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张佳琪

户外写生、手工制作、简易版画……山里娃在“家门口”参加艺术班,他们体会到了和城里娃一样的文化生活;城里娃则兴致勃勃地来山村研学,第一次走进原汁原味的农村,学农活、住民宿、观星星。

这是怀柔区的一个小山村四渡河不同往常的半年,不光十里八村的农村娃,来自海淀、朝阳的城里娃也来这里玩耍。

孩子们都直呼“玩嗨了”!

小山村为何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亲子研学延庆开启自然时光之旅(山里娃上艺术课)(1)

创意绘画、户外写生让孩子们大呼“过瘾”

图书室里爽朗的笑声透过窗子传了出来,屋里有的孩子握着水粉刷,在纸上涂抹着五彩斑斓的颜料;有的孩子拿着水彩笔趴在纸上,聚精会神地勾勒着自己喜欢的人物;还有的孩子双手支着脑袋若有所思,盯着旁边小伙伴的画寻找着灵感……这是这些山村孩子们人生第一次参加课外艺术班。

“我今天画了一道彩虹,我觉得彩虹的颜色特别好看。在艺术班上,我知道了画画原来有好多种类,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个长长的画卷,太好玩啦!”今年6岁的四渡河村学生邹婉莹说。

7月10日中午,“2022怀柔渤海艺术课堂”公益艺术活动第一期结业了。来自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兴隆城、白木等5个村的8名3岁至10岁的孩子凑在四渡河村幸福晚年驿站图书室的大长条桌前,在最后一课上共同绘成了一幅近3米的长卷作品。

“这幅作品是孩子们在艺术老师的指导下,用两个小时画完的。在这期艺术班开始时,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摸画笔,第一次接受正式的艺术培训,整个课程下来,我为他们展现出的‘天赋’而高兴。”渤海镇四渡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天宇说,今年年底,孩子们近5个月来完成的大大小小的作品,将被送到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上展出,孩子们也将组队去现场欣赏自己的作品。对于山村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经历。艺术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他们也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

这个“火起来”的山村艺术班开设了5个月,上完了11堂课,孩子们也围绕山村特色名片,包括民宿、板栗园、长城等进行创作。水彩、彩铅、儿童创意绘画、手工、简易版画、户外写生等丰富的艺术课程让孩子们大呼“过瘾”。

近日,第二期艺术班也开班了,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还通过直播的形式,为孩子们献上了冬奥精神的开班课。

亲子研学延庆开启自然时光之旅(山里娃上艺术课)(2)

“玩嗨了”的艺术班是这么来的

怀沙河从山脚下环绕而过,两旁的植被郁郁葱葱,四渡河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好景色。面对着秀美的风景,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心旷神怡。

然而,青年劳动力匮乏、老龄化严重、集体产业单一都是制约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四渡河虽然已经摘下低收入村的帽子,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步履维艰,这也导致村子的文化生活匮乏。

2021年12月,来自共青团北京市委的“90后”干部王天宇成为了四渡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一天,王天宇在村口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正在溪边跑跑跳跳、嬉戏玩耍,画面特别和谐。但一连几周皆是如此,这让城里来的王天宇发现了问题:孩子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调,时间久了会是大问题。

对于北京城区的孩子而言,在家门口参加艺术班、接受艺术类启蒙教育已是平常。但在渤海镇四渡河、兴隆城等山村,孩子们却没有这种机会。现在的渤海镇有一所中心小学,学生305名,仅有2名美术老师。

四渡河村目前共有22名3至10岁的孩子,家长们很少有让他们接触艺术班的想法,不仅是课时费高,想要去送娃去城区上课,算上路程,一趟下来就得一整天。

为了让山里孩子的“家门口”也能有喜欢的课堂,“点子多”的王天宇找来了合作的艺术机构,村里的孩子终于有了家门口上艺术课的机会。周边几个村的孩子们听说了,也按捺不住,兴致勃勃地来到四渡河村,曾经冷冷清清的四渡河村图书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一晃5个月过去了,孩子们共完成了40幅绘画作品以及结业时的1幅长卷。“希望孩子们通过优质的艺术类启蒙教育,长大后能有所成,可以回馈村子。”王天宇说。

城里娃“爱上”山村研学

在暑期的四渡河村,不光能见到醉心绘画的山里娃,还有来这里“撒欢儿”的城里孩子。在王天宇看来,小山村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板栗产业大、民宿多、风景美、交通相对便捷,搞研学,既能让城里孩子亲近自然,还能提高村集体的收入,进而为山里娃接受更丰富的启蒙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周末,卢巍带着10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从海淀出发来到怀柔,看着车窗外的风景逐渐变为青山绿水,孩子们难掩兴奋。“这是我第一次带他们到北京的山区研学,我告诉孩子们晚上会一起看星星。”

亲子研学延庆开启自然时光之旅(山里娃上艺术课)(3)

与卢巍的孩子们一样,来自城区的14个家庭的16个孩子来到小山村都很兴奋。他们主动探索着四渡河村的各个角落。在怀沙河旁,望着漫山遍野的栗子树,许多孩子发出了“哇!好美”的感叹。栗农黄海红拿着小喇叭,细心地给大家讲解着家乡特色农业发展史。在“老木匠”民宿,孩子们又被设计精美的农家院落所折服。

四渡河村山水环绕,是北方少有山谷型村落。夜晚没有光污染,能看到满天繁星,尤其是山顶非常适合观星。晚上9点,一行人爬上村后的小山,用望远镜观察起美丽的夜空。

卢巍已经不是第一次带孩子参加研学活动了,但她觉得这次山村行是孩子们体验感最好的一次。“孩子以前没接触过天文学,他们组装望远镜时非常认真,感兴趣的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孩子们抱着天文望远镜看看这、看看那,爱不释手,捡的板栗壳都小心地收好。“我和孩子们商量好了,下次还要来村里一起看星空,秋天丰收时一起捡栗子。带孩子来山村研学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这种体会是仅仅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第一书记:为孩子们的文化生活“趟路子”

“刚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村子空心化的问题。老年人和孩子是村里的‘主力军’,年轻人几乎都在外打工。在村里走访时,好多家长告诉我,孩子连幼儿园都不愿意上,没有那种学习氛围,就喜欢在外面跑跑跳跳。”王天宇说。

来到四渡河村后,王天宇决定从擅长的青少年领域着手,把重心放在乡村的文化振兴上。

亲子研学延庆开启自然时光之旅(山里娃上艺术课)(4)

“山里人有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进城很不方便。山区到城区,路途遥远。所以村民通常是遇到很重要的事才会出山去办,而且一趟下来,多数时间都耽误在了路上,更别提带着孩子去城区上学费很贵的艺术班了。”王天宇说。

于是,王天宇开始为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趟路子”,“家门口”的艺术班成立了,城里孩子也被吸引来了。

“其实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为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带去专业的教育,让村里孩子边玩边学,能真正受益。把艺术送进乡村,用艺术影响更多乡村儿童,也正是推动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创新和文化振兴的好方式。”王天宇表示。

“孩子们受益了,村子也要受益。所以目前我也在探索‘四渡河村种星星’这样一个品牌,以办研学活动的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未来,希望通过慢慢积累影响力,吸引更多家庭来到四渡河,帮着村子走上一条致富路。”王天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