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1)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2)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3)

支教女教师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4)

徐良观

陕西支教已经两年多了,但耀州的山水,耀州的学校,耀州的孩子们,在她的心中依然久久挥之不去。

当我知道薛老师去陕西耀州支教时已经是寒假了。与她同去的还有邻近乡镇的周老师、鲍老师,不过他们都是半年。薛老师却是一年,可想这对一个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女老师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后来我辗转了解到,2019年秋学期,市教育局要求学校落实好一个去陕西耀州支教的语文教师名额。学校在开学前的教师会上通报了这个消息,校长希望大家积极踊跃报名。当时会场上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我去!”一个声音不高但很坚决的声音在会场响起,终于有人报名了,校长的心总算放下了。薛老师当时什么也没想,只觉得这可能是她从教生涯中一次难得的机会。她,成了那年东台支教队伍中唯一的女教师。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5)

后来我采访她时,她出自肺腑地告诉我:“其实,我对西部还是很有感情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西北情结。”原来薛老师的爷爷和父亲当年就是主动放弃在上海优裕的工作条件和报酬,远赴甘肃兰州工作的,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祖辈父辈们为开发和建设大西北而勤勉工作的感人事迹。如今,她的爷爷已经90多岁了,还留在兰州。她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西北情怀。

“西出阳关无故人。”刚到寺沟中学,她脚脚踏生地,眼眼望生人,自踏上耀州土地的一刹那,薛老师就告诫自己:我是这里的“主人”,不是“客人”,不能娇气。耀州饮食以面食为主,口味较重,她努力克服东西部饮食上的差异给自己带来的不适,要强的她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融入了寺沟中学这个大家庭。

薛老师把爱的阳光撒在耀州的土地上,撒在寺沟中学的孩子身上。她把自己对西部、对寺沟学生的情怀,外化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批改和每一次的活动中。

接手班级后,她经过认真的学情调查,所接受的班级基础不是很好。决定把盐城市推广的“让学引思”最新理念带到耀州。课堂上,她充分把握“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达到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根据班级的实际,她对班上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冒尖的同学,她重抓提升,鼓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中等生,她鼓励积极进取奋力攀登,早日跃进上等生行列;对学困生,她采取“四优先”的教学原则,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上优先提问、板演优先、巡视指导优先、课后辅导优先,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疫情期间,按照耀州区主管部门要求,薛老师推迟了去耀州的时间,身处黄海之滨的她,情系西部学子,坚持认真备好每一节网课,精心制作每课课件,努力上好每一节网课,批改好每天的作业。

那些日子,薛老师与千里之外的学生隔屏相望,一根网线,将东西部的师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她与学生线上线下互动,学生们感觉线上学习收获颇丰。返校后,薛老师参加耀州区教体局举办的网络赛课,她执教的《天下国家》综合实践课荣获全区网络赛课一等奖。

结合语文教学,薛老师努力用文学的雨露来滋润学生心田,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她强化了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有的放矢举办文学名著欣赏讲座,讲授名著欣赏常见题型。经常召开诗歌朗诵会、名著阅读心得交流会,书法比赛,调动了班上同学语文学习积极性。她自己掏钱从网上购买了《朝花夕拾》《中华文化48堂课》《海底两万里》等名著65本赠送给班上学生。善于总结的薛老师还结合支教教学的实际撰写教学论文,先后在教学刊物发表2篇。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6)

先进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文学作品的熏陶,使薛老师接受的班级语文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班级学生从老师的一举一动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课后,薛老师还把自己带去的东台零食与孩子们分享,孩子们十分开心,把她当成了邻家大姐一般,无话不说。每天晚自习后,薛老师宿舍显得特别热闹,孩子们遇到成长中的烦恼和学习中的困惑都愿意跟薛老师说说,有时班上哪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这样的悄悄话也对她说。

2020年,薛晓云回到盐城参加职称考试,考试结束当天,丈夫在医院手术,她去医院看了一下,得知手术很顺利。她就把照料丈夫的任务拜托给小叔子。第二天一早就飞向了西部,因为她深知教书的事业比天大,育人的责任重千钧。她的岗位在耀州,这里有她的学生。“薛老师回来了!”薛老师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天她一到学校,班上的同学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把她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有几个女生还紧紧抱住了她。此情此景,令她终身难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7月15日,薛老师买好机票即将告别支教了一年的寺沟中学了,可是她还觉得有一件事要完成。她要去家访学校附近的几名同学,可联系后这些同学都离家了。最后联系上了品学兼优的郝同学,一打听,郝同学家在山顶上,需要打车去。她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开了30多公里的弯曲山路才到了郝同学的家。薛老师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在一旁做翻译。她动员家长无论家庭多困难,都要让孩子上大学,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临走时,薛晓云向郝同学和家长承诺:如果将来郝同学考取沿海省区的大学,到时一定会到大学里看望她。郝同学听到薛老师的承诺,使劲点了点头,她的爸妈心里则充满了对这位江苏老师的感激。

陕西支教一年,薛老师没有创下惊天动地的伟绩,但她把爱心的阳光洒在异乡土地上,洒在西部孩子的心上。这里的山水记得她,这里的孩子更记住了她。

2022年5月22日于东台家中

2022年8月24日再改

作者简介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7)

徐良观: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逻辑学会理事,退休后返聘于镇宣传办,新加盟苏州365学堂作文点评平台,曾主编校园文学系列丛书《青春百合》,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常有散文作品见诸于省市报端。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8)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9)

支教八年32岁女教师(徐良观支教女教师)(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