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其他的年轻人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一遇到给长辈敬茶敬酒、拜年、婚丧嫁娶等事宜,我们就会变得异常乖巧,甚至有些畏手畏脚,还时不时斜眼瞥着父母,等待他们传达的“下一步指令”来救场。说来,这些都是因为中国人的讲究。今天,我们不聊具体的讲究,只是感受一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讲究。我们就从绘画、饮食、古代科技,来洞察这个悠悠大国的审美、文化以及发展中的讲究,也许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正是一束幽远的、生生不息的光。

为何留白的地方,最是空灵?

外国文学中常说的“between lines”,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意思。中国的文字称这个词为“含蓄”,也就是不知从何说起、一言难尽、请自行体会。在中国画中就是留白,而留白是最能体现民族独特风格的一种形式。留白的地方,最是空灵。于是,我们可以在中国画上看到黑和白,有和无,实和虚。其实,很多国家的人们早就认识到留白能够带来的好处,例如1959年轰动一时的甲壳虫汽车“Think small”的广告海报上,甲壳虫汽车真的像一只停在白纸上的虫子,而海报中大部分的区域是一片空白,正是这些空白给了车主们更多的遐想。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1)

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部教授巫鸿,在自己的著作《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中,也就美人图中的留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明末以后,出现的大量美人图常基于某个原型,然后做局部的修饰,其结果是形象的高度程式化——包括美人的面容和体态、发型和服饰、环境和用器、侍从和陪伴、活动和情节。这些程式化形式,反映了集合性的时尚趣味而非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以及整个社会对“匿名佳丽”的执着。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对于美人画的一些拥有者和观赏者来说,画中佳人的空洞反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为何中国人讲究吃?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确,但这也不能怪其他国家的人民不注重饮食,关键在于西方人的祖先是游牧民族,而中国人的祖先是农耕民族,不仅一日三餐的主食为粮食,更有丰富的蔬菜、肉、鱼作为辅助食品。而我们对味道的追求也一直延伸至今日,中国人请客时,常常谦虚地说:“菜的味道不知是否和您口味?”但很少探究类似营养、热量等问题,中国人追求味道,为了这种追求,我们创造出了无数“入味”、“保鲜”的措施和实践。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2)

但如果你认为中国人只看重吃,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味即道:中华饮食与文化十一讲》中,作者就列举出与吃相关的趣事。例如,《红楼梦》的主题是“坐吃山空”,这句成语还有惊人的后半句“立吃地陷”。老牌散文家夏丏尊说,中国人见面问吃,“两脚的爷娘不吃,四脚的眠床不吃”,都是“饿鬼投胎”。而且,华人常说的“苦尽甘来”,在外文中却被翻译成了“雨过天晴”,因为外国人不懂为什么不苦就叫“甘”。

为何要回望古代科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中表示,当泰晤士河、莱茵河和密西西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徘徊时,黄河、长江已经哺育出了精美辉煌的古代文化,而且在这一文化系统中就科技文化而论的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等实用科学体系蔚为大观。当然,有我们今天依然熟知的集战国秦汉数学之大成,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它是中国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还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名著……然而,今天的中国并非世界科技的中心,我们除了向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应该做的是了解中国古代那些璀璨夺目的科学文化。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3)

《齐民要术》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孙机,在文物鉴定等方面具有非常深的造诣,在文物界、考古界享有盛誉,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中,就对古代科技、建筑、纺织等物质文化做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例如,尺寸和男性称呼的变化就非常有趣和讲究,孙机先生表示,商和西周时,尺度短小男子的身高约合当时的一丈,故有“丈夫”之称。东西周之交,尺度加长,身高约合八尺。东周末以至秦汉时,一尺的长度已增到23厘米左右,所以就称为“七尺之躯”了。

关于中国,你是否想要解锁文中提到的好书?以及,还有哪些有趣的文化与现象?快来中读——听“书单 | ‘我爱中国’背后的文化意义”,来解密中国人究竟是什么人、自古中国有何好玩的趣事,等等。让我们跟随这份中国书单,开启一段干货满满的、欢乐的文化之旅。

01《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美人画因此在两个方向上对作者进行了掩蔽,一是把著名画家转化为品牌,二是以批量生产的方式抹杀画师的个体存在。”

02《味即道:中华饮食与文化十一讲》

“跟绿色对立的是红,火焰的颜色。欧洲毁林的酸雨来自工业之火,华人“过日子”讲究“红火”,包括人口兴旺,反面的贫寒也用“清锅冷灶”来形容。务农的人“口”像欧洲的工业锅炉一样,要吞噬巨量的柴薪,喷着猛烈的火焰。”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4)

0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与我国的酒可分为自然发酵的果酒、酿造的粮食酒和蒸馏酒等三个阶段相仿,我国的饮茶法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汉至六朝的粥茶法,第二阶段是唐至元代前期的末茶法,第三阶段是元代后期以来的散茶法。”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5)

04《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他们中之坚卓毅忍者,或可成将来靠百折不挠的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世人偶像,或可成将来足以向社会贡献人文思想力的优秀人物。人文思想力通常与锦衣玉食者无缘。托尔斯泰、雨果们是例外,并且考察他们的人生,虽出身贵族,却不曾以锦衣玉食为荣。”

05《中国食辣史》

“辣是一种痛觉,比赛吃辣实际上是较量忍耐疼痛的能力,而夸耀这种能力实际上是通过展示忍受疼痛的能力从而证明自己在身体对抗上占优势。”

06《中国的神兽与恶鬼》

“在四灵之中,即便是保留着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的龟,也因为其头尾如蛇,长有四足,背上又有类似鳞甲动物的甲壳,所以依然拥有合成物的特性。”

07《口述:最早发现北美洲的中国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6)移民》

“置身于浓雾的笼罩下,在嶙峋荒凉海边上,徜徉在遗址的残石间——这些便构成了我的童年之梦。”

08《来自中国的礼物》

“博物馆收集者往往都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猎杀动物,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是这种方法却有助于环保观念的形成。”

09《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一旦人口超过农业产量,就会使用污名化之后处理掉多余的人口,包括女巫审判,在古代中国一般为老年女性,多为外婆。”

10《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从农业民族定居的角度,再来看中国人居住的房子。从西周以来,中国文明是从西北的黄土高原的关陇地区,逐渐往东扩展。在黄土高原上,冬天来自西北的凛冽北风,让人们居住的时候把墙筑高,抵挡寒风,这就形成了该地区的一种建筑样式:四面八方围得紧紧的房子,像一座围屋,对外基本不开窗,也尽量不开门;对内则开窗开门,在这个内部的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7)圈子里形成自己的聚居形态。这造成了中国文化另一个特点,对外封闭,对内开放。”

11《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批评,其灵感正出自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一书的有关论述。鲁迅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要中国人翻译、阅读明恩溥《中国人的特性》一书。”

12《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旅行使我们更深地走向自己的内在,同时也把自己开放给世界的外在,真正的旅程是我们内外两种人生持续展开的对话和交互作用。”

13《谁在收藏中国》

“想象你是一位1923年前往中国探险的旅行家。离开北京时,你带上地图、挂包、水壶、锡罐、照相机、闪光灯和护照。有人警告你说,省界地区有土匪。”

14《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现在大家讨论“太伯仲雍奔吴”,太伯是奔无锡还是奔镇江,可暂不谈,反正在此以前,这个地区曾有过自己的青铜文化,产生过自己的国家——吴越。”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8)

15《最早的中国》

“现代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肉类等副食的不断丰富,人类主食的消费量反而减少。随着文明化的进程,上古先民的饮食生活得到改善,有可能是导致炊器变小的重要原因。”

这么讲究(到底是怎样的讲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