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1)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之间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安徽省与江苏省、辽宁省与吉林省、四川省与贵州省等等。今天,我们聊聊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60年代,内蒙古的14个旗和县,划入了黑龙江省管理。10年以后,这些县和旗,又还给了内蒙古管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迁呢?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2)

首先,我们聊聊内蒙古自治区的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34个省级区划之一、5个自治区之一,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合计有2400余万人口,与甘肃省、吉林省的人口基本相当。2021年,内蒙古的GDP总量达到了2.05万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了9个地级市、3个盟,合计有12个地级区划。

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我们顺便说一下内蒙古的盟旗制度,在内蒙古的部分区域中,盟对标了内陆各省的地级市,旗对标了内陆各省的县、县级市和区,苏木对标了内陆各省的乡镇和街道,嘎查对标了内陆各省的村庄。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3)

由于跨度太大,各地人们的口音、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区别非常大。例如内蒙古东部的几个地级市、盟,在各个方面非常接近东北,办事、上学基本上都会选择沈阳或者长春、哈尔滨。西部的地级市和盟,非常接近陇右、陕北,上学、办事基本上选择兰州、银川、西安等几个城市。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我国内陆各省的基本区划,历经了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完善和调整,截至清朝统治中期,内陆各省的区划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清朝把全国划分为18个省,出现了内陆18行省的说法。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在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并没有组建行省制度,而且设立了各个镇守将军,由镇守将军们管理各地。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4)

例如在东北地区组建了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盛京将军等3大辖地将军。在内蒙古各地,设立了绥远将军等镇守将军。当时,内蒙古、东北各地的人口非常少。由于缺乏行省区划和各级地方官员,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这些问题并不明显。依靠强大国力的支撑,这些问题被康乾盛世所掩盖。

但是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例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等。清朝一败再败,不得不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的国土。西方列强开始蚕食清朝的北部边疆地区,清朝各地告急。为了加强对北方各地的管理,清朝开始鼓励内陆各省的百姓,向内蒙古、东北各地迁移,陆续出现了“走西口”“闯关东”等人口迁徙的情况。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5)

随后,清朝开始建立各级区划。1908年,清朝在东北地区组建了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这就是东北三省的雏形。请注意,东北三省的区划格局,与当代的东北三省存在很大的差异,完全是两回事。至于内蒙古各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并没有组建行省区划。

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当时,东北地区在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为了加强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1914年开始,北洋军阀政权陆续组建了绥远特别区、热河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等几个特别区。1928年,当时的政权陆续组建了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等4个省份。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6)

这4个省份被称为塞北四省,一方面加强了对内蒙古各地的管理,另一方面起到了战略缓冲作用。1931年9月,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半年多时间内,日本军队逐步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且扶持了伪政权,开始了残暴的统治。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日本军队拆分了东北地区原有的三省区划,先后组建了东北14省、东北19省的格局。

当时,每个省的管理范围都不大,仅仅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地级市。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当时的政权重新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把东北地区划分为9个省,分别是: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每个省的管理范围仍然不大,由于划分的省份太多,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情况下,不利于经济建设。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7)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在这一阶段,内蒙古自治区仅仅管理内蒙古的东部。1949年,在北方基本解放的情况,鉴于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我国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格局。东北地区被临时划分为6个省,分别是:热河省、辽东省、辽西省、松江省、黑龙江省、吉林省。1954年,辽东省与辽西省合并,重新组建了辽宁省。同时,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建了新的黑龙江省。

历经这一轮区划变迁以后,东北三省的区划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同时期,此时,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塞北四省的战略缓冲作用大大降低,同时,塞北四省都存在人口偏少、经济薄弱等问题。从1952年开始,察哈尔省、绥远省等几个省份,被陆续撤销。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8)

其中,大部分区域划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截至50年代中期,内蒙古的区划格局,与当代的区划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一转眼到了60年代末期,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北部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内蒙古的跨度太大,如果按照原来的区划格局,防御难度太大。

鉴于实际管理的需要,1969年9月,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海拉尔县级市、满洲里县级市、阿荣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旗、鄂伦春旗、鄂温克族旗、布特哈旗、扎赉特旗等14个县级区划,划入了黑龙江省管理。其中,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划入了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管理。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9)

其他的2个县级市、8个旗,组成了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在70年代的黑龙江省地图上,西边明显多了一个呼伦贝尔盟。进入70年代末期,我国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地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各个地区陆续都进行了区划变迁。从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来说,呼伦贝尔盟都需要重新划入内蒙古管理。

1979年,划入黑龙江省代管了10年的14个旗和县级市,重新划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管理,重新组建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呼伦贝尔盟的持续发展,2001年,呼伦贝尔盟被撤销,组建了呼伦贝尔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东部,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市太远,无论是开车,还是坐火车,都属于长途。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10)

因为,对于呼伦贝尔的年轻人来说,工作就业、安家生活、日常办事、亲属看病等等,都会选择哈尔滨市或者长春市。其实,在内蒙古西部,也有类似的情况,大家的首选是兰州市、银川市或者榆林市。

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四省一区(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区划变动)(11)

关于我国各省市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