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隐贤”的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门台子马鞍山东北麓,与俞伯牙有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绝唱。但仅在现代的《凤阳县志》中有相关记载,在文献里没有留下古人凭吊赋诗的只言片语。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1)

钟子期墓

半山坡上的钟子期墓,坐南朝北,由于墓冢的体积比较大,而且普通人的墓碑多为黑色,而钟子期墓的墓碑为白色,因此非常容易辨认。小山坡上有炸山采石留下的采石坑,现在已经禁止采石作业。钟子期墓的前后均有废弃的采石坑,前面的采石坑里存满了水,成了墓前的照池。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2)

钟子期墓

墓地处高坡,坐北朝南,为土堆石圈,保存有1930年10月10日所立墓碑一通,碑额及碑身正面边框处,刻有雕花图案。近年重修墓地时,又砌筑了碑座、碑框,将原碑嵌在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3)

先贤钟先生子期之墓

墓碑正面,中间刻有:“先贤钟先生子期之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九年双十节建”,下款“宿松王仲西/宿松陳秉衡/黟縣查鐸/宿松唐襄/宿松劉浩/太湖阮學魯/敬立”。

碑文所见描红,是以前的清明前夕,前来祭扫的有心人士所为。经历风吹日晒,红字尚在,却已明显褪色,略显斑驳。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4)

缉商缀羽高山志,晓律知音流水情

墓碑正面的碑座处,还刻有:“缉商缀羽高山志,晓律知音流水情”,“五凤嘉定固钟氏宗亲二零零四年冬修立。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5)

葺铭

墓碑背面近年增刻《葺铭》:

“先贤陵寝,久弃不营,坟垒坍圮,碣横墓门,睹此荒冢,凄惋油生,适逢吾氏,续谱敬宗,族人慨然,捐资缮陵,复立是碑,葺饬斯茔,勒石以志,慰荐其魂,兼示来者,无忘期公。钟氏宗亲,二零零四年冬修立。”

“续谱”二字,按照传统来说,表示钟氏这支的后人,当年必是喜得贵子,先续家谱,再修祖坟。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6)

钟子期墓

墓碑后为墓冢,为圆形封土堆,高2米,直径6米,墓冢下部砌有一圈挡土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扶琴。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钟子期与伯乐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楼(应为接)亦单姓钟氏。”这里所说的“宋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钟姓,一支为复姓钟离。文中“食采钟离”所述“钟离”即为现在的安徽凤阳县临淮关一带,与钟子期墓所在地相距不足十公里。是故自古即有钟子期为钟离人的说法

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出自于《列子·汤问·第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该篇还见于《吕氏春秋·本味》、《韩诗外传·卷九》、《说苑·尊贤》等古籍中。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7)

钟子期墓

俞伯牙、钟子期均为传说人物。既然是传说人物,自当有所本,但非要到史实中去考证,实事求是的说,难度太大。而凤阳,为春秋钟离国故地,钟姓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当地流传有钟子期这样的钟姓名人墓,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是理所应当。

此墓应该是其后人所立,想当年与伯牙琴瑟相和,如今却默然于此,与伯牙遥遥相望,倒也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

正是:伯牙绝弦香山庙,子期孤坐马鞍山。伊人已乘黄鹤去,独留青冢在人间!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三器之一(钟子期墓在安徽省凤阳县)(8)

钟子期墓文物普查登记点

在凤阳钟子期墓所在的山坡下,现有大青郢、小青郢两个村子,相传春秋时俞伯牙遇钟子期,彼此结为知音,就在墓北约二里的上集贤村。钟子期的家就在墓西约二里的下集贤村。第二年,俞伯牙再来访钟子期,而钟已死。

俞伯牙在此墓前弹一曲“高山流水”之后,碎琴永不再弹。俞将碎琴从古桥上抛入河中,大半流至上集贤村,小半流入下集贤村。因而人们把上集贤改名‘大琴音’,即今之‘大青营(郢)’村,又把下集贤改名‘小琴音’,即今之‘小青营(郢)’村。“青”原为“琴”,由于年代久远,慢慢谐音成为了现在的名字。

现存最著名的钟子期墓,今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道马鞍村,马鞍山南麓凤凰咀。两处钟子期墓所在地,均名为马鞍山,不得不令人称奇。现如今,每年都会有琴师们慕名来到凤阳钟子期墓前祭扫,在墓前轻抚瑶琴,山坳间,“高山流水”琴音流淌……。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以丰富、深刻的情感力量穿越两千余年的悠长岁月,逐渐发展、演变成为我们民族特有的知音文化。蚌埠地区为古钟离国所在地,在周边方圆不足百里的固镇和凤阳,分别坐落着俞伯牙墓和钟子期墓

我前面写过一篇蚌埠固镇县香山村的俞伯牙墓的介绍,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高山流水知音情,绝世音乐高手俞伯牙怎会葬在固镇香山村

它们用一种存在佐证着流传在此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民间传说,衍生成为“知音文化”发祥地。这种文化遗迹的存在,也成为淮河流域又一非常值得关注的地域文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