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大学一流本科教育须强化本科通识教育建设)(1)

大学一流本科教育须强化

本科通识教育建设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通识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要求加强一流本科通识教育建设,要在充分认识自身通识教育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一流本科通识教育的先进经验,从理念与目标、通识与专业、通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识课程教与学、通识教育教师队伍、通识教育评估与监测和通识教育交流与合作七个方面入手。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大学一流本科教育须强化本科通识教育建设)(2)

努力树立一流本科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

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和为就业做准备。一流本科通识教育首先是将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整个的办学思想或观念,自身具有独特的价值与目标,而不只是一种课程、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是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一种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学生眼前的就业,而是为了学生一生的获益,通识教育本身是为学生成人这个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是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涵盖了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等要素。目前国内高水平大学确立的通识教育理念普遍强调人格完善、开阔的知识视野及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一流本科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大体可以概括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良好品格素养、思维素养、公民素养、科学素养、生态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文明人。

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融合。”大学建设一流本科通识教育,首先要实现培养方案由目前的专业为主、通识为辅的结构向通专并重的结构转变。既可以试行专业远离修读通识课(与专业课并行),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框架,得到健全的能力锻炼,从而获得从整体上对文明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对人生道路和生活的判断力;也可以试行专业就近修读通识课(与专业课并行),让对学生所学专业形成有效的支撑,从而拓展其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透彻性和灵活性,增进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素养,比如工业上有用的人因设计、医学中有用的道德哲学与心理学等。为确保通识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积极推行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段开设的模式,所有专业大一、大二主要开设通识课和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在通专并重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在逐步缩小工科、农科、商科、管理、法律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其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前提下,本科教育逐步由通专并重过渡到以通识为主、专业为辅的结构。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大学一流本科教育须强化本科通识教育建设)(3)

深化通识课程体系改革

目前国内大学通识课程普遍包括思想政治类、军事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六大模块。学习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经验,深化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可以考虑在保持思想政治类、军事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四大模块课程不变的前提下,对现行通识课程模块进行细分,可以进一步分为通识基础课、通识核心课和通识选修课三类。如我省高校,可以论证将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引进开设为通识基础课的可行性,也可考虑将《写作与沟通》、《批创性思维》和《阳明学概论》开设为通识基础课、必修课;同时按照基础性与覆盖面明确定义通识核心课程,在已遴选开设的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识核心课程模块;加强对各专业学院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的审核与管理。

深化通识教育的教与学改革

深化通识教育教与学改革,需要学习借鉴复旦、清华、北大等国内开展通识教育先驱大学的先进经验,坚持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业挑战度、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收获;规范教学大纲,让其成为教与学“契约”;完善课程助教制度;推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开展以“促进学习”为目的的学业评价;实施导师制(含常任导师、专业导师、特聘导师、学生小导),全方位、多层次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办公室时间制度,要求所有通识课任课教师每周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里接待学生,以方便与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注重实践育人,积极开展社会实习实践,探索开展必要的通识游学活动。

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改革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探索试行双聘岗制度,学校给予必要的激励,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专业学院选聘一批具有通识教育理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到通识教育教学中来,努力建立稳定的、专兼结合的通识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完善学校导师制实施办法,建立选聘结合的本科学业导师队伍;健全学校助教制度,建立服务通识核心课程教学的助教队伍;增强通识教育管理服务的辅导员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积极开展通识教育教学评估与监测

建设一流本科通识教育,需要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评估与监测的先进做法,可以考虑采用复旦大学研制的“大学通识教育学生调查”工具和清华大学开发的“大学生通识能力评估问卷”对通识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全面掌握学校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了解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效果,找出影响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对症下药”、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效果。要努力构建起包括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具体目标和教学实施有效性在内的健全的学校通识教育评估与监测体系。

不断提升通识教育交流与合作水平

目前国内大学之间通过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已建立起了初步的通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但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还不多。建设一流本科通识教育,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的、稳定的通识教育交流关系;各省高校还要努力推动与省内本科院校之间的通识教育交流合作。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吴建萍

责任编辑:高秀娟

编审:张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