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者“以《孙子兵法》为神,以《三十六计》为形”,用小说的形式实现了两部兵书的有机融合凡三十六回,一计一回,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式智谋文化的同时,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文在线阅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文在线阅读(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全文在线阅读

简介

作者“以《孙子兵法》为神,以《三十六计》为形”,用小说的形式实现了两部兵书的有机融合。凡三十六回,一计一回,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式智谋文化的同时,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1章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强者生、弱者亡,智者兴、愚者衰的时代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流传百世的兵法与计谋。本书将通过战国初期两位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向读者朋友生动展示最为杰出的兵法与计谋。

第2章 上屋抽梯

  两千三百多年前,中国正处于诸侯纷争、强国称霸的战国时期。

  在地处中原的周国境内,有一处峭壁陡立的山谷。谷内树茂草密,云雾缭绕,处处流溢着仙气,可天下人却称它为鬼谷。鬼谷居住着一位世外奇人,自号鬼谷子。传说鬼谷子知日月星相,明兵法谋略,擅长杂学游说之艺,精通养气长寿之道,虽一百余岁,仍童颜鹤发,神采奕奕。

  鬼谷子讲学的地方在陡峭的高台上。每逢讲学之日,弟子们便沿一条长长的木梯攀上高台。立在高台上,可观远山翠绿,闻谷中林涛。平台一侧立着一间用树枝和山草搭成的草堂,堂内是鬼谷子修身养性的地方,堂前便是鬼谷子讲学的场所。

  鬼谷子收了十几个学习兵法谋略的弟子,其中齐国人孙宾(膑)和魏国人庞涓尤为出类拔萃。庞涓好强,事事争胜一筹;孙宾宽厚,处处谦让一分。孙庞二人同年入鬼谷拜师,同怀建功立业之志,便结为兄弟。孙宾年长庞涓数月,庞涓称他为兄。

  鬼谷子讲学,经常让弟子们各抒己见,谈论天下大事。当时弟子们谈论最多的是谁能称霸天下。是日,谈论一如既往地开展。“孙宾认为,诸侯七雄,齐国与秦国最有霸主之相。齐国国富兵强,地处东方,背临大海,虎视中原,有渔盐之利,无后顾之忧,当年齐桓公便以此称霸于诸侯;而秦国虽地处偏远之疆,但经卫鞅变法,国力强盛,法令严明,有称霸之心,更有称霸之力。因此我认为能称霸天下者,不是齐国,便是秦国。”孙宾娓娓道来,有几个弟子不住地点头称是。

  “我不赞同孙兄所言,我认为能称霸诸侯的应该是魏国。”

  孙宾循声望去,原来是不久前外出游历的师弟庞涓,欣然问候道:“师弟,你回来了。”

  庞涓点点头,随后对众人继续道:“魏国富庶,国人强悍,又地处中原,可北联赵国,南联楚国,西联韩国,向东威胁齐国,向西威胁秦国;也可东联齐国,西联秦国,使赵国与韩国称臣,迫使楚国割让疆土;更为重要的是,庞涓此次下山,亲眼目睹魏王立志图强,广招天下贤士,一个国家要称霸天下,最重要的是能够重用人才,因此我认为魏国最有霸主之气。”

  一弟子问鬼谷子:“先生,孙兄和庞兄谁说的更有道理?”

  鬼谷子笑道:“他们一个是齐国人,一个是魏国人,各自偏爱自己的国家,老夫很难评说。”

  “先生,”庞涓对鬼谷子道,“弟子即便不是魏国人,也将如此之说。”

  “你是不是想离开鬼谷?”鬼谷子微微一笑。

  “是的,魏王广招天下贤士,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你的学业怎么办?”

  “弟子跟从先生学习兵法,三年有余,虽说尚未将先生的韬略全部学为己用,但若出山辅佐魏王,足可让魏国称霸于天下。”庞涓的言语间洋溢着睥睨天下的自信。

  “话可不能说得太满。”鬼谷子笑了笑。

  “先生若不相信,弟子可指天发誓。”庞涓说着抽出随身配剑,跪地指天,“弟子若不能辅佐魏王称霸天下,永不见先生之面!”

  鬼谷子看了庞涓片刻,道:“你到山谷中摘一朵山花,为师为你占一卦。”

  “谢先生。”庞涓叩首道。

  天上骄阳似火,庞涓于谷中四处寻找山花而不得,不禁焦急万分。这时,庞涓无意中瞥见一朵弱小的草花混在茅草中,欣喜不已,连忙上前将草花采下。转身欲走,突然想起什么,脸上的喜色消失殆尽,庞涓自语道:“这草花如此弱小,先生定会认为我难成大器……”

  迟疑了片刻,庞涓决定将草花藏在自己的衣袖中。

  回到鬼谷草堂,庞涓对鬼谷子道:“先生……山中没有花。”

  鬼谷子看着庞涓的衣袖,道:“山中无花,你衣袖中的东西又是何物?”

  “这……”庞涓一惊,慌忙从衣袖中拿出已经枯萎的草花递给鬼谷子,辩解道:“我以为这草花不算花。”

  鬼谷子接过草花,拈在手中对庞涓说:“这草花叫马兜铃,一开十二朵。它预示你可以享受十二年的荣华富贵。你在鬼谷采到这花,花又被太阳晒得枯萎,‘鬼’傍着‘委’,你的发迹之地必在魏国。”

庞涓一脸惊喜,问:“先生,这么说我到魏国后,肯定会受到重用?”

  鬼谷子微微点头。

  庞涓不由激动万分,道:“先生,如果我真的被魏王重用,我一定不辜负先生对我三年的教诲!”

  鬼谷子看着手中的草花,缓声道:“庞涓,你刚才不该欺瞒为师。欺骗他人,最终会被他人所欺骗,你一定要去掉这个毛病。另外,我送你八个字,你要牢牢记住: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点头称是,随后又问道:“弟子听说先生有一部世间罕见的兵书,叫《孙子兵法》,它可以教人百战百胜,先生若能将《孙子兵法》送弟子一部,弟子下山助魏国称霸更有把握。”

  鬼谷子不动声色地说道:“《孙子兵法》的确是部罕见的兵书,当年孙武子将这部穷尽心血写成的兵法献给吴王阖闾,吴王屡战屡胜,称霸诸侯。吴王十分珍惜《孙子兵法》,将其藏入姑苏台内。后来越国灭吴,焚烧姑苏台,《孙子兵法》也随之化为灰烬,那是世上唯一的《孙子兵法》。”

  “弟子听说,先生曾经是孙武子的好友,孙武子送了先生一套兵法。”

  “除了吴王,孙武子从不让别人看他的兵法,更不用说送人了。”

  “这么说,先生不想把《孙子兵法》传给弟子了?”

  鬼谷子微微一笑:“你若不相信为师之言,就留在山上,昼夜陪伴为师,看为师到底有没有《孙子兵法》。”

  “弟子不是不信,”庞涓有些不好意思了,“弟子太想得到《孙子兵法》了。”

  鬼谷子看着惆怅不已的庞涓,语重心长地教导说:“该得到的,你会得到;得不到的,你就是百般强求,也得不到。”

  庞涓离开鬼谷的那天,孙宾为他送行。行至半途,庞涓止步对孙宾道:“孙兄,别送了。”

  孙宾感慨道:“贤弟,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让我把你送出鬼谷吧。”

  “即使送出千里,终有一别,还是在此分手吧。”

  “你我同窗三年,志趣相投,情同手足,我真舍不得与你分别……”

  “唉,我也是,”庞涓叹道,“可是,我们背井离乡来此学习兵法,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建功立业么?既然要建功立业,就难免各奔东西。”

  “说的也是。”孙宾迟疑了一会儿,道:“贤弟,你若得到魏王的重用,可否将我举荐给魏王?”

  庞涓笑了笑:“孙兄不是认为齐国最有霸主之气嘛,为何不回自己的故国?”

  孙宾欲言又止,道:“算了,就当我没说。”

  庞涓哈哈笑道:“孙兄别当真,我方才是说着玩的。我与孙兄有八拜之交,孙兄既然想到魏国,我见到魏王后,一定将孙兄力荐于魏王,你我兄弟二人携手相伴,共图大业。”

  “贤弟说的可是真话?”

  “我庞涓若言而无信,就让我死在乱箭之下!”庞涓抽剑起誓。

  孙宾埋怨道:“贤弟,为了一句话,何必发如此重誓呢?”

  “誓重不如情重,”庞涓一脸真诚地说,“我是真心真意盼望孙兄与我共图大业。”

  “贤弟……”孙宾被庞涓深深地感动,“我等候你的消息……”

  庞涓点了点头,拱手道:“孙兄,后会有期。”

  孙宾还礼道:“后会有期。”

  庞涓走后,鬼谷子唤来孙宾,吩咐说:“这几天晚上,有几只老鼠总在老夫枕边磨牙,老夫特别讨厌这种声音,你告诉其他弟子,每天晚上轮流到我寝室值夜驱鼠,今夜从你开始。”孙宾当即允诺,当夜便来草堂,为鬼谷先生守夜。

  夜深了,鬼谷子躺在睡榻上,一副熟睡的样子。孙宾坐在离睡榻有几步远的一块席垫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生怕老鼠跑出来打扰先生。

  鬼谷子翻了一个身,睁开惺忪的眼,看了看认真值夜的孙宾,开口道:“孙宾,你在干什么?”

  孙宾回答道:“弟子正在遵照先生的安排,值夜驱鼠。”

  鬼谷子坐起,微笑道:“兵家常说,兵以诈立,你就没怀疑老夫的安排有诈吗?”

  孙宾诚实地摇摇头:“没有。”

  鬼谷子轻轻叹了口气:“孙宾,你以后吃亏,就在于太相信他人。”

孙宾说:“您是先生,弟子应该相信您;如果是敌人,弟子决不会相信。”

  鬼谷子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伸手打开枕边的一只木匣,从里面取出一卷简册,对孙宾道:“孙宾,这是你曾祖父孙武撰写的兵法十三篇,人称《孙子兵法》。”

  “先生,您不是说《孙子兵法》已经失传了吗?”孙宾满脸疑惑。

  “它既失传,又没失传。你曾祖父献给吴王阖闾的那套兵法失传了,但还有一套副本在老夫手里,是他送给老夫的,老夫仔细研读,受益匪浅,还为兵法作了注释。这许多年来,老夫未将《孙子兵法》示人。孙宾,你忠厚善良,又是孙武的后人,老夫现将《孙子兵法》传授于你。”

  “庞涓苦苦寻找《孙子兵法》,您为何不将兵法传给他呢?”

  “得到《孙子兵法》的人,若用得好,将有利于天下;若用不好,则会对天下造成大害。庞涓的为人让为师放心不下。”

  “先生,庞涓重情义、讲信义,先生不该放心不下。”

  “孙宾,我们今夜不谈庞涓的事,只谈《孙子兵法》好吗?”鬼谷子微笑道。

  “是,愿听先生教诲。”

  秋去春来,孙宾将兵法烂记于心。一日,鬼谷子考他:“《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作何解释?”

  孙宾回答道:“用兵打仗,诡诈为道。因此,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攻近处,装作要攻远处;要攻远处,装作要攻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屈挠他;敌人言卑慎行,就要使之骄傲;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他……”

  鬼谷子抬手示意让孙宾停止回答,并嘱咐说:“老夫希望你对《孙子兵法》不但烂记于心,而且要学会运用,否则你不但战胜不了敌人,还会被敌人所制。”

  “是,弟子明白。”

  鬼谷子将枕边放简册的木匣放在孙宾面前,说道:“你到山崖下找个僻静处,把这部兵法烧掉,不得留下一根竹简。”

  孙宾一怔,道:“先生,这是世间唯一的一套《孙子兵法》,为何要烧掉?”

  鬼谷子笑道:“你已经将其烂记于心,老夫留它已没有用处了。”

  “先生可以再传授给其他弟子,怎么会没用呢?”

  “老夫当年答应过你的曾祖父,只将兵法传给一个最信任的人。”

  “那……我可以将兵法传于别人吗?”

  “现在不行,哪怕是最亲近的人。至于何时可以,时候到了老夫自然会告诉你……去吧,将兵法烧掉。”

  山坡下,孙宾看着竹简的残灰摇头直叹可惜,正待回去,遇见了一位穿戴利索、身背长剑的英俊后生,向孙宾表明来意,特来向鬼谷先生学习兵法。

  “鬼谷先生收弟子是非常严格的,”孙宾道,“十个求学者中能收一个就很不错了。”

  “我就是那一个。”

  孙宾饶有趣味地笑道:“小兄弟,你倒是很自信。”

  “那当然,不自信我就不来了。”

  孙宾让这后生稍等片刻,他攀上高台,把那位后生求学之事禀报了鬼谷子。鬼谷子未见其人,当场便表示拒绝,说那后生是女人。

  英俊的后生的确是女人,她是女扮男装的钟离春。当钟离春听说鬼谷子因为她是女人便将她拒之门外,气恼地说:“女人怎么了?女人也会杀人,也能带兵打仗!”

  “姑娘,你别生气,”孙宾劝慰道,“不收女人作弟子,是先生多年的规矩。”

  “狗屁规矩!哼,我就不信女人不如你们男人。”钟离春骂了一通,头也不回转身离开了鬼谷。

  且说庞涓回到魏国不久,便得到魏惠王的重用,拜他为元帅。庞涓带领魏国军队先打败了卫国、宋国等小国,再败齐国,名声大振。魏惠王非常高兴,请庞涓同食可口的蒸羊。他对庞涓说:“寡人得庞元帅,犹如周文王得姜太公。”

  魏国的南方是楚国,楚王也是一个想称霸天下的君王,他派十万楚军出方城,进攻魏国的高陵。魏惠王和庞涓率领魏国三十万大军击退楚军,随后兵指方城,意欲彻底打败楚国,称霸中原。

  楚王的大军驻扎在方城南边的宛城,他派楚军袭击魏国高陵,就是想引诱魏国大军进攻方城,然后利用方城一带的楚国长城这一有利地形,打败魏国。楚王听说魏国大军进攻方城,兴奋不已,打算亲率大军前往方城与魏王一决雌雄。楚国的史皇大夫是一个很有头脑的谋臣,他对楚王道:“大王,此时不能急于前往方城决战,而应该按兵不动。魏国军队连败齐国,士气正盛,此时决战,胜负难测。魏国军队若久攻方城不下,士气必然低落,那时大王再出兵决战,将稳操胜券。”

  攻打方城的战斗非常惨烈。当魏国将士不顾伤亡,冒着如雨般的石块与箭矢几乎要登上城头时,庞涓鸣金收兵了。魏惠王对庞涓收兵非常不满,立刻召庞涓到他的营帐,质问庞涓:“你为何要停止攻城?若不鸣金收兵,寡人的士兵现在已经站在了方城城头。”

  庞涓解释道:“微臣的细作在百里之外的宛城发现了楚国大军,楚王也在军中。我们即使攻克方城,也将损兵折将,若此时楚王率大军前来与我决战,将胜少败多。”

  庞涓命令军队退兵一舍,并让人散布谣言,说因水土不服,军中染病者超过三成。

  楚王得知魏国退兵一舍,高兴地不住拍手,当下决定进军方城,与魏军决战。史皇大夫劝楚王不要被庞涓的假象所迷惑,他说:“魏国的元帅庞涓用兵诡诈,齐国就因此败在他的手下,若魏国军队伤病者真的超过三成,他早就悄悄撤兵回国了。”

  “我们该怎么办?”楚王问。

  “他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方城军队坚守不出,大王的军队按兵不动。”

  “魏王如果因此退兵回国呢?”

  “大王将不战而胜,天下诸侯会因此抛弃魏王,臣服大王。”

  楚王按兵不动,庞涓愁眉不展。庞涓手下有一个年轻的谋士叫公孙阅,他智谋超群,胆识过人。他劝庞涓道:“元帅,高下之分,不在一时一地,不如先撤兵回国,待来日对我们有利之时,再与楚国决战。”

  庞涓考虑的要比公孙阅更多:“方城之战,不但决定魏国的霸主之位,还将决定我在魏国能否稳居元帅之位。若不胜而归,大王将不再信任我;若此战取胜,即使来日有失,大王也不会抛弃我。”

  公孙阅道:“且不说魏国除了庞元帅,没人能统率军队。即便大王广招天下贤士,天下除了鬼谷先生,无人在元帅之上。”

  “在我之下者,未必不能做元帅。”庞涓笑道,“鬼谷先生门下有许多学习兵法战阵的弟子,他们虽逊色于我,但统率军队,人人当可胜任。”

  “此处离鬼谷不算太远,”公孙阅问,“元帅何不骑快马去请鬼谷先生出一良策?”

  庞涓迟疑片刻,道:“我出山之时有言在先,不称霸天下,永不见先生之面。”

  公孙阅说他可以代庞涓前往鬼谷。

  公孙阅来到鬼谷草堂内,请鬼谷子告诉他如何战胜楚国,鬼谷子不肯。公孙阅道:“庞元帅说,他身为鬼谷先生的弟子,若兵败方城,不但他身败名裂,还将玷污先生的名声。”

  鬼谷子笑道:“老夫乃隐居之士,从不看重名声。”

  公孙阅抽剑在手,将剑尖对准自己的腹部,威胁道:“先生如果不答应,我就死在先生面前。”

  鬼谷子微微一笑,道:“后生不必轻生,老夫不帮忙,有人会帮忙。”

  “何人?”

  “老夫的弟子,孙宾。”

  “庞元帅说,鬼谷之中,除了先生,别人帮不了他的忙。”

  “庞涓也太目中无人了,”鬼谷子笑道,“孙宾只在庞涓之上,不在庞涓之下,老夫把他叫来,你可以当面一试。”

  孙宾闻听召唤攀木梯而上,来到高台草堂前,鬼谷子已悄悄离开。公孙阅向孙宾详细介绍了方城的战事。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孙宾还没有想出取胜良策。公孙阅有些着急,对孙宾道:“孙先生,魏国的霸业,庞元帅的声誉,我的性命,全系于孙先生一身,孙先生千万不要让人失望啊。”

  孙宾让公孙阅先去吃饭,吃了饭再商谈方城的战事。公孙阅道:“高台下的木梯子已经被人抽走了,你下不去了。”

  孙宾有些不快,道:“计谋是想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这不是我逼你,是鬼谷先生让我这样做的。他把庞元帅和魏国的命运交到你手上,我不放心,他说只要断你后路,你就有好计谋了。”

  这时,孙宾眼睛一亮,喜道:“公孙先生,计谋有了!”

  “什么计谋?”

  “登高去梯。”

公孙阅昼夜兼行赶回军营,假借鬼谷子之名将孙宾的计谋告诉庞涓。他说:“鬼谷先生说元帅停止攻打方城,诱楚王决战是对的,但不该向楚国示弱。魏国军队数败齐国,已将魏国统帅的精明与军队的强悍昭示天下,若未败于楚国,便向楚国示弱,必然令楚国感到其中有诈,不肯决战。”

  庞涓点了点头:“有道理……”

  公孙阅继续讲道:“鬼谷先生说此时应该示强,让楚国感到魏国轻视它,不把它放在眼了,在示强之中,采取轻敌盲动之举,这样,才能诱楚王前来决战。”

  庞涓让公孙阅讲的具体一些。公孙阅指着军图道:“先生让元帅留十万人守卫大营,其余二十万人马沿楚国长城向南,然后绕过长城南端,似乎要直逼宛城,找楚王决战,其实也并非如此。元帅留五万人监视楚王,其余十五万军队改道向南,向楚都挺进。摆出千里奔袭,一举攻占楚国都城,彻底消灭楚国的架势。此时楚王必以为魏军轻敌妄动,他定会率大军主动找我们决战。”

  庞涓不无疑惑地问:“可是……这样做将置魏军于死地,若不能获胜,就会全军覆没。”

  “我也是这样问先生,可先生说,《孙子兵法》言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庞涓一愣,问:“先生提到了《孙子兵法》?”

  公孙阅点点头。

  庞涓沉默片刻,然后道:“接着讲,接着讲。”

  “兵法上说:将士身在死地,无路可走,不须修明法令,就能注意戒备;不须强求,就能完成任务;不须约束,就能同心协力;不待申令,就会遵守军纪;断其归路,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士们人人都会勇往直前。”

  庞涓赞叹道:“说的太对了!”

  公孙阅接着道:“先生说,楚王的军队一旦离开宛城,元帅立刻从大营中调五万军队……”

  庞涓打断公孙阅,兴高采烈地道:“与留在长城南端的五万军队合为一体,切断楚军归路,将楚国军队围在无险可守的山野之中。”

  公孙阅点点头,继续道:“楚军必然惊慌失措,以勇往直前之师,对惊慌失措之旅,岂有不胜之理?”

  庞涓不禁击掌:“太妙了,太妙了!我若学过《孙子兵法》,也能想出这样的妙计。”

  公孙阅问庞涓为何鬼谷子没有把兵法传给他,庞涓笑了笑:“为师嘛,总要留一手,否则,弟子不就超过老师了嘛!”

  公孙阅本想把实情告诉庞涓,又担心庞涓知道实情后不肯按计行事,只好作罢。

  魏惠王与十万大军留在方城外大营,庞涓率二十万军队,绕过楚长城,直奔宛城。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得意异常,道:“魏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长途跋涉,深入寡人的腹地作战,寡人就已经占了上风。”

  庞涓的军队绕过楚国长城后,一部分停止不前,大队人马突然改变方向,向唐城方向而去。这令楚王迷惑不解。史皇大夫认为,魏国人可能是想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楚军,然后经唐城进攻楚国的都城。楚王笑庞涓胆大妄为,命全军出击,追上魏国大军进行决战。史皇大夫还有些担心,劝阻道:“大王,要不要再查一查,以免魏国人有诈。”

  楚王冷冷一笑,道:“查什么?他们深入楚国腹地,就是进入死地,即使有诈,也难免灭亡的下场。”

  庞涓率领魏国军队来到预设的战场,非常严肃地告诫将士们:“我们在死地与楚军决战,不胜则亡,只有勇往直前,拼死一战,才能死地求生!”

  庞涓一声令下,十数万魏国军队如十数万求生的虎狼向楚国军队猛扑过来,楚国司马将军的八万军队顷刻间便溃不成军。

  楚王得知前线军情,不知如何是好。史皇大夫劝楚王立刻撤入方城,与方城之军合力对付魏国人。当楚王正准备下令撤军方城时,后军送来急报:方城的魏国军队,突然出现在楚王军队身后,切断了楚王军队与方城之间的联系。楚王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史皇大夫建议楚王割让城邑,向魏国屈服。楚王坚决反对,道:“不行,寡人的国家乃泱泱大国,怎么可以屈服于魏国呢?”

  “大王,司马将军的军队在楚军中最为英勇善战,可不足两个时辰,便溃不成军,大王所剩之军又岂是魏国人的对手?如今大王退路已断,不屈服,又能如何?”

  楚王沉默不语。

  史公孙阅昼夜兼行赶回军营,假借鬼谷子之名将孙宾的计谋告诉庞涓。他说:“鬼谷先生说元帅停止攻打方城,诱楚王决战是对的,但不该向楚国示弱。魏国军队数败齐国,已将魏国统帅的精明与军队的强悍昭示天下,若未败于楚国,便向楚国示弱,必然令楚国感到其中有诈,不肯决战。”

  庞涓点了点头:“有道理……”

  公孙阅继续讲道:“鬼谷先生说此时应该示强,让楚国感到魏国轻视它,不把它放在眼了,在示强之中,采取轻敌盲动之举,这样,才能诱楚王前来决战。”

  庞涓让公孙阅讲的具体一些。公孙阅指着军图道:“先生让元帅留十万人守卫大营,其余二十万人马沿楚国长城向南,然后绕过长城南端,似乎要直逼宛城,找楚王决战,其实也并非如此。元帅留五万人监视楚王,其余十五万军队改道向南,向楚都挺进。摆出千里奔袭,一举攻占楚国都城,彻底消灭楚国的架势。此时楚王必以为魏军轻敌妄动,他定会率大军主动找我们决战。”

  庞涓不无疑惑地问:“可是……这样做将置魏军于死地,若不能获胜,就会全军覆没。”

  “我也是这样问先生,可先生说,《孙子兵法》言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庞涓一愣,问:“先生提到了《孙子兵法》?”

  公孙阅点点头。

  庞涓沉默片刻,然后道:“接着讲,接着讲。”

  “兵法上说:将士身在死地,无路可走,不须修明法令,就能注意戒备;不须强求,就能完成任务;不须约束,就能同心协力;不待申令,就会遵守军纪;断其归路,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将士们人人都会勇往直前。”

  庞涓赞叹道:“说的太对了!”

  公孙阅接着道:“先生说,楚王的军队一旦离开宛城,元帅立刻从大营中调五万军队……”

  庞涓打断公孙阅,兴高采烈地道:“与留在长城南端的五万军队合为一体,切断楚军归路,将楚国军队围在无险可守的山野之中。”

  公孙阅点点头,继续道:“楚军必然惊慌失措,以勇往直前之师,对惊慌失措之旅,岂有不胜之理?”

  庞涓不禁击掌:“太妙了,太妙了!我若学过《孙子兵法》,也能想出这样的妙计。”

  公孙阅问庞涓为何鬼谷子没有把兵法传给他,庞涓笑了笑:“为师嘛,总要留一手,否则,弟子不就超过老师了嘛!”

  公孙阅本想把实情告诉庞涓,又担心庞涓知道实情后不肯按计行事,只好作罢。

  魏惠王与十万大军留在方城外大营,庞涓率二十万军队,绕过楚长城,直奔宛城。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得意异常,道:“魏国人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们长途跋涉,深入寡人的腹地作战,寡人就已经占了上风。”

  庞涓的军队绕过楚国长城后,一部分停止不前,大队人马突然改变方向,向唐城方向而去。这令楚王迷惑不解。史皇大夫认为,魏国人可能是想用一部分军队牵制楚军,然后经唐城进攻楚国的都城。楚王笑庞涓胆大妄为,命全军出击,追上魏国大军进行决战。史皇大夫还有些担心,劝阻道:“大王,要不要再查一查,以免魏国人有诈。”

  楚王冷冷一笑,道:“查什么?他们深入楚国腹地,就是进入死地,即使有诈,也难免灭亡的下场。”

  庞涓率领魏国军队来到预设的战场,非常严肃地告诫将士们:“我们在死地与楚军决战,不胜则亡,只有勇往直前,拼死一战,才能死地求生!”

  庞涓一声令下,十数万魏国军队如十数万求生的虎狼向楚国军队猛扑过来,楚国司马将军的八万军队顷刻间便溃不成军。

  楚王得知前线军情,不知如何是好。史皇大夫劝楚王立刻撤入方城,与方城之军合力对付魏国人。当楚王正准备下令撤军方城时,后军送来急报:方城的魏国军队,突然出现在楚王军队身后,切断了楚王军队与方城之间的联系。楚王不知所措。无奈之下,史皇大夫建议楚王割让城邑,向魏国屈服。楚王坚决反对,道:“不行,寡人的国家乃泱泱大国,怎么可以屈服于魏国呢?”

  “大王,司马将军的军队在楚军中最为英勇善战,可不足两个时辰,便溃不成军,大王所剩之军又岂是魏国人的对手?如今大王退路已断,不屈服,又能如何?”

  楚王沉默不语。

  史皇大夫又道:“大王,能折能弯,才能最终成就霸业。”皇大夫又道:“大王,能折能弯,才能最终成就霸业。”

楚王还是不表态。

  史皇大夫最后进言道:“大王若不肯暂时屈服,很难生还。命将不在,霸业又何从谈起?”

  楚王闻此,只好答应就范。

  不足一天,一个泱泱大国便臣服于魏国,庞涓非常得意。归途中他笑着问同车的公孙阅:“公孙先生,你说天下还有何人是我的对手?”

  公孙阅并没有应承他,而是脸带歉意之色,道:“元帅,有件事我没有向你讲明。”

  “何事?”

  “破楚之计,不是出自鬼谷子,而是出自你的师兄孙宾。”

  庞涓顿时愣住了,问:“此事当真?”

  公孙阅道:“孙宾怕元帅不相信他的计策,所以让我假托鬼谷子之名。”

  庞涓的脸阴沉了下来:“这么说,《孙子兵法》中的那些话也是他说的了?”

  公孙阅点头答道:“是的。他讲起《孙子兵法》如数家珍。”

  庞涓十分气愤,鬼谷子对他并没有说真话,他藏有一套《孙子兵法》,而且还传给了孙宾。

  公孙阅无不担忧地对庞涓道:“孙宾若出山,恐将成为元帅难以战胜的劲敌。”

  庞涓沉默片刻,冷冷笑道:“我要让他为我所用。”

  按:“上屋抽梯”就是“登高去梯”,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计名为后人总结。此计意思是:故意显示有利可图之点,引诱敌人“上屋”,进入对我有利之战场,然后“抽梯”断其后路,迫敌就范。此计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如登高而去其梯”,置自己的军队于有进无退之地,迫使将士们破釜沉舟,与敌人决死一战。孙宾为庞涓出“上屋抽梯”之计,迫楚国屈服,庞涓因此嫉妒孙宾。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笑里藏刀”。

第3章 笑里藏刀

  庞涓回到魏国后,立刻派人带着黄金白玉和亲笔信前往鬼谷请孙宾下山。他在信中写道:

  孙宾吾兄,感谢方城之战妙计相助。分别时我曾答应将孙兄举荐于魏王,如今已经践约,请孙兄应召下山,共图大业。随信送去黄金白玉,此乃魏王聘礼,望千万接纳。

  孙宾将庞涓请他下山的事告诉了鬼谷子,鬼谷子让孙宾自己定夺。孙宾急于建功立业,对鬼谷子道:“弟子与庞涓分别之时有约,今日庞涓践约,将弟子举荐于魏王,弟子不敢违约。”

  鬼谷子沉默片刻,道:“你去采一枝山花,老夫为你占一卦。”

  孙宾答应一声,起身欲走,随眼看到了屋内案上的花瓶装有几枝黄色的菊花。孙宾走上前,从瓶内拿出菊花,来到鬼谷子面前将其呈上:“先生,就用这菊花为弟子占一卦吧。”

  鬼谷子看着孙宾手中的菊花,片刻后说:“好,就用这枝菊花。”

  孙宾回身把菊花重新放入花瓶,然后端坐到鬼谷子身旁。

  鬼谷子指着瓶中的菊花,道:“此花虽被摧残,但其生性耐寒,经霜不败,因而你今后虽然遭受残害,但不至于大难大凶;此花被供于案上瓶中,这预示着你将受到世人的敬重;此花被人两次放入,恐怕你不会马上成就功名;此花最后重归瓶中,看来你以后将在故乡齐国建功立业;供养此花的花瓶是由金铜铸成,它与钟鼎同类,你以后将威震天下,名刻钟鼎之上。孙宾,我替你将名字改动一下,可助你进取有为。”说着他拿起笔,在孙宾的“宾”一旁加了个“月”字,“孙宾”的名字变为“孙膑”。

  孙膑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投奔庞涓。庞涓带孙膑进见魏惠王。魏惠王对孙膑的到来喜形于色,道:“寡人盼望先生,如久旱盼雨,今日先生终于到来,寡人真是大慰平生。”

  孙膑揖首道:“孙膑只不过是一介山野草民,无能无德,竟蒙大王如此厚待,实在惭愧。”

  “孙先生不必客气,庞元帅告诉过寡人,孙先生独得孙武子秘传兵法,有百战百胜之能。”

  孙膑坦诚地说:“大王,草民虽从鬼谷先生那里看到过《孙子兵法》,但尚未认真研读过,因而不敢说有百战百胜之能。”

  “孙先生太谦虚了,寡人若得孙先生辅佐,天下诸侯将无人能与寡人匹敌。”魏惠王对坐在另一侧的庞涓道:“庞元帅,寡人欲封孙先生为副元帅,让你们师兄弟二人同掌军权,如何?”

  庞涓沉吟片刻,道:“微臣与孙膑同窗多年,又是八拜之交,孙膑是微臣的兄长,微臣怎能让兄长做副帅呢?大王,于情,于理,于才,都应该让孙膑做元帅,微臣当副帅。”

  孙膑坚决不同意,道:“庞元帅将草民举荐于大王,草民若取代庞元帅之位,天下人将笑话孙膑枉为人兄,这是其一;其二,草民刚到魏国,尚未建功立勋,若当元帅,亦难以服众。”

  孙膑和庞涓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互相推让,魏惠王心中十分赞许他们师兄弟的为人,便决定拜孙膑为客卿,并赐他一所府第,说等孙膑建功立勋后,再拜他为元帅。孙膑不好再反驳,只好叩首致谢。

  魏惠王赐给孙膑的府第宽敞华丽,庞涓建议孙膑把亲人从齐国接来,共享富贵。孙膑叹道:“贤弟,你我同窗三年,贤弟几次问我家中之事,我都没开口。上次分别之时,贤弟又问我为何不回齐国,我也未告诉贤弟……我是不愿让人可怜我。”

  庞涓关切地询问:“孙兄家中有什么难处?”

  孙膑告诉他:“我四岁丧母,九岁丧父,是叔父孙乔将我养大。叔父是齐康公的大夫,齐康公被田太公废黜,他手下的大夫不是被杀害,就是被驱逐。我叔父也被驱逐出国,他带着我堂兄孙平、孙卓,还有我,逃难到周国,后来因为遇上灾荒,叔父只得将我送到城外一户人家做仆从,他带着两位堂兄逃往他乡……”孙膑极力忍住泪水,“这许多年来,亲人们杳无音信,不知是死是活……”

  孙膑说到此处泪水不由夺眶而出。庞涓也为之伤感,劝孙膑成一个家。而孙膑说他曾发过誓,功业未立,绝不成家。庞涓让年轻美貌的姑娘钟离秋照顾孙膑,说这是大王的旨意。孙膑也不好推辞。

  出使赵国归来的公孙阅,听说庞涓让钟离秋照顾孙膑,当天便来找庞涓,说他想得到钟离秋,让庞涓换另外一个姑娘照顾孙膑。庞涓让钟离秋去照顾孙膑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对公孙阅道:“你应该早说,我庞涓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说出的话不能收回。”

  钟离秋和孙膑相处只是短短几日,便从心里喜欢上了孙膑。孙膑学识渊博,待人宽厚,举止有礼。她暗自下了决心,非孙膑不嫁。

  钟离秋照顾孙膑非常上心,天天清晨离家,傍晚才归。公孙阅来拜见孙膑,遇见孙膑派人送钟离秋回家,二人寒暄了片刻,公孙阅话题一转问孙膑是不是很喜欢钟离秋。

  孙膑笑了笑:“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她是庞涓找来的女仆。”

  “这个姑娘,你可不要随便动她。”

  “公孙先生,看你说的,我又不是好色之徒。”孙膑有些不好意思了。

  “孙先生,我这是为你好,这个姑娘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有个姐姐,剑术天下少有,而且脾气出奇的坏,谁若对她妹妹无礼,她就要谁的命……若为了一个女人,误了先生的大业,似乎不太值。”

  “谢谢公孙先生的好意。”孙膑坦然笑道,他指了指几上的竹简,“我现在一心想的是如何使魏国更加强盛,称霸天下。对女人,我根本没精力考虑。”

  公孙阅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有一天,一个自称丁乙的齐国商人来见孙膑,说他家住齐国国都临淄,以经商为生,孙膑的堂兄孙平、孙卓和他是朋友,他们听说孙膑在鬼谷求学,托丁乙带信给孙膑,丁乙到鬼谷后,鬼谷先生说孙膑已经到了魏国,他便绕道来此。说罢丁乙掏出信递给孙膑。

  孙膑打开信。信中写道:

  孙宾吾弟,周都一别,不觉多年。你叔父身患重病,已经去世。我们兄弟二人,飘零异乡,辗转路途,苦不堪言。如今幸喜齐王仁义为怀,尽释前嫌,将我们兄弟招回故里。听闻吾弟在鬼谷先生门下求学,名师出高徒,吾弟将来必成大器。现托丁乙先生捎信给吾弟,望早日归乡,我们兄弟得以团聚。

  看完信,孙膑已是泪流满面。丁乙在一旁道:“孙平与孙卓二位兄长来时一再嘱咐我,让我劝先生早日还乡,兄弟团聚。”

  孙膑长叹一声:“我如今是魏王的客卿,深得魏王的厚爱,尚未替魏王建功,不好立刻离去。”

  丁乙道:“兄弟情深,先生不能归回故里,二位兄长定会望眼欲穿,先生哪怕回去住几天,与两位兄长见上一面,我也好向二位兄长交代了。”

  孙膑想了想,对丁乙道:“你先在我府上住下,我找庞元帅商量一下,再给先生答复。”

  孙膑把堂兄回归齐国的事告诉庞涓,庞涓故作惊喜。孙膑请庞涓代他向魏王请假,回乡探亲扫墓。庞涓装作为难的样子道:“久别思归是人的天性,可大王刚拜孙兄为客卿,你就请假回国,大王会怎么想?”

  “我只回去住几天,与两位分别多年的兄长叙叙旧,很快就回来。”

  “孙兄的心情我能理解,可大王未必这么想,他会以为你背叛魏国,去而不归。”

  “大王对我如此厚爱,我孙膑绝非忘恩负义之人,怎么会背叛魏国呢?贤弟,大王信任你,你给大王解释一下,可以吗?”

  庞涓思索片刻,道:“我可以给大王解释一下,但不能心急,最好等大王高兴之时。孙兄,你容我几日,好吗?”

  孙膑答应。

  丁乙等了几天,不免有些焦急。孙膑让他先走一步,说待魏王恩准后,立刻回国与二位兄长团聚。丁乙说他这么走了,回去无法向二位兄长交代。孙膑回书一封说明缘由,托他带给二位兄长。

  离开孙府后,丁乙把孙膑的信交给庞涓,原来丁乙所作所为是受庞涓指使。庞涓模仿孙膑的笔迹,在信中加了这样两句话:“小弟今日虽然被魏王封为客卿,但却心怀故国故土,不久将设法归去。倘若齐王不弃,小弟当尽力辅佐。”

  庞涓把这封信交给魏惠王,道:“大王,微臣的士兵抓到一个齐国细作,在他身上搜到一封孙膑写给齐国兄长的信,信中有叛魏归齐之意,微臣虽然与孙膑为同窗好友,但不敢隐瞒大王,请大王过目。”

  魏王严肃地看完了信,问庞涓:“寡人已经答应孙膑,建功之后便封他为元帅,他为何还要背弃寡人?”

  “父母之邦,谁能忘怀不顾?大王即使封他为元帅,他也不会为大王尽力。当年,孙膑的曾祖父孙武子甚得吴国重用,吴王使他名扬天下,但他最终还是背弃吴王,回到齐国。”

  “那你为何还要把孙膑推荐于寡人?”

“孙膑精通《孙子兵法》,大王若不用他,他将被齐国所用,孙膑一旦被齐国起用,将威胁大王的霸业。微臣建议,大王应该将他处死,否则他以后定是魏国的劲敌。”

  魏惠王沉吟片刻,道:“孙膑应寡人之召而来,如今叛魏之罪尚不明显,若贸然将他处死,天下志士贤人谁还会来投奔寡人?”

  庞涓道:“当年公叔相国将卫鞅举荐于大王,大王未能用,公叔相国让大王杀掉卫鞅,可大王心慈手软,放走卫鞅,卫鞅又去辅佐秦王,使秦国国富兵强,无时不在威胁大王,难道大王还想让孙膑做第二个卫鞅吗?”

  魏惠王还是犹豫不决,道:“孙膑人才难得,杀了他太可惜了……你们是同窗好友,你应该向他说明利害,劝他留下,为寡人建功立业,寡人决不会亏待他。”

  庞涓见到孙膑,说他反复解释,大王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孙膑非常着急,来回踱步道:“这可怎么办,两位堂兄收到我的信,一定日夜盼着兄弟团聚,可我却无法回去。”思虑再三,孙膑决定当面向魏王解释。

  孙膑进见魏惠王,当面请假回齐国。魏惠王不动声色地问孙膑:“你这么想回齐国?”

  孙膑坦然回答:“是的。”

  魏惠王又问:“寡人若不同意呢?”

  孙膑道:“我的两位堂兄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与他们分别多年,我只求与他们见上一面,大王不该不同意……”

  魏王突然脸色一变,厉声道:“孙膑,寡人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背叛寡人?”

  孙膑一惊,不解地问:“大王的话,微臣不明白。”

  魏王愤然道:“你要回齐国,就是要背叛寡人!”

  孙膑知道魏王误会了,欲作解释,魏惠王不由分说命令宫卫将孙膑杀掉。

  孙膑被宫卫拉到宫外,绑在柱子上。行刑官正要行刑,庞涓匆匆赶到,制止了行刑官并问孙膑犯了何罪。行刑官说是背叛大王。庞涓安慰孙膑道:“一定是大王误会了,孙兄莫慌,我立刻面见大王,为你辩白。”

  庞涓叩见魏惠王,道:“大王,孙膑虽有背叛之意,但罪不至死。”

  “处死孙膑,是你为寡人出的主意。”

  “微臣说是说,但大王真要杀孙膑,微臣实在于心不忍,微臣与孙膑毕竟同窗三年。”

  “孙膑既有叛心,不杀他将留下后患。”

  “大王,不杀孙膑,也可以不留后患,而且,还可以免遭世人非议。”

  “你想怎么处置孙膑?”

  “大王可免除孙膑死刑,对他处以膑刑,剔除他的膝盖骨,使其成为废人,终生不能返回齐国。这样,大王既可以免遭世人议论,又不留后患,岂不两全其美?”

  魏惠王认为庞涓说的有道理,下令免除孙膑死刑,处以膑刑。

  遵照魏惠王的命令,行刑官剔除了孙膑的膝盖,他昏死过去。庞涓让仆从把孙膑抬到自己家中,亲自照料他。当孙膑醒来的时候,看到坐在身旁的庞涓,不由失声痛哭。

  庞涓叹了口气,十分内疚地说:“孙兄,都怪我,小弟不该让你向大王请假。小弟对不起兄长。”庞涓说着,也流下眼泪。

  “贤弟,这事不能怪你。”孙膑止住哭泣,忍着剧痛坐起,对庞涓道:“要怪只能怪我自己,我不该归乡心切。”

  庞涓擦了一把泪,道:“这事应该怪小弟,如果小弟拦住你,不让孙兄向大王请假回国,孙兄就不会……可小弟没有……小弟对不起孙兄……”

  “贤弟不要自责,这事不怪贤弟,还是怪我……怪我没想到魏王如此心胸狭窄……不过,也多亏贤弟,若不是贤弟,我现在早已命归九泉了!”

  庞涓伤感地说:“我虽然保住了孙兄的性命,但没保住孙兄的腿,一个兵家双腿无法站立,如何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呢?”

  屋内一阵沉默。

  孙膑极度伤感,再也忍不住了,孙膑突然使劲捶打着自己的腿,声嘶力竭地喊道:“魏王,你还我的腿!还我的腿!”

  庞涓紧紧抓住孙膑的双手,劝道:“孙兄,别这样,别这样……你会疼死的。”

  孙膑再次泪流满面,喃喃道:“一个兵家,不能征战沙场建立功业,活在世上还有什么用呢?不如死了的好!”说着他用力挣开庞涓的双手,使劲捶打自己的腿。

  庞涓连忙再次抓住孙膑的双手,安慰道:“孙兄,小弟一定想办法治好你的腿,让你站起来。”

  孙膑挣扎着,喘息着说:“我的腿治不好!到死也不会治好!”

  “能治好,小弟以性命向你担保,你的腿一定能治好。小弟为你请最好的医师,一定让你重新站起来。”

  孙膑一阵感动,片刻后道:“贤弟,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但是没有用,凡是受过膑刑的人,没有人能再站起来……”

  “我能让你重新站起来,我有一个朋友,也被大王处以膑刑,是我给他找的医师,让他重新站立起来。”

  “此事当真?”孙膑半信半疑。

  “千真万确,小弟若有半句假话,让我死在乱箭之下。”

  孙膑埋怨道:“贤弟,你怎么又发如此重誓?”

  庞涓握住孙膑的双手,诚恳道:“不发重誓,不足以让孙兄相信,我一定能把你的腿治好。”

  孙膑十分感动。

  庞涓命钟离秋好好照顾孙膑,不得有一点疏忽。公孙阅对此十分不快,埋怨庞涓道:“元帅,你怎么又让钟离秋去照顾孙膑呢?”

  “我是为了让孙膑把肚子里的《孙子兵法》吐出来。”

  “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帮元帅找一个更有魅力的女人。”

  “一个月不行,夜长梦多。”

  “那就十五天。十五天不行,就十天。”

  庞涓看出公孙阅的心思,道:“公孙阅,我知道你是怕钟离秋喜欢孙膑,可已经晚了,她已经喜欢上了孙膑,否则,我不会特意让她来照顾孙膑。”

  公孙阅有些着急了:“元帅,你上次答应过我,让钟离秋嫁给我,可是如今……”

  庞涓微微一笑:“只要孙膑把《孙子兵法》吐出来,我就不会再让他活在世上。到那时,钟离秋还是你公孙阅的人。”

  钟离秋无微不至地照顾孙膑,熬药,擦腿,送饭,起夜,照顾孙膑就是她生活中的一切。孙膑看着为自己忙碌的钟离秋,既从心里感激,又非常过意不去。一日,他趁钟离秋不在,想自己下地试试,无奈双腿不听使唤,摔倒在地。钟离秋心疼地埋怨孙膑一番后,再也不轻易离开,不分昼夜。

  在钟离秋的精心照顾下,孙膑的腿日见好转。庞涓听说此事很高兴,便让钟离秋带几卷简册给孙膑,让他解闷。庞涓送的简册,记载着他在魏国征战四方的军事记录,孙膑看后感慨万分,道:“知我者,庞涓也。”

  钟离秋见孙膑如此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道:“先生,庞元帅说,这几册兵书不但能帮你解闷,还会对你运用《孙子兵法》有所帮助。如果先生再有了征战的经验,将天下无敌。”

  孙膑闻此,感慨道:“庞涓真乃大丈夫也,鬼谷先生把他看错了……”他让钟离秋速速把庞涓请来,有要事对他说。

  庞涓来到孙膑住处,坐在他身旁,问孙膑找他有何要事。孙膑拉住庞涓的手道:“贤弟,为兄对不起你。”

  庞涓一愣:“孙兄,你这话从何说起,难道小弟有什么事做错了吗?”

  孙膑连连摇头:“不瞒贤弟说,我本来不打算把《孙子兵法》传给任何人,包括贤弟你……”

  庞涓装作大度的样子,说:“小弟知道,孙兄先前曾对我说过,这是鬼谷先生的意思,小弟对《孙子兵法》无任何奢望。”

  “我现在改变主意了,”孙膑认真地说道,“我准备把《孙子兵法》传给贤弟。”

  庞涓连连摇头:“不行,你这是违背师命,上天会惩罚你的!”

  孙膑坦然道:“上天不会惩罚我,因为《孙子兵法》不属于我,也不属于鬼谷先生,作为一个兵家,我们都没有理由让《孙子兵法》到我这里为止,我们有责任让这部罕见的兵书流传下去。”

  庞涓认为孙膑说的有道理,但表示还是不能接受,说:“鬼谷先生精明过人,又会占卜,你瞒不了他,他知道后肯定要怪罪你。小弟为人一向把情义放在第一位,如果为了一部兵法让孙兄受委屈,小弟宁可终生遗憾。孙兄,你听小弟一句话,还是按照先生的嘱咐去做吧。”

  孙膑为庞涓的一番话所感动,问:“贤弟,我问你,不是一个出色的兵家,能用好《孙子兵法》吗?”

  “不能。”

  “当今世上,还有哪一位兵家能超过你我二人?”

  “没听说过。”庞涓摇了摇头。

  孙膑抚摸着自己的腿道:“我问过给我看腿的医师,医师告诉我,我的腿即使能走路,也不能驾车征战……”

  庞涓连忙道:“如果这个医师学艺不精,小弟再给你找……”

  孙膑摆了摆手:“那位医师说,世上还没有比他更好的医师,我让钟离秋姑娘问过别人,别人也都这么说。”

  “你别信他们的,他们说的不是实话。”

  “你说实话,给我看腿的医师,是不是天下最好的医师?”

  庞涓回答得很肯定:“不是。”

  孙膑再问:“你敢对天发誓吗?”

  庞涓沉默片刻,道:“好,小弟说实话,他的确是最好的医师,是小弟用重金聘来的……”

  孙膑伤感地对庞涓道:“既然我已经不能驾车征战,空守着《孙子兵法》还有什么用呢?”他的泪水在眼眶中转动,但他极力忍住了,正色道:“因此,我只能把兵法传给贤弟你……也只有你,一个与我同样出色的兵家,才不会辱没《孙子兵法》。”孙膑动情地握住庞涓的手:“贤弟,你说,我把这个道理告诉鬼谷先生,他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我把《孙子兵法》传给你呢?”

  庞涓心中窃喜,他朝思暮想的《孙子兵法》就要到手了。他按捺住激动,流着眼泪,起身跪倒在孙膑面前,起誓道:“孙兄,小弟决不会有辱你的期望,定让《孙子兵法》威震天下!”   

  说罢,庞涓向孙膑叩首行礼。

  按:“笑里藏刀”为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其意是表面友好,暗藏杀机。庞涓为得到《孙子兵法》,笑里藏刀,陷害孙膑。欲知孙膑如何摆脱危险,请看下回:“假痴不癫”。

本文转载于微信读书,感兴趣可上微信读书搜索本文名称阅读即可(作者名:张辉力)。

转载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生活不易,感谢谅解。

喜欢小可爱的可点赞评论关注我,后期持续推荐好看的小说,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