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老街全景图(慢慢消失的汕头老渡口)(1)

文字:陈楚金 编辑:黄居浦

《行将远去的老汕头渡口》

汕头地处潮汕平原,平原宽展,江河纵橫,有韩江、榕江、练江三大水系流经出海。昔年渡运发达,故渡口特别多。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渡口已逐渐被淘汰,但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人们依然念念不忘老汕头的渡口。

01

汕头市区以西堤、磊口渡为主

在汕头中心城区,曾有过数座渡口。其中汕头渡(也称西堤渡口)是汕头最为重要的渡口之一,它位于市区的西堤路头。早在抗日战争之前,汕头渡口已经存在。抗战胜利后,共有3家渡车公司在此经营,使用的是10吨级木船(俗称四肚),由电船拖带。每次只能载一辆汽车过渡,没有固定码头,视潮水涨落临时选择起落点。1950年成立汕头渡车公司,使用可载二部汽车的大木驳(俗称五肚)。1951年,渡车码头移至光华桥下明发栈前,开辟汕头至磊口固定渡运航线。1956年,渡口迁至荣隆街尾海旁。1960年,渡口又迁回西堤路头,直至1999年6月1日停止使用。其次,市区还有妈屿渡、礐石渡、葛州渡、珠浦渡、牛田洋渡、东墩渡、赤窖渡、龙尾渡、草池渡、蔡社渡、旦家园渡、辛厝寮渡等。

汕头老街全景图(慢慢消失的汕头老渡口)(2)

▲濠江区的帆船

磊口渡,位于濠江区磊口岭与棉花村交界的濠江。1933年普汕公路建成通车,因磊口无渡无桥而车辆止于此地,乘客需由汕头乘电船至磊口上车。直至1952年才设汽车渡口,1971年磊口大桥建成之后,磊口渡逐渐被放弃。此外,在濠江较大的渡口还有达濠至马窖乡的达马渡以及河浦渡、凤岗渡、达濠渡、南山渡等。

02

潮阳境内有26个渡口

据清代周恒重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有渡口30个,但清末的统计是22个。民国时期,内河电船客运航线开辟,但沿途无码头设置,故一些渡口的渡船被用作驳客船。解放后,地方政府实行规范管理,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潮阳境内共有渡口26个,其中横水渡口24个,水库渡口2个。

汕头老街全景图(慢慢消失的汕头老渡口)(3)

▲潮阳区文光塔

潮阳境内的横水渡口分别是:位于井都镇龙井乡的井都渡、湖东渡、湖西渡、上南渡,位于金埔镇梅花乡的梅花渡,位于和平镇下官乡的下官渡,位于峡山镇溪南乡的溪南渡与东溪乡的东溪渡,位于铜盂镇肖渡乡的肖渡、后旗乡的后旗渡、下蛟乡的下蛟渡、林八乡的林八渡,位于司马浦镇教旗乡的教旗渡、华东乡的华东渡、华西乡的华西渡,位于陈店镇浮草乡的浮草渡、流仙乡的流仙渡,位于关埠镇土尾乡的土尾渡、石井乡的石井渡、炮台乡的二个京北渡,位于金玉镇石古乡的石古渡、三角乡的三角渡,位于海门镇塔仔部的海门渡。二个水库渡口分别是红场镇的红场水库渡,仙城镇深溪乡的仙城水库渡。

03

清代澄海渡口分为官渡和私渡

据记载,清代澄海县有横水渡口33个,当时按纳税与否分为官渡和私渡。到了民国年间,全县增至66个。解放初期,县境內横水渡口均为人力渡。1952年开始,当地政府才在外砂、莲阳、东里设立三个固定轮渡。1953年,外砂建设机场,因军运需要,在外砂渡增设军用汽车轮渡。1960年,外砂、莲阳、东里3座桥闸建成后,这3个渡口便失去作用。后因公路桥梁不断修建,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澄海境内仅存横水渡25个,其中交通渡9个,农渡16个,有三分之二的渡口由当地私人承包。

汕头老街全景图(慢慢消失的汕头老渡口)(4)

▲澄海区红头船公园

澄海的交通渡有:位于莲华镇下寨堤的长拍渡,东里镇的东里渡和西洋的梅浦渡,莲下镇程美的石板下渡,隆都镇的洪渡和东乡的龟山渡,澄华街道上窖乡的上窖渡、外埔的外埔渡,外砂镇大衙的大衙渡。农业专用渡有:东里镇南沙乡的破池渡,隆都镇前沟村的前沟渡、南溪村的南溪渡、后沟村的后沟渡,坝头镇南港村的南港渡、洲畔的洲畔渡,外砂镇凤窖堤的凤窖渡、华新堤的华新渡、五香溪的五香溪渡,新溪镇下三合的下三合渡、西南的西南渡,上华镇渡头村的渡头渡,还有草沟的百二丙渡、尖担围的北中渡等。

作者:陈楚金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