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不少书,也陆续写了几篇干货,这进度还是让我非常欣慰的一分耕耘才一分收获,这期间我也付出了很多,每天几乎都是强迫性地逼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任务随着阅读量的加大,我对一些概念性的词语越来越迷糊,可能之前读书少,思考得也少,现在才发现自己多么的无知所以,今天我们探讨一下事实、观点、立场这几个词的区别与含义据我的个人观察,很多人确实也分不清楚这几个词的本质区别我们常说: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往下看,你就能找到答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底层逻辑和认知升级是怎么样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底层逻辑和认知升级是怎么样的(底层逻辑一文讲透事实)

底层逻辑和认知升级是怎么样的

事实、观点、立场

最近,我看了不少书,也陆续写了几篇干货,这进度还是让我非常欣慰的。一分耕耘才一分收获,这期间我也付出了很多,每天几乎都是强迫性地逼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任务。随着阅读量的加大,我对一些概念性的词语越来越迷糊,可能之前读书少,思考得也少,现在才发现自己多么的无知。所以,今天我们探讨一下事实、观点、立场这几个词的区别与含义。据我的个人观察,很多人确实也分不清楚这几个词的本质区别。我们常说: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往下看,你就能找到答案。

事实

事实根据我的理解就是事物的客观呈现就是事实,而且事实就是事实,它没有好恶,没有立场,就好比一个镜子一样,你是什么,它呈现出来的就是什么,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

少林寺的碑文刻着用心若镜这四个字(意思是像明镜一样,纯客观地反映事物),也在表达着同样的意思。一般事实都是可以验证的,真的就是事实,假的就不是事实。比如,今天天气40度,这40度可能是事实。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也很容易得出真假的结论。如果测出来是35度,那么40度就不是真事实。所以,事实确实有真假,我们在面对事实的时候,需要有辨别事实真假的能力。

观点

观点就是人为的对一个事实的看法,对于同一个事实,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点都将会不同。所以,事实只能有一个,但是观点可能有很多个。比如,今天天气40度,这40度就是事实,对于办公楼里工作的人员来说就是天气很热,需要打开空调降温,这天气很热就是办公楼工作人员的观点。而对于办公楼物业的人来说,为了节约成本,认为还没到打开空调的时候,天气不是很热,打开窗户通风即可,天气不是很热就是物业管理人员的观点。所以,观点确实没对错,只是双方站的立场不一致而已。

立场

立场则不受事实和观点的影响,立场更多来源于利益和身份的设定。你站在什么位置,你的出发点就会为你所处的位置来考虑,只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才会达成共识。还是同样今天天气40度,办公楼工作人员考虑问题的立场就是开空调降温让自己工作比较舒服,可能所有办公楼工作人员观点都是一致的,而物业人员考虑问题的立场就是不开空调尽量节约成本,而且物业人员的观点基本都一致。所以,遇到立场不一样的时候,如果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多替对方考虑问题,或许能快速解决问题。这也叫同理心,这是成事的基础。

知道了事实、观点、立场区别以后有什么用?它可以让我们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有以下几点:

1、陈述事实,一定要客观,千万不能带有主观色彩。《非暴力沟通》书中印度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也提到: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显然不带评论的观察说的就是纯客观的反映事实。当然事实必须有理有据,有据可查,尽量保证这个事实是真实的,符合逻辑,否则一个错误的事实是没有讨论的必要。

2、基于真实的事实,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表达清楚各自观点,这时的观点其实就是发挥主观的作用,表达清楚自己的诉求或请求。

3、基于各自的观点,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求同存异,找到双方共赢的第三选择,表达观点,也就是和而不同的意思。其实,这也是中庸之道。为什么中国人非常聪明、灵活,确实受中庸之道影响很大,我们总是能找到一个灰色地带,让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空间。而西方国家基本是一个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世界,有点一根筋的意思,但是也确实是这种一根筋的思维,导致了西方的产品制造确实领先了全球其它国家,比如德系的汽车,瑞士的手表等等。匠人确实需要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没有差不多这一说!

最后,用《天幕红尘》中一句话做个总结:“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场的圈里无场可立。”希望每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立场,面对事实也应该分清真相,并持有理性的观点。

实践即是修行,分享即是行善,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