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重庆经济“第一强区”?

重庆各区县2021年GDP最终统计数据出炉,渝北区以2235.61亿元占据榜首,领先第二名九龙坡区多达500亿。

渝北GDP连续两年突破2000亿,是重庆目前唯一的“2000亿区”。更牛的是,渝北GDP已经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

渝北还有着更大的雄心。

2022年渝北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后五年,渝北将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6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

作为重庆一个曾经偏落后的区县,渝北上演了一出超级大逆袭。

曾经的江北县,谁还记得?

很多外地人到重庆,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江北国际机场不在江北,而在渝北?

问出这个问题毫不奇怪,就连很多重庆本地年轻人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案并不复杂——渝北区的前身就叫“江北县”。所以,江北机场名副其实。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江北80后,我小时候也不明白,既然有江北区,为什么还有一个“江北县”。

后来查历史沿革才弄清楚一条脉络——明朝为重庆府巴县江北里、江北镇;清朝为重庆府江北厅;民国为重庆江北县;

新中国成立后,江北县几经行政区划调整,部分地区于1955年更名为江北区。原江北县又先后隶属璧山专区、江津专区、永川地区,后划归重庆市直到1994年被撤销。

我小时候粗浅印象中的江北县,除了江北机场,就是江一中(现江北中学,位于北碚水土)、江二中(现渝北中学,位于渝北空港)这两所不错的学校,以及统景温泉。

更粗暴的印象就是把江北县和江北区对比,一个更农村,一个更城市。

毕竟,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从江北观音桥过红旗河沟,再往北走,就是大片的城乡结合部。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初到重庆直辖之前,渝北区前身江北县的经济总量在重庆主城长期垫底,被戏称为“江老幺”。

经济以农业为主,几乎没像样的工业,城镇基础设施落后,连县城两路都像一个农村大集市。

没有人想到,这样一个农田多过住房与公路的地方,后来会从“江老幺”逆袭成为“渝老大“。

改天逆命,大时代的幸运儿

改变渝北命运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江北机场的修建。

1985年11月,江北机场破土兴建,1990年1月正式通航,为渝北发展迎来历史性大机遇。得益于机场的建设,渝北不仅成为重庆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窗口,交通也迅速升级。

重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上演超级大逆袭)(1)

1989年底,在机场建成的前一个月,机场高速通车,两路与主城的车行时间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这一下就把渝北纳入到主城交通圈。

改变渝北命运的第二个里程碑是撤县建区和重庆直辖。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北县,设立渝北区,发展进入快车道。彼时,渝北重点开发龙溪、两路,并以土地出让的方式,招商启动新牌坊、嘉州片区建设。

重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上演超级大逆袭)(2)

之后,渝北又乘着重庆直辖的机遇,以机场为引擎,重点发展工业、商贸和园区经济,全面加速向前。

一系列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渝北生根发芽。到2010年,渝北成为全市第一个工业千亿级区县,完成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强区的逆袭。

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临空前沿科技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中光电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西南国际汽贸城等,都是渝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改变渝北命运的第三个里程碑是“重庆向北”。

2001年4月,重庆北部新区挂牌,以渝北行政辖区鸳鸯、人和、翠云、大竹林、礼嘉、金山等地为基础,开启了轰轰烈烈的“重庆向北”。

北部新区从郊野荒地的“白纸”状态,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聚高新产业。

北部新区七条主干道以“开山通海兴渝州”为名迅速拓展。其中,金开大道不仅是重庆向北发展的黄金主轴,更是在“八大金刚闹金开”之下,开启了重庆地产的黄金年代。

可以说,北部新区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城市化进程,也为渝北积攒了腾飞的家底。

2010年5月,两江新区成立。这个合并了北部新区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为渝北带来了更大发展势能。

大竹林、礼嘉、照母山、悦来、空港、龙兴等城市组团迅速崛起,中央公园、园博园等城市新地标建成投用。

如今的渝北,从一个城区不到1平方公里,城镇居民不足万人的农业县,已经进击为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过130万,城镇化率达到85%的现代化都市。

重庆直辖的1997年,渝北GDP仅位列全市18位,排在开州和大渡口之后。到2011年,渝北已经冲到了榜首,之后十年再也没被超越。

后发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些年,渝北经济发达,财力雄厚,被很多人称为“富人区”,甚至被调侃为“日白区”。

“富人区”的观感,更多来自于日常观感和地产营销话术。毕竟,坊间传闻的“6成富人住金开”,深入人心。

新牌坊串联金开大道,比华利豪园、奥林匹克花园、蓝湖郡、保利高尔夫、棕榈泉、香樟林、常青藤、江与城等早期高端楼盘奠定了“富人区”印象。后来的照母山、中央公园、九曲河、礼嘉、悦来也是高端楼盘的重仓板块。

其实,之所以高端楼盘云集渝北,很大程度得益于渝北的后发优势。

渝北最初是农业县,建成区面积更小,相比其他几个主城区,土地储备更多,留白之处更广,生态环境更好,发展空间更大。(注:渝北区总面积1452.03平方千米,在主城排名第二)

一方面,渝北不仅承接了传统制造业的转移,也为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拓展空间。

另一方面,渝北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人口迁移,带来巨大的住房和消费需求。目前,渝北区常住人口约220万,是重庆主城第一人口大区。

重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上演超级大逆袭)(3)

这些年,渝北的土地出让规模一直排在主城前列,商品房成交量更是笑傲群雄。

克尔瑞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渝北区商品房成交67610套排名主城第一,而排在第二的沙坪坝区仅有3.2万,不到渝北的一半。

在渝北成交的6.7万套房子里,又以中央公园、空港新城、悦来、礼嘉等板块贡献率最高。

土地储备和人口迁移带来了产业、消费的兴旺,以及各种配套的加速成熟,弥补了渝北发展的短板。

比如教育,相比沙坪坝、渝中、北碚等传统教育强区,过去渝北显得很没有存在感。

但随着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八中的落户,以及南开、巴蜀、重庆一中、人和街小学等名校的引进,渝北教育强区之路也越来越有底气。

又比如商贸,重庆主城五大核心商圈并没有渝北的份儿。

但这几年,渝北商圈建设发展非常快,形成了以新光天地为核心的嘉州商圈、以爱琴海和光环购物公园为核心的金州商圈、以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为核心的中央公园商圈。

如果把区域发展比作人生,那渝北绝对是最励志的那个。他好比从前家境寒酸的乡村少年,通过建区以来近三十年的奋斗,成为了城市中产精英。

下一个五年,向3200亿进军

接下来,渝北会怎么发展,若干年后又会呈现一幅怎样的图景?

2022年渝北区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

今后五年,是渝北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科创成果释放期、临空开放跨越期、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渝北必须锚定“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目标定位,推动渝北经济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改革开放展现更大作为、科技创新迈出更大步伐、城乡融合呈现更大提升、民生福祉得到更大改善、社会治理取得更大进步。力争2026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

要实现上述目标,怎么做?渝北提出了6个方面重点工作:

1.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打造“2 4 1”现代工业体系、着力构建“5 3 1”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3 6 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推动江北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深度参与中新示范项目合作;加强与两江新区各平台联动发展;联手广安加快建设川渝高竹新区等。

3.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抢抓成渝科创中心建设机遇,积极对接“大院大所”“双一流”高校、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科学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依托仙桃数据谷,加快引进科创平台和科技型企业;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力争科技型企业达到5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4.全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高起点规划建设多宝湖、朝阳、兴旺、五重同德等城市拓展区域,打造产城融合“升级版”;建成运营15号线等轨道项目,全面建成中央公园片区“七横五纵”路网体系;规划布局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充换电设施等一批新基建项目,新建5G基站8000个以上。

5.全面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

6.全面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加快建设临空都市教育强区;新建改扩建3家区级医院,争创2家“三甲”医院;建设中央公园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规划建设新体育场,做好2023年亚洲杯等大型赛事承接服务等。

我们相信,未来渝北将继续强势发展,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大概率仍将持续占据重庆GDP头把交椅。

难的不是拿冠军,而是一直拿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