在大湾区规划出台之前率先出炉,详细列明了跨境金融的种种业务模式,提出了华发跨境金融创新的策略建议。

2019年,华发跨境金融喷涌实现多个“全国首单”:华发投控协助华发集团澳门首单公募公司债券发行上市;横琴人寿推出首款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澳门版);广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顺利落地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全国首单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等。

2020年12月14日,粤澳跨境电子直接缴费系统(下称“系统”)首批客户启用仪式在珠海举行,华发集团旗下楼盘的澳门籍业主成为内地首批试点客户。这个项目正是杨振宇根据领导要求带领团队辛苦耕耘的结果。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7)

粤澳跨境电子直接缴费系统首批客户正式启用

早在2019年珠澳金融合作工作例会上,澳门金管局首次提出诉求,为方便澳门居民可直接通过澳门当地网上银行直接缴纳在粤的物业费及水电费,建议推动系统在珠海率先落地使用。这时华发集团站了出来,表示愿意成为系统在广东落地的第一家试点单位。

接到任务后,杨振宇牵头在华发集团内部成立了华发投控、信息管理中心、华发物业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带领团队立即与澳门金管局、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市人民银行等部门进行多轮沟通,全力加快项目推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系统的铺设与对接任务,确保了华发成为第一家系统落地的、为澳门业主提供服务的试点企业。

跨境金融永不止步!当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方案即将出台,杨振宇正带领团队全力开展研究、寻找新的机遇,探索新的华发模式。

除却这些工作,杨振宇2019-2020年期间还分管大客户与协同工作,他带领团队建立了华发投控业务协同管理机制,制定了华发金融板块产品手册,完成了华发集团产融及融融协同规划,搭建了华发投控E协同科技平台,实现了大客户与协同工作“从0到1”的蜕变。2020年,该项工作初见成效,累计为各业务单位提供板块内外部协同支持100余笔,业务协同总规模突破20亿元。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8)

走访慰问茂名信宜市沙底村贫困户

加入华发不久,杨振宇便举家迁到珠海。“在华发工作这么带劲,珠海尽占江河、蓝天和大海,生活如此有幸福感!把家搬到珠海是一个既简单又自然的选择。”

四年弹指一挥间,杨振宇说,“四年才刚刚开始,期待永远大于负重。”江河流入大海,繁星汇成星河!如今的他满怀期待,期盼着与华发在漫漫征途上不断前行,共同去向更美好的下一站。他说,踏上华发快速发展的新征程,作为华发的一份子,能够见证华发一路从大到强,特别是在华发向世界500强冲刺的关键时刻,“不论贡献大小,哪怕做一点微小的工作,都是一件让人‘心跳’加速的事情!”

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李嘉诚(华发40年故事之七十五)(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