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量有限,人类无节制地使用它,终将导致石油枯竭。”

这句话在上世纪特别常见,直到2000年前后还在被不少人所信奉,不少地方甚至将它作为一个真理编入了教科书。

但不知你有没有察觉,我们其实已经数次跨越了所谓的“石油枯竭年”,甚至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发现新的石油资源。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1)

“石油枯竭论”难道只是一个骗局吗?如果是,为什么它能盛行那么多年?如果不是,世界上的能源危机又是怎么出现的?

“石油枯竭论”的起源

1956年,有一位名叫马里昂·金·哈伯特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表了《石油峰值》的论文,他在美国石油学会上宣称,石油储量有限,美国石油将在1976年达到峰值,世界石油资源将会枯竭。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2)

马里昂·金·哈伯特

果不其然,全球在1974年迎来了能源危机的蔓延,哈伯特就像一个“预言家”一样受到追捧,于是他又一次在美国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相同的谈论,还在1975年得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认证。几大权威一同出手,石油枯竭论很快就变成一个“可信的”、“真实的”信息,传遍全球。

然而,苏联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哈伯特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缺乏科学根据,证据就是1974年的能源危机并没有持续太久。

苏联重新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名叫“石油非生物性成因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不全是古代生物体的尸体,而是本来就作为自然态的无机碳和烃存在于沉积岩中,含量非常丰富,丰富到在人类取用的期间,地球又会不断再生这种资源。而如果石油是可再生的,压根就不存在顶峰和枯竭一说。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3)

当时,人们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真的,但苏联此举显然戳中了美国某些人的利益痛点,美国故技重施,找来另两位权威地质学家在《科学美国人》上发布文章,反复宣传石油顶峰论和枯竭论的正确性。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更是在上台之后,授权中情局发布了一则“对苏联石油的调查报告”,断言苏联的石油产量将在1980年达到峰值,到1985年,苏联将争夺中东的石油资源,美苏会因此展开激烈的竞争。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4)

吉米·卡特

双方各说各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石油枯竭论”的可靠性已经渐渐落了下风。过了那么多年,苏联已不复存在,但是独联体和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却一直在增长,他们非但没有去中东争抢石油,自己国家发现的石油甚至足够出口欧亚国家。

石油会枯竭,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为了炒作石油价格所编造的谎言。所利用的不过就是那个“狼来了”的寓言故事,煽动世界上所有人的恐慌心理,并借机提高石油价格来赚取暴利。而这种人为操纵的痕迹,是很容易从过往数据中看出来的。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5)

石油与经济

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美国西德克萨斯重质原油的月平均价从54美元/桶上升到了120美元/桶,短短1.5年内升幅达到了120%,在这段短短的时间中,石油既没有出现供小于求的现象,也没有出现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世界的政治形式也没有大的变化波动,除了人为的炒作提价,完全找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事后,一些石油峰值论支持者也承认,油价异常飞升的“幕后推手之一”,正是石油枯竭论。

这种营销套路,不得不说有点像曾经的钻石,同样是埋在地下,被少数人“掌控”的资源,但钻石只是奢侈品,并非生活刚需,而石油则是全世界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所受到的关注度也不可相提并论。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6)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人类只是低估了石油的储量,在不知何时的未来,它确实会迎来枯竭呢?

石油的成因

这个问题,就要从石油的成因来说起了。传统石油理论认为,石油是远古时代的生物体遗骸经过无数时间的沉积与高压形成的,由于转化的时间过久,对人类来说几乎是不可再生资源。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7)

生物成油法

但科学界对这点的质疑从来没有停下过,比如最初由苏联提出的非生物石油成因,在现代又得到了很多完善,大致分为以下两种:

地深成因说。认为石油是由火山喷出的气体和熔岩流不断演变而成。

因为石油是一种固液态烃类混合物的总称,而地下深处的岩浆岩中含有C1~C2的烷烃,以及可以生成烃类的化学元素,符合了石油的生成条件。并且,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区,或者是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附近,也为这个理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8)

地深成因说

第二种则是宇宙成因说。这种说法认为石油早在宇宙的形成阶段就已经生成,依据则是天体碎片中能找到碳(C)、氢(H)这些构成烃的基本元素,比如,彗星头部的气圈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在太阳系行星的大气圈中也含有一定浓度的甲烷。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9)

这两种理论的前后逻辑都比较完整,而且与大地的构造成分联系得更加紧密,符合更多知识领域的现有结论,所以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非生物成油论”比生物成油论更具有可信度。

石油取之不尽,为什么还会出现能源危机?

那么,如果石油会在地球上由碳、氢源源不断生成,所谓枯竭论自然也就不成立了。但人类使用石油的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出现过能源危机,如果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何又会出现这样的波动呢?

这是因为石油不仅仅是资源,更是一种商品。当期人们的开采能力、世界经济状况等等,都会影响到对它的评估,以及市场价值。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10)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哈伯特第一次发表“石油峰值”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那个时期,美国没有向陆海新区开拓,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也没有重大的突破,也就是说,哈伯特面临的是一个石油生产的“封闭”系统,影响产量变化的因素非常少,因此得出的结论也非常不准确。

而苏联在临近解体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资金维持石油的勘探,导致国内的石油价格出现了上升,出现了小范围的“能源危机”,而这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石油枯竭,而是石油就在那,只不过人没有能力去开采了。在这个21世纪,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都更上一层楼,所谓的石油枯竭论、峰值论只会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11)

不过,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类能够毫无节制地使用石油呢?也绝非如此。

首先,过度使用石油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会不断地向人类的生活环境扩散有毒污染物,水体污染的最大污染源,除了城市垃圾就是石油。而且这种污染不仅大量,范围还广。不仅是数量众多的加油站,还有运输过程中的事故漏油,储油罐、储油库漏油,长年累月积累在海里、河道里,不仅渗入食物链,还给车辆、船只增加了失火的风险。

石油枯竭能用几年(石油枯竭是营销套路)(12)

不仅如此,在石油制品燃烧的时候,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不论是出于地球保护的目的,还是中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大目标,显然都要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最重要的一点,石油资源是一种关联性的全球性资源,过度依赖石油只会让国与国之间的能源战争越发频繁,而为了世界的和平目的,也是为了我国不被他国石油进口“卡脖子”,尽量减少石油的使用,发展新能源只能说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