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上次我们解读了蝎王一世。蝎王一世时期其实是虞侯和元嚣时期。少昊氏元嚣取代了猴图腾的虞侯,统治上古埃及。

下面我们再来看所谓的蝎王二世。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

上图即所谓的蝎王二世的权杖头,这个权杖头发现于19世纪90年代上埃及希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一个岛上的旧寺庙院子里,一共有二个,考古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左右。该权杖头受损严重,是上古埃及早期历史的非凡记录。

上图右图为埃及古物学家阿克尔根据受损文物上的图案重建的。图上戴着高帽王冠的即埃及学所谓的蝎王二世,其身后有二个小矮人正在为蝎王二世打扇。这二个小矮人身高仅到蝎王二世的大腿部位。蝎王二世头部右侧画着花、蝎二个符号。蝎王二世正在用一把锄头为开挖运河举行开工仪式,一个拿着篮子的男人正屈身准备把泥土运走,运河支流另有三个人在棕榈树旁工作。蝎王二世权杖头右上角画的是几个旗手正在举着旗帜,因为权杖头残损,只能看见一面旗帜,旗帜上方则是一只鸠鸟立在旗杆上。蝎王二世左上角则立着七面旗帜,七面旗帜下面系着七匹网,网里面各有一只鹰。

埃及学认为,该权杖头表现的是蝎王二世在为开凿运河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图上的花蝎符号即蝎王二世的名字。埃及学认为蝎王一世和蝎王二世的埃及语为:Selk或Weka。

关于蝎王二世,西方争论得不亦乐乎。或说蝎王二世即纳尔迈,也就是美那,为统治上古埃及的第一人;更有甚者,说埃及第二王朝第二位法老勒涅布Reneb就是蝎王二世。到2001年止,还没有发现蝎王二世的陵墓,埃及学认为,他的最后安息地是阿比多斯皇家公墓旧部分纳默墓西南30米处的四室墓(B 50),或者与他同名的一号陵墓。B 50纪念碑位于第一王朝法老陵墓的正中央,但令人遗憾的是,它没有留下任何证据来确定主人的身份。另有学者认为,他根本没有被埋葬在该地区,因为他是南部希拉孔波利斯的统治者,与阿比多斯的国王没有联系。

曼涅托的《埃及史》第一卷说:“(在洪水以后)的埃及王朝,接续亡灵、神人,......第一个王家成员8王,其第一人为提斯的美尼斯,统治了62年。”阿拜多斯王表(Abydos List of Kings)和都灵王表(Turin Canon)都把美尼斯作为王表中的第一位国王。从曼涅托的记载看,美尼斯是古埃及的第一位国王,并且是公元前3123年大洪水后的人。

埃及著名学者A.费克里教授的《埃及古代史》也说:“率领军队征讨北方的酋长后来成为上下埃及第一个知名的国王,名叫那尔迈,也就是传统所谓的美那。”(引文省) 美那来自上埃及一个名叫提尼的地方,美那征服下埃及后,为便于管理,于是定都白城。白城在第六王朝时叫孟内斐尔,后来的希腊人称之为孟斐斯,阿拉伯人称之为孟夫。那尔迈据说长寿,死于一次猎取河马的活动中。

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第二卷第四章说,首先统一埃及之王名叫美尼斯。由于美尼斯的埃及古音读近似美尔那,有学者认为美尔那即那尔迈的倒读。对此,西方仍在争论不休。

西方哪里知道,蝎王一世和蝎王二世都是少昊氏,为埃及前王朝人物。美那即美鸟、鸣鸟、眛两之音,为鸟图腾。美那是埃及第一王朝人物,为鸣鸟仰天一系。《大荒西经》说鸣鸟为五采鸟,又叫仰天,五采鸟有三名,凤鸟也、皇鸟也、鸾鸟也,实为华族人。仰天者,仰帝也,实是帝仰,最初本出于山东泰山至安徽蚌埠之间的大人国,为身高2米以上的巨人族,本为杨木的帝休和繇族融合而成。

而下埃及则是赤帝系的炎帝皆白一族。赤帝皆白与虞舜是同一阵营,赤帝系战败后,少昊氏及金天氏的美那-------鸣鸟统一了上下埃及。

实际上历史上并不存在蝎王二世这一称谓。希拉康坡里“蝎王权杖头”上的所谓蝎王二世实际上是元嚣少昊。

为什么说上图是元嚣少昊?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2)

一是蝎王权杖头蝎王前面雕刻“花”和“蝎”,花蝎即元嚣、华夏之图音。花、元、华古语同音;蝎、夏、嚣同音。元为多音字,可读yuan,也可读wai,读为wai,音近花、华。少、小互训,小嚣即少昊之音。嚣,也是多音字,可读xiao,也可读hao。花蝎即元嚣、华夏之音。此花蝎-----华夏实际上是鸟族少昊氏元嚣之图语。少昊元嚣为鸟图腾黄帝氏之后代,起源于公元前5300多年的黄淮平原的帝休,少昊氏被黄帝分封于西方,后迁中亚大草原,此后又迁埃及。埃及学所谓的Selk正是少昊的音转, Weka也是元嚣之音转。

二是花蝎王右上方一小人持鸠鸟之旗,此图就是《拾遗记》所说的“桂枝为表,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的少昊氏的“司至”。《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天书解密》已有解读。司至、司彘音一也,《山海经.海内经》中的司彘国本在中国西部,为少昊系。希拉康坡里蝎王权杖头表明所谓蝎王二世其实是华夏王少昊氏,为黄帝之子少昊氏元嚣。

三是据西方研究,蝎王权杖头所在年代为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这个年代正是公元前3123年黄帝氏帝仰大洪水之后,也是少昊元嚣统治的历史时代。少昊氏为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左右,共治五百年,绝对不止一个少昊。埃及所谓蝎王二世所在年代正是少昊氏末期以及颛顼氏九黎乱德之时。

四、蝎王权杖头上有二人执扇,而执扇之古音就是基什。它表明蝎王是经两河流域到达埃及的,他和《苏美尔王表》上基什第三王朝有关系。执扇绝不是普通的行为,而是帝王的仪仗,埃及后世法老、中国帝王都有专人执扇的帝王才有的仪仗,这不是偶然的。

五、蝎王二世后面的五朵韭花即鸠王之物语。韭花吞并猪图腾狸力氏的历史,山海经早就有记载。

《南山经》首经鹊山经文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这里的鹊山、招摇山在地中海东部。经文说招摇山临近西海。这里的西海,在山海图复原图上即地中海。招摇山盛产桂树、黄金和玉石。有一种草,形状象韭菜,开绿色花朵,名字叫祝馀,吃了不会饥饿。这里的草通族,都是一种物语,非真正的草。韭花即青花,韭花为鸠王之物语,青花为青王、羌王之物语。五朵韭花即韭五,其古音也是九五、鸠王。祝馀之馀,为多音字,可读yu、xu、tou、ye四音。即祝人之音记。这里的祝馀为祝人,巫祝之属。这里的食之不饥是双关语。不饥又为不艰、八戒之音。祝馀草韭花食之不饥,暗指祝人鸠王(羌王)吞并了猪图腾的八戒。

羌王即少昊金天氏少昊元嚣,青阳一族,亦即少昊青。《大荒西经》说: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wén)、黄鷔(áo),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这段经文前面有解读。五色鸟即五采鸟,青鴍即羌王之音,黄ao即皇娥之音。在文字阙如的时代,以物表音,以图表音而已,是谓物语图语。青王即其状如韭而青花的韭草,为鸠族,少昊氏。皇娥即少昊之妻。少昊之妻皇娥出现在埃及前王朝Iryhor之后,后面马上要解读到。青鸟、黄鸟即羌人、黄人,亦即五采鸟鸣鸟---美那一系。经文说:羌王、皇娥,青鸟、黄鸟,所到之处,家国就被灭亡。蝎王二世权杖头花蝎-----元嚣-----华夏后面的韭花(鸠王),以及韭花后面被五花大绑的囚犯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3)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4)

上图蝎王二世权杖头左侧图案,上面分别画着五朵韭花。埃及学谓为紫莎草,又说字符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5)

也是紫莎草。其实上图五朵花是鹊山经文所说的韭花,亦即祝馀-----祝人。韭花即鸠王物语,青花即羌王物语,亦即少昊青,亦即青王。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6)

上图蝎王二世权杖头上韭花左侧正画着一队囚犯五花大绑,坐在囚车上,后面一人持兵器正在押送囚犯。

为什么说韭花的祝馀吞并了猪图腾的八戒呢?

请看上图蝎王二世权杖头。上图囚车下面也是一队人,双手推着前面一人的背部,这种图案也出现在两河流域乌鲁克晚期文化的雕板上,其历史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900年间,正是埃及前王朝蝎王二世前后的历史年代。如上图2所示。在上图两河流域雕板上,双手推人的图案下面则是梯梯符号和一个王或矢字。梯梯王或梯梯矢,正是狸力王、李丽王、梨[霝鬼](líng王或狸力氏、李丽丝、梨ling尸之音记。《大荒东经》说:有小人国,名靖人。有神,人面兽身,名曰梨[霝鬼](líng)之尸。这里的梨[霝鬼](líng)尸即狸力氏、李丽丝的音记,为猪身人面之形。梨[霝鬼](líng)之尸原本在大荒东经的东亚,后来被玉帝颛顼氏流放西亚,是为李丽丝。

为什么说李丽丝、梨[霝鬼](líng)即狸力氏呢,因为《南次二经》柜山经文说了:南次二经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囱比],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chī)而人手,其音如痺(bì) ,其名曰鴸鸟,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这里的狸力即李丽、梨[霝鬼]之音记,经文说了狸力为兽族,其状如豚,有距,也就是有孔之猪或有倒刺之猪。在山海图复原图上,南次二经经过西亚扎格罗斯山脉,西部为流黄,为阿拉伯沙漠。狸力即推推、梯梯之音。上图两河流域雕板上正画着二个人作推人之状,其下象形文字正是梯梯王或梯梯矢。据南次二经,狸力氏必是猪图腾,而且曾经生活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为什么狸力氏到了两河流域呢?经文说了,因为上古埃及有繁多的土石工程,实际上是被少昊元嚣的青王驱逐到两河流域了。

猪图腾不仅出现在两河流域,而且出现在埃及前王朝晚期。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7)

上图即埃及前王朝晚期,亦即蝎王二世前后的有孔之猪的陶器。由此可见两河流域狸力氏猪图腾的八戒曾经出现在埃及,后来猪图腾的狸力氏被少昊青王打败,是为蝎王二世权标头左侧反映的历史内涵。

六、蝎王二世权杖头上鸠立于表的物语与川西鸠立于表的出土物都是少昊氏的旗帜,少昊氏与皇娥的器物也在川西有发现。白帝子与皇娥二人于西海之滨嬉戏的文物也在川西民间有发现,司至之旗也有出土。因此,元嚣少昊第一代不是在埃及,而是在中国川西。埃及司至的旗帜是白帝少昊司至国的旗帜。公元前3150年前后的大洪水时代,少昊、孺帝颛顼丢下其子穷蝉西迁,于是少昊氏与颛顼氏之一支就到了埃及。此内容已在《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天书解密》中有解读,不再赘述。

七、《越绝书》说黄帝统一天下后,分封少昊主治西方。黄帝时代,《山海经》中的少昊的都城曾在新疆长留之山。《越绝书》说:“臣闻炎帝有天下也,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治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后土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并有五方。”(引文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蚩尤世号蚩尤,非一人。炎黄大战后,蚩尤氏作为少昊之佐,迁西亚和地中海。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8)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9)

上图1为The Battlefield Palette 战场调色板背面,上图2为战场调色板正面,埃及南部希拉康坡里一座王陵中出土。据埃及学研究的结果,战场调色板的历史年代在公元前3150年左右。

战场调色板背面雕刻有二只长颈鹿围着一棵朱木。郭璞注《穆天子传》柏絮时说“古伯字多以木”(引文省),故朱木其实是朱伯。朱,古语可读ju,故朱木之古语其实是节并,为炎帝节并后族。战场调色板的背面又雕有二只鹿,为麋鹿的变形,代表眛两,为五采鸟鸣鸟,指帝位。鹿的右边为一鸟图腾,代表鸟图腾的黄帝氏眛两------美尧(尧有rao、yao二音)。战场调色板上,炎帝节并氏和鸟图腾黄帝氏见于同一面板,表明二者实现了融合。

图2战场调色板正面表现的则是鸠立于表上的司至国俘获了卷发、生殖器外露的炎帝节并族。司至旗帜下面则是五只鸟和一只狮子在驱逐一群卷发、生殖器外露的炎帝节并系。五只鸟代表的是五采鸟。《大荒西经》说:“有弇(yān)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儛之风。”在《山海图》复原图上,这里的有弇(yān)州之山在西亚。经文明确说了五采鸟仰天名叫鸣鸟,仰天即仰帝,亦即帝仰。鸣鸟即美鸟、美那、美尧、眛两,皆音记的结果。正面右上角有残缺,西方补出了图形。图上是一个穿着遍身是口的衣裳的人活捉一个卷发、生殖器外露的人。我们在《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天书解密》一书中曾解读到,遍身是口的人即良渚文化遍身是口的大人帝仰,亦即因陀罗。因此残缺的部位表现的是黄帝氏帝仰活捉了炎帝节并氏后代朱木。

埃及战场调色板的历史时间正在中国良渚文化早期阶段及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之后。

上图3为良渚文化的鸱鸟玉器,为良渚文化早期。上图4为上图2战场调色板正面摹本,该画上出现了立于表上的鸠鸟,出现了狮子,显然“鸠立于表”系少昊司至国之旗。从上面出现了司至的旗帜和鸱鸟看,它表现的实是少昊司至的五采鸟仰天驱逐卷发的外露生殖器的炎帝节并后代。

外露生殖器的部族即卵民,来源于《大荒南经》的卵民国。《大荒南经》说:“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这里的卵民国即罗摩国之音。卵,俗语为男性生殖器。其民皆生卵,即其民皆外露生殖器,后世音记之即修罗。

1914年2月,法国语言学家,同时也是埃及学家的乔治·亚伦·贝内迪(Georges Aaron Bénédite)在开罗向一位古董商买下了一把燧石刀,即所谓阿拉克燧石刀。这把燧石刀据说是在距Abydos阿拜多斯约40公里的哈玛玛特干谷西端一个名叫阿拉克山(Gebel-el –Arak)的村子里找到的。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0)

该燧石刀被推定为涅伽达2期或者3期的文物。燧石刀刀柄正反面雕刻有图案如上图所示。正面上部是九个裸身,外露生殖器的男人,其下部则是几艘船和法杖,因图案残损,不太清晰。背后面则是一个人,其左右各有一只狮子。狮子的下面则是虎、牛羊。正面外露生殖器的人正是卵民之物语,二只狮子则是罗罗。罗,为为虎,狮虎同科,西语则是lion,其音正是罗。二只狮子即罗罗。我们在《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天书解密》中已解读到,罗罗为罗摩一系,罗摩是炎帝节并之后代,炎帝节并的图腾正是一个外露生殖器的男人。因此上图燧石刀必然是炎帝节并的后代罗摩部族。实际上该燧石刀发现于Gebel-el –Arak,Gebel为埃及语山的意思,其音正是皆白。埃及学认为双手抓住两只狮子的人是米索不达米亚国王,是驯兽师,表现了米索不达米亚对埃及的影响。

由此我们发现,皆白----节并后代罗摩族曾被黄帝氏后代金天氏少昊元嚣征服。

八、蝎王二世权杖头左上角有七面旗帜,表明少昊元嚣氏将炎帝节并后代钦䲹(pī)系大鹗氏一网打尽。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1)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2)

上图是蝎王二世权杖头左上角的图案放大版。其中一面旗帜画着三坐山,二面旗帜画着龙,中间旗帜画着钩形兵器刘,刘、了古字同音同形。右面旗帜画着一只犬。如图所示。

三山即三身之音,龙即颛顼高阳帝大将龙降,为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说:“昔高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此龙形象曾出现在埃及第二王朝出土的王名圈上。刘即陶唐氏刘累族的刘氏,犬即犬戎标志。由此我们发现,当时的三山、龙降族、陶唐氏刘累族、犬戎族和少昊氏青王最初是同盟关系。

那么七面旗帜下面的网中的鹰是什么?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3)

蝎王二世旗杆上的鹰其实是大鹗氏的图腾,大鹗氏原为鹰,后来化为大鹅氏,为炎帝节并系赤帝钦丕阵营。如上图所示。上图左为希拉康坡里出土的石瓮上的图案描摹本,图右是蝎王二世权杖头左上角的旗杆。西次三经钟山经文说:“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䲹(pī)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yāo崖。钦䲹化为大鹗(è),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jǔn)鸟,其状如鸱(chī),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经文说大鹗其状如雕,黑文而白首,赤喙而虎爪。雕即鹰的一种,大鹗正是上图蝎王二世旗杆下面的鹰形象。因此它代表的必然是炎帝节并系钦䲹后代大鹗氏,亦即大鹅氏。旗杆上的网兜兜住鹰,表示少昊元器---华夏阵营将炎帝节并后代大鹗氏一网打尽。

少昊元嚣和蚩尤结盟,统一炎帝节并氏---皆白氏还有所谓king ka时期出土的陶鼓为证。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4)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5)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6)

上图1、2、3三件陶鼓上面的文字是相同的。埃及学有释读为king ka的,有释读为“下埃及的税收记录”的,国人有释读为舜的。其实这些译法都错了。

上图1、2、3左侧文字,我们已有前面有解读,其文为:果白尸或齐白尸,其音即皆白氏或钦䲹氏或据比尸。图4左侧文字我们前些时候已作了解读,其右侧文字则是:丘旦三 齐白尸或果白尸。其音即:赤帝生钦䲹氏或皆白氏。

那么上图1、2、3其右侧文字是什么呢?

其右侧王名框中的文字为:之爻,王名框下面的文字为:一。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7)

由于中国古文字书写比较自由,可正书、反书、倒置书写,因此上面陶鼓上的文字为:之爻(框)一果白尸或齐白尸。其音即:蚩尤(王)一皆白氏或钦䲹氏。一者,统一也。也就是说蚩尤王统一了皆白氏或钦䲹氏。

除了上述证据外,还有所谓前王朝第五位法老king ka时期的另一出土物为证,埃及学称此法老为卡法老。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8)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19)

卡法老的陵墓在阿拜多斯的一座双墓中,他可能被埋葬于B7,B9用于放置祭品,墓中发现了几块陶片,上面有象形字符如上图所示。卡,在埃及学中释读为灵魂。实际上卡法老之象形文为双手之形,本为蚩尤氏匈、首、齿、二手、二股中的二手族。这一点我们已在《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天书解密》中作了解读,不再重复。

上图卡法老陵墓中的文字其实是:之爻(框)三华而,其音读即:蚩尤王生皇娥。这里的华而即皇娥之音记。《拾遗记》说:“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也就是说少昊之母皇娥其实是蚩尤氏。少昊氏治五百年,非只有一人。

由上我们看到,少昊氏、蚩尤氏、皇娥、炎帝皆白氏、钦䲹氏、大鹗氏都曾出现在上古埃及,少昊氏与蚩尤氏最终战胜后者,统一了埃及。

山海经昆仑之丘考证 十万昆仑归去来兮--山海经天书解密海外卷揭秘埃及伪学之蝎王二世(20)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北齐 颜之推) 古人无版权保护,尚知“取人之言,必显称之”。今人文德丧失,窃言者众。十万昆仑独家解读,版权所有,剽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