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大全在线收听终极猎杀 今日听碟瘦人瘦人I(1)

在百度百科的资料上,“瘦人”乐队成立于1996年,这个信息是错的。

准确的讲,“瘦人”乐队是一支乐队,也是两支乐队。更严谨的描述,可以说是同一个名字,在两个时期完成不同的乐队,而这中间唯一共同的联系,就是戴秦。

“瘦人”乐队最早成立于1993年,我听到“瘦人”乐队的第一首歌,是《摇滚先锋》里的《车轮》,之后就是《中国原创摇滚壹》里的《路过此地》,都来自于著名的青山摇滚系列拼盘。再之后,方无行赤地系列的《摇滚北京II》,最后一首也是“瘦人”乐队的作品,我非常喜欢那首歌,可以说是那个时期集“瘦人”乐队风格之大成的作品。那首歌,叫《抹一抹》。

“瘦人”乐队在当时的阵容,是主唱弘正果、吉他寇善立或肖亦平、贝司戴秦和鼓手关菲。之后乐队解散,然后就是戴秦在1997年,重新攒起了另一支全新的“瘦人”乐队,而阵容也调整成吉他手符宁,贝司手仨儿(不是张永光),以及鼓手王澜。

应该说这两个时期的“瘦人”乐队,从音乐上来讲,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乐队。早期的“瘦人”乐队,在弘正果很有辨识度的人声音色之下,再结合了非常粗线条的美式硬摇滚,也很有一种东北大车店的感觉,十足的东北硬摇滚。在九十年代中期,“瘦人”乐队真的是一支有技术、有风格的乐队。可惜的是,那时期的“瘦人”乐队,并没有留下一张完整的专辑。

1997年重组的“瘦人”乐队,则以Hardcore和Nu-Metal为主,也基本就是前两张专辑,我们所听到的那样。

不过,“瘦人”乐队在差不多时期创作的作品,后来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行了《瘦人I》和《北京梦》两张专辑,却导向出完全不一样的听感。由王迪制作的《北京梦》,简单直接清晰,更像是还原了现场效果。但第一张《瘦人I》却非常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把这张专辑放到当时最潮的Hardcore和Nu-Metal的大环境中,这张专辑的音乐风格都可以用“另类”来形容。

这其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符宁的吉他风格。符宁之前是“磨合”乐队的吉他手,在《摇滚北京III》里,就有“磨合”乐队的一首《鱼》。符宁的吉他,弹的很野,而他在《瘦人I》里所表现出来的,明显是不想成为一个单纯的重型吉他手,大量丰富和极具想象力的吉他Riff,以及多元的音色选择,都让《瘦人I》的音乐显得非常饱满且有层次。

录这张专辑时,符宁用的是Boss GT-5效果器,在当时,这也算是综合效果器里的扛把子了。反正在二十多年前,看着这样的效果器,大部分吉他爱好者,只能流口水。

《瘦人I》的与众不同,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制作人张亚东的出现。印象中,这应该是张亚东第一次制作一支重型乐队的专辑。而当时的张亚东,更为擅长的是英式摇滚和另类流行。

所以,最后张亚东也是把很多独立音乐及英式摇滚的录音和制作思维,融入到这张重型音乐专辑里。整张专辑的人声,用了大量的效果,模糊又朦胧,很有一种英式病态的迷幻感。而乐器部分的处理,也像是隔了一层纱式的,让重型音乐因为这种音色的浑浊,从而有一种内敛的感觉。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出现的一批乐队,很奇怪的是,在音乐技术和意识上,绝对属于顶尖梯队的“瘦人”乐队,却一直不被待见。不被媒体待见、不被歌迷待见,即使现在书写那段历史上,很多人也会将目标对准“木马”、“子曰”、“二手玫瑰”、“麦田守望者”等乐队,经常会“遗忘”了“瘦人”乐队。

从我个人的判断来讲,这很大程度上,就是“瘦人”的歌词拖了后腿。“瘦人”乐队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戴秦创作的。戴秦的作曲其实很有特点,短小、工整但旋律特别流畅,抛开编曲都是一些很朗朗上口的流行调调。

但戴秦的歌词,很多确实有些太浅白、太直白,甚至太——苍白了,很多时候甚至会变成假大空的口号。而在中国摇滚圈,摇滚精神是很重要的,尤其大多数摇滚歌迷,在鉴赏摇滚乐的时候,通常也是以歌词作为主要标准,什么曲风、演奏、编曲等等,都不重要。因为,摇滚乐只要有精神,就行了。

这就导致了技术流的“瘦人”乐队,被忽略了。

不过,我还是要强推这张经典的专辑,仔细听每首歌曲的段落细节,都非常的有创造力,而且经常是一首歌曲里,会设置几个完全不同音色和音乐走向的段落,从而形成一种很壮阔的结构。再加上符宁、仨儿和王澜在技术上的保证,更让音乐既有冲击力,而且层次鲜明。

王澜,也是“超载”乐队的王澜,及1994年“中国摇滚乐势力”香港红磡演唱会窦唯乐队的鼓手王澜。

专辑里还特别喜欢用蒙语演唱的《歌手》,可能是不用中文唱了,这首歌曲的意境听起来,也更开阔了。这感觉,和“零点”乐队首张专辑里的那首《送亲歌》一模一样。

专辑最后一首《最初》,是用MD收的现场同期声(还混了《说说》的片断),和戴秦一起参与演唱的,还有“唐朝”乐队的丁武。而整张专辑,《伤口》、《歌手》和《四玫瑰》都用到了键盘,键盘手则是张建。

这张专辑我买了“京文唱片”版和台湾“骏麟实业”版,后者当年曾经引进了大量的内地摇滚去台湾地区,包括“冷血动物”、“轮回”、“子曰”、“鲍家街43号”等等乐队,问过一些台湾的老师,发现没一个知道这家公司来历的,也挺神秘的。

台湾版的《瘦人I》,基本照样了“京文唱片”的物料,只是在内页,加了一个陈庆达写的推荐文,以及封底“瘦人”乐队向台湾歌迷问好的手写信,加上台湾地区发行人员的Credit。其中,“京文唱片”版内页感谢名单里,把窦唯的窦漏印的错误,台湾版也照搬了过去。

不过,陈庆达的导听文字里,有一个错误,就是他把1993年的那支“瘦人”乐队,写成了贝司弘正果、主唱戴秦,实际上那时候戴秦是贝司手,而弘正果是乐队的主唱兼部分的节奏吉他。

历史上,在两支“瘦人”乐队期间,戴秦确实开始当起了主唱,并且也找来符宁、冬子等乐手,录了《黑宝贝》、《等一个下雨天》等作品,但那时候已经和“瘦人”乐队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单曲发行时的署名,也都是戴秦与乐队。

“瘦人”的英文名叫Thin Man,也是很多中年男人的梦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