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用典集众思(大大用典集众思)(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诸葛亮说:“集众思,广忠益。”这些古语说明了什么呢?一是说明人与人之间要进行交流思想、交流学识、交流经验的学习活动;二是对交流出来的东西要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凡是好的就学习遵从,不好的就自省自戒,这样就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古人这种交流学习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应用。大家在党校学习过程中,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心得体会、切磋研究成果,肯定能够取得集思广益的效果。

——摘自在中央党校二〇一二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2年3月1日

【原文】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属》

【解释】

“集众思,广忠益”是一个成语典故。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仪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仪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仪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集众思,广忠益,就是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古人早就知道了集思广益的智慧,今天这些思路和方法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领导干部要学会交流。一是要与人民群众多交流。能否具备较强的与群众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岗位责任的一项基本功,也是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表现。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向群众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群众的疾苦与实际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也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领导干部在党校的学习中,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总结归纳来提升学习效果。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学习,交流思想、交流学识、交流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创新时代,围绕所面临的问题,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指导工作实践。

交流是一种双向的行为,既有信息才输出,也有信息的输入,因此,对于交流的结果,要辨别吸收。对交流出来的东西,凡是好的就学习遵从,不好的就自省自戒,这样就可以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倡领导干部在学习中要学习古人的精神,“集众思,广忠益”,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