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讯,小木钉、螺丝钉、彩虹桥……这些不是建筑工地的零散的材料,也不是孩子们的玩具,而是展览路医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区摆放的一件件精致的康复器材。

伤筋动骨100天会彻底康复吗 伤筋动骨100天康复师说(1)

展览路医院康复中心骨科医生李景云

人到老年,难免生病。传统的医学理念是解决病人的痛苦,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注重恢复功能,让患者能够回归社会,回归生活。2010年,原本定位于综合二级医院的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开始转型为康复医院。经过6年的发展,医院的康复已经初具规模,床位数从”0″增长到近80张,相当于全院的病床有一半都转为康复病床;新建的800平方米的康复大厅里也引进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康复设备。很多患者坐着轮椅来到这里,在这里站起来、甚至能自己走出去。

康复师在检查健身球

在康复中心的大厅里,有很多康复器材就像孩子们的玩具。摆在桌子上的“彩虹桥”很适合婴幼儿玩耍:将一个个彩色的塑料环从金属弧的一端移动另一端。这么简单的动作对于肩关节或者肘关节受损的人来说,竟然是一道难题。作业训练区的桌上还有一盒盒的“橡皮泥”,可以用来练习手部力量。李晓丽说,这可不是橡皮泥,它们的名字叫胶泥,但比橡皮泥的韧劲儿大多了,而且不同颜色的胶泥的韧劲儿也不一样,颜色越深,想要玩转它,需要的力量就越大。在作业训练区,还摆放着一盒西米。“粮食也能用来康复?”确实是这样,李晓丽说,健康的人可能想象不到,有些人因为外伤等原因造成神经受损后,感觉会变得超级敏感,他们的手碰到木头可能都会疼得难以忍受。为了让这些人的神经感觉逐渐脱敏,就要先让他们先接触感觉柔和的物质,比如西米。等到他们适应了西米,再进行木头、铁钉等脱敏训练。

大厅里还有不少大型康复器材。1米多高的站立架旁,72岁的刘女士把双臂架在栏杆上站着,手上还用冰袋和热水袋交替着进行冷热敷。刘女士是一名偏瘫患者,半个月前刚刚来到医院时,只能坐在轮椅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她已经能扶着站立架站上10多分钟,原来偏瘫的一侧下肢已经能够支撑着自己站立几分钟。站立架旁的踏车上,78岁的冯先生正准备开始原地蹬车训练,他面前的电脑里已经输入了相关的参数,踏车会根据他的训练情况,在腿部适当增加负重。李晓丽说,即使是完全不能动的截瘫患者,在这里也可以借助有悬吊系统的康复器材进行被动运动。

伤筋动骨100天?现在看,错了!

伤筋动骨100天会彻底康复吗 伤筋动骨100天康复师说(2)

康复师再帮患者进行手部康复

“大家都说伤筋动骨100天,骨折的患者手术后都不敢动,现在看,这种说法真是耽误了不少人。”展览路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景云说,作为一个骨科医生,他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对康复有所了解。“以前骨科医生做完手术,看到自己的手术做得很漂亮,就会觉得很满意,但这不等于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好。”李景云说,现在不少老年人因为关节问题需要置换关节,如果置换关节之后不进行康复训练,很可能就是换了一个关节,但没有功能。“以前曾经有过老年人置换髋关节之后,天天在家里平躺,最后髋关节脱位了!”李景云解释说,关节离不开周边韧带和肌肉的支持,单纯有一个“好”关节,但没有支撑体系,对于患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最近几年,展览路医院陆续与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开通了双向转诊。患者在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骨科手术后,就可以转到展览路医院进行康复。李景云说,大医院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和展览路医院这样的二级医院签署双向转诊协议的。李景云还记得,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主任是亲自到展览路医院的康复中心进行考察后,认可了这里的康复体系,最终才决定将需要进行康复的患者转到展览路医院进行康复。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也是多次到展览路医院了解具体情况,“认可后才决定将患者转到这里。”现在展览路医院还与阜外医院签署了协议,为心脏搭桥、支架术后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还可能为心衰患者提供康复方案。

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说,二级医院与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后,减少了患者在大医院的住院时间,“以往骨科置换关节、骨折病人术后都需要住院7到10天,现在骨科患者术后3到5天即可转入到展览路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双向转诊不仅提高了大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减少了患者的花费,还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功能,早日回归社会。王雪松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患者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主动提出来要进行康复,医生和患者都从以往的只关心“病”,转向更关心生活,更注重功能的恢复。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贾晓宏 阎彤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