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创记录的642.66亿元,电影业可以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缩影,大量国产片都在北京取影拍摄,电影中的北京城繁华而现代。当然,如果将时光拉长,电影也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纪录片。

如果有人问你,三十年前的北京城什么样?其实找几部那个时代的电影看看就能有个大概印象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与中国经济一样,中国电影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那些电影记录下了北京高速发展开端时的一切,那时的北京呈现出一种“前消费时代的淳朴表情”。有时觉得通过电影来看这个城市当初的样貌,甚至比自身的经历还要真实。那并未走远的时光,灿烂的、简单的、质朴的、缓慢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吸引人,像一段燃烧未尽的沉香,暗香袭来将人拉进温馨的记忆深处。

描写北京生活爱情的老电影(跟着30年前的电影神游北京城)(1)

1992年建设中的北京东三环路国贸桥。 张风摄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对于电影人来说,更像是晨曦微露的初春,一切都亮晶晶,闪烁着霞光,透着嫩绿。而北京后海地区,也成为当时影片中,老北京生活的一个象征性地带,老北京们守着这城中的一汪碧水,演绎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后海地区也是整个80、90年代国产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北京景观之一。

喜剧演员陈佩斯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虽然他的眼神常常透出迷惘,但流露更多的却是青春的快意。在那时的电影中他是后进青年,但也正是最初这个“二子”的标签,让他成为了当时内地影坛的第一喜剧大腕。

在这些影片中,二子陈佩斯简直就是后海的标志性人物,当年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的前三部《父与子》、《二子开店》和《傻冒经理》,都在后海取了重要场景。

我们不如就顺着“二子”的足迹,来看看电影中的景象。 1985年陈佩斯、陈强父子搭档的《父与子》就发生在如今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在河岸边“为民菜站”的售货员妞子于莉,正因为卖不出去一毛钱一堆儿的过期蔬菜而犯愁。喜欢妞子的二子则把这一车菜全买回了家,让老奎陈强一气之下,把菜全运到了垃圾站。当时的后海,没有围栏,更没有遍地的酒吧,有的只是路边的铁皮垃圾桶,河边是天蓝色的座椅和绿色的果皮箱,胡同口是买北冰洋汽水的小卖部和打酱油的副食店,耳畔除了夏日的蝉鸣外,没有旅游团和游客的喧嚣。

顺着后海边漫游,在而今的大翔凤胡同口,可以看到1987年《二子开店》里麻杆梁天的身影,他正冒充河岸管理员,向正在游野泳的二子陈佩斯罚款,而二子身后的远景,正是蓝天绿柳和一览无遗地钟鼓楼。

说话间,就走到了柳荫街,在1988年的电影《傻冒经理》中,二子陈佩斯和老奎陈强父子开办的“比家美”小客店就在这里。店不大,门前的那几盆串红却开得春意盎然。虽然宋春丽扮演的张大菊一直在给二子他们捣乱,但宋丹丹扮演的英子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也让经理二子经常处于两难的地步。

当然除了二子陈佩斯外,孩子下学后,也爱在这里闲逛。在尹力1990年执导《我的九月》中,小学生安建军买了福利,中了50元后,全捐给了亚运会。正是在这后海的岸边,北京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个小学生,安建军只会挠头不会说话,风头全被同学抢去,让人真是着急,最终还是老师张国立最理解安建军的心。

时间到了1993年,夏钢执导的《无人喝彩》中,在后海银锭桥边,谢园、盖克与方子哥、丁嘉丽的情怨纠葛正在这里演绎,几个人的尴尬关系,可不单是在旁边烤肉季饭店中一顿饭就可以解决的。

围着后海的老北京生活圈,其周边景观也经常会出现在上世纪末电影的镜头中,从后海往北是鼓楼西大街,在1986年中美合拍电影《北京故事》里,当时风华正茂的李勤勤和同学正从学校补习回家,她骑着单车进入到鸦儿胡同。在镜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北京规整的胡同以及宋庆龄故居的后围墙,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趣。

后海咫尺之遥就是鼓楼,鼓楼周边胡同里发生的人间传奇,一点不比后海边的故事逊色。王朔1995年的导演处女作《我是你爸爸》,就大量在这里取景拍摄。工会主席冯小刚正和儿子,坐在鼓楼下的涮肉馆里把酒谈心,希望以后不要再父子相称,而是应该以哥们为名。透过火锅上升的氤氲蒸气,冯小刚眯着双眼,望着夜中宏伟黝黑的钟鼓楼,竟也有些醉了。

后海往西,接近恭王府花园的围墙,是宁瀛1992年电影《找乐》中的重要场景,剧团退休工黄宗洛在一群痴迷京戏的老头中逡巡,希望找到自己的位置,高大的围墙,瑟缩的老人,北京冬日阳光照在他们的身上,显出了一种颇具玩味的仪式感。顺着恭王府就来到了定阜街,由于旧辅仁大学的所在,这里更是众多电影拍摄的绝佳景地。在1993年戛纳金棕榈奖影片《霸王别姬》中,辅仁大学斑驳的长廊里流连着程蝶衣张国荣的身影,在大时代中无所适从的他,犹疑地走在这命运长廊上,去找寻他的师哥段小楼张丰毅,却因看见菊仙巩俐和小楼相拥一起,而心痛不已。

由于辅仁大学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这里也经常和福绥境派出所等政府机构的办公地点,进行室内室外的场景切换。第五代导演何群1992年执导的侦破片《消失的女人》中,警察单立人葛优,就正陪着受害人母亲李婉芬从福绥境派出所里走出来,他们踏着派出所车棚外深秋的落叶,试图把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杀人凶手尤勇挖出来,而他们的后景,正是这定阜街辅仁大学沧桑的校门。

后海的南面就是北海,北海的东边是景山。而其中的景山西街,是老北京景致优美,绿荫遮蔽的一条大街。1987年电影《珍珍的发屋》就拍摄于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髦发型成了年轻人的追求和向往。开设在“景山早点摊”旁的珍珍发屋,左边是北海,右边是景山,二楼开窗就望得见钟鼓楼,虽然一派闲适自然的景象,但经济大潮却也在悄悄暗涌。片中谢园扮演的流氓寻衅时最喜欢用板砖拍人,殊不知板砖也成了当今的稀罕物。板砖、板寸、片鞋、花衬衫,这些昔日北京小混混的标准配置,也不知不觉中,随风飘逝了。

相对后海以及周边老北京生活范儿而言,北京都市化的一面,在上世纪末主要体现在长安街及其周边一线。米家山导演在1988年拍摄的《顽主》改编自王朔的小说。百货大楼手绢组组长马晓晴和三替公司业务员葛优相约崇文门十字路口,路口虽然喧嚣,但不像现在到处堵塞,岗亭警察指挥得井井有条。当然这主要还是车少的原因,难怪当三替公司经理张国立带领他的手下葛优和梁天,浪荡在长安街上时,还能从身边驶过的1路公车上,听到女朋友潘虹在叫他的名字。

在当时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街口,上世纪90年代初麦当劳的开设,让这里人气最旺。越过王府井书店和大明眼镜店,走过百货大楼。就是几家最初进驻国内的外资服装店。夏钢于1992年的电影《大撒把》中大拍时装,在意大利贝纳通时装店中,徐帆试着一件件当年最新款式的新衣,虽然买不起却满足了极大的虚荣心。一边的留守男士葛优也指指点点,为其参谋。用现在明眼人的话说,这是标准的植入广告,但在当时估计就是想表现影片的新潮感罢了。

长安街沿线以及周边的几个大饭店。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当时的影片中。在1993年陈国星导演的《离婚大战》里,天伦王朝酒店的观光电梯别具一格。在酒店门口,假大夫侯耀华打开车门坐在女司机马晓晴的出租车上,一个劲地套近乎,而刚刚和马晓晴分居的乐手葛优看在眼里,更是一番醋意,虽然身边有小领班蔡明追求,但他还是忘不了自己的心头最爱。

北京站路口的国际饭店是80年代末最时尚的场所,这里也见证了昔日影坛夫妻张丰毅和吕丽萍在1989年合作的电影《龙年警官》。在国际饭店工作的领班吕丽萍因为不满在日坛派出所工作的刑警队长丈夫张丰毅的没日没夜,提出离婚。在国际饭店顶楼咖啡厅,两人再遇时,吕丽萍伤心不已,张丰毅身后东边的大厦正是中国海关大楼。国际饭店与中国海关大楼遥相呼应,而楼下更多的是狭窄逼仄的胡同,在这个时空看北京,恍如梦里。

描写北京生活爱情的老电影(跟着30年前的电影神游北京城)(2)

1997年7月1日的北京站,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张风摄

国际饭店正对着北京站。在当年的电影中,北京站的曝光率远远超过了首都机场(那时还是一号航站楼),毕竟那时老百姓还坐不起飞机。所以北京站也成了电影中南来北往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比如二子陈佩斯,他不但爱后海,更爱北京站。在1992年的电影《爷俩开歌厅》中,北京站的出站口成了影片的第一组镜头。刚从深圳归来的爷俩儿,正碰上来北京发展的歌手傅艺伟,二子陈佩斯又犯了爱和漂亮女孩搭讪的老毛病,一再要求和傅艺伟同行,老奎陈强只好同意,也正因为北京站的这次相逢,让爷俩走上了开歌厅的道路。那时的北京站开阔明亮,没有小商小贩,只有国营商店和零星的皇冠出租车。时光从1992年再倒流五年,在1988年电影《傻冒经理》中,二子陈佩斯因为要给客店拉客,硬是在北京站口被城管穆铁柱逮来逮去。身高2米28的前篮球国手穆铁柱是体育运动员跨界演电影的第一人,虽然只有几场戏,但巨大的身躯出现在电影中,喜剧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另外穆铁柱也是城管行业的早期实践者,当时叫戴红箍的,这也是城管形象第一次上镜头,给70后的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离北京站不远,就是今天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在地,那里原来叫西裱褙胡同,现在已是高楼林立。在何群1992年执导的电影《消失的女人》中,医院护士剧雪和刑侦员耿歌就在北京日报社门口相遇,刚刚在报社刊登了寻人启事的刑侦员碰上了老同学,两人决定在附近用餐。开在西裱褙胡同中的饭馆虽然宾客不少,但那时胡同周边还是一片幽静,只有“北京日报社”的招牌格外醒目。

镜头再次拉回王府井内的金鱼胡同,帅哥贾宏声挤上了99路公交车,公交车站对面赫然就是今天的王府饭店,而售票员马晓晴也因此开始移情别恋上了这位帅哥。司机王全安虽然心痛,但却无可奈何。这部1990年拍摄的电影《北京,你早》很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影片结束时,公交车到达西城区新华街站,已是一年以后,马晓晴嫁给了贾宏声,两人成了个体户,他们几人于公交车上再次相遇,大家都憋着心里话,却无法开口。

因为前门的巍峨宏伟,这也是电影中古都标志性的建筑,早在1984年电影《电梯上》就讲述了发生在前门附近干部宿舍中发生的邻里故事。画家赵有亮和电梯工人肖雄的爱情,是那么纯洁美好。那时二环道路极其宽阔,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现前门的影像以及刚建成不久的和平门地铁站。当时的二环路基本上没有什么汽车,只有马路边耸立的白玉兰灯,无论在晨光里,还是在夜晚上,都显得那么素净典雅。

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前门变得喧嚣起来,出租车由贵族化交通工具渐渐走下神坛。1991年电影《女人taxi 女人》,让大家见识了那时崭新的北京。坐落在前门脚下的出租车总站驶出的每一辆出租车,奔向京城各个角落。由于刚刚开过亚运会,而今许多地标性建筑那时都刚刚建成,坐在的姐丁嘉丽开的出租车上,你会借助主人公潘虹的眼睛,看到如入无人之境的东三环,崭新的京广中心、中国大饭店格外醒目。在铺满黄叶的使馆区,你会看到没有酒吧街的三里屯最原始的自然与闲适。五洲大酒店和奥体中心,在还没建成的四环边显得那样得卓尔不群。影片中居然还出现了蓟门桥边的电影学院,当然1991年的电影学院在这部电影里被改成了西京大学,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长安街建国门边的古观象台和明城墙遗址城楼,也是北京的一个象征,因为地处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古建筑与周边的外交公寓和立交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象征,预示着古老东方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而建国门周边在90年代初就是北京核心的中央商务区。面对这些新生事物,老百姓已体现出了最初的不适应,在电影《北京,你早》中,售票员马晓晴为了找在外企当秘书的好友江珊,来到了赛特大厦,但面对门口的旋转门却不知如何推拉,更不敢贸然进入,那种手足无措今天看来竟是多么可爱。

北四环路在某种程度上和建国门一样,体现着新老交替之美,在1993年电影《高朋满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四环内外的状况,如今小营的华堂商场那时还是一片小院,谢园和马羚这对个体户夫妻正在这里补办婚礼,而他们真心想帮助的特级教师李志舆由于无权无势,还没有婚房,至于占领婚房的“富二代”正是相声演员李伟健。在小院北面,我们能看到正在大兴土木的四环路以及正在修建的西藏大厦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曾家新

编辑:周文丽 袁新雨

流程编辑: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