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1)

成都七月的中旬,闷热,雨要下不下,但想起要看来自故乡的彝族风情歌舞剧的演出就多了几分期待,如同期待着来自山野的清风。

演出团体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该团自五十年代建团以来,多次到海外演出,创作了太多优秀的作品,《人民日报》曾赞誉“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上次看他们的剧目还是多年前在成都演出的,以彝海结盟为背景的《彝红》,当时歌舞的激荡和悲怆还犹在眼前。

来到成都城市音乐厅,上下四层的歌剧厅已差不多坐满了人,灯光熄灭之前,人们陆续落座的间隙,大厅里回荡起美妙的童声,彝族小女孩们手持月琴坐在舞台前拨弦轻唱起熟悉的传统歌曲,听到轻快的《阿依几几》,宛如看到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在山顶惬意歌唱的样子,月琴声声清脆纯净如同山涧小泉落石盘,以此拉开了《山岗上的歌与舞》的序幕,观众的掌声热烈响起。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2)

我以为会有主持人为展演来一段开场白,但并没有,一切都是以歌以舞以来自山岗的呼唤和投屏上的简单文字诠释和丰富着整场的演出,也许有的时候,语言和文字难免太过苍白,只需用心和思想去感受一个民族来自山野的音符和意境。

整个剧目分为《远古的歌谣》《生在火塘边》《走在霞光里》《金不换银不换》《大小凉山金灿灿》五个篇章,像浓缩着这个古老的民族从历史当中一步步走来的沉重,欢愉,乐观,传统,雀跃,在拥抱时代的变化时内心里篆刻着山风的骨血依旧在流动呼啸。

在古老的歌谣《远行》男子群舞里,毕摩诵经声悠悠回荡,彝族男子们身披擦尔瓦,时而如雄鹰展翅飞翔,铿锵的步调踏向山顶,不惧山有多高,水有多长,人生本是一次次高原上刮过的风,一个个踩下的脚印。

看到女子群舞《白色意象》里,白色的小披毡,蓝色的百褶裙,女子们曼妙的身姿,扶着高耸的银帽,一步步从圣洁的雪山上走下,每一次轻盈的步履,举手投足都美轮美奂高贵端庄,让人心生欢喜。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3)

《火塘》是男子群舞,表现的意象显而易见,彝人生于火塘边,死后在火堆上,是生死的涅槃,也是生命的延续和日常的烟火,谚语和道德,吟诵与传说都在火的意象里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成为生命的图腾。

如果有一曲舞蹈可以让我落泪,是看到《阿麽》舞蹈的时候。阿麽是彝语“母亲”的音译。母亲将调皮小儿带在田间地头,夜里搂在怀里,一点点看着长大到执拗的出走,从此只有在山岗上远眺,期盼孩子回归的身影,当再一次的儿孙环绕时,身躯已佝偻老去,阿麽的一生浓缩在为子女谱写的一首摇篮曲里,最后化为山岗上一颗明亮的星,而那年青的木呷,像雄鹰般高飞,像地鼠般穿梭,像锦鸡般跳跃,当听到改编的传统歌曲《古嫫阿芝》渐渐响起,儿子遥问大雁是否看到远方的妈妈,她是否在庭前织布,可看到妈妈思念儿女泪水涟涟,不禁让人眼眶湿润,那母子的纽带,那族群与在外乡游子的纽带,永远的一声”古哈~~”便牵肠挂肚,感慨不已。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4)

仿佛听到父兄熟悉的吟诵“祈福魂归来,祈福盛世康,灾病不再来,万物欣向荣,小儿健,老人康。”所有美好的祝福在大厅里久久回荡,渐次的引出瓦其依合老师创作和亲唱的《博什瓦黑》,似乎听到古老的石头诉说岁月的变迁和祖先的故事,心里盛不下一滴眼泪,风不曾停止,雨亦是不休,是谁在传唱父辈马上疾驰与猎狗奔腾的景象,曲调悲怆和沧桑,做为彝族音乐的先行者,依合老师也一直在创作的路上,风风雨雨,此曲也只有他自己的演绎才能呈现出最契合和让人动容的人生意景,曾经在成都看过他的《博什瓦黑》的原生态歌舞剧也是深受震撼,剧组还曾去到国外演出,真诚的盼望能早日见到他新的音乐剧作品《赶集》。

男女对吟着。当晨曦照进了我们的家乡,群山蔓延如百褶裙般美丽,山上的冰雪融化,春天再次降临。走进霞光里的篇章,歌舞剧进入到彝族人民巨变的阶段里,由女子群舞的《情深谊长》缓缓拉开,当红军来到凉山这片土地,一步跨千里,五彩云霞漫在天边和山顶,女孩们缓慢的步伐和光脚劳作的意象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轻盈的舞蹈和对新生活的期盼,巨变和革命充满了血性和勇气,但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跨越,何来暴雨后的晨曦,充沛的情感满溢在演员的每个细小的表情和舞动里,足见其专业性。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5)

女声独唱《五彩云霞》结合传统的歌词和新的唱法曲调,甜美悠扬,当红军走过家乡,索玛花开一朵朵,天边飞来金丝鸟,而如今山寨新面貌,花裙绣衣好妖娆,日子与歌声一般甜美,娓娓讲述着一段历史和手足情深。

男子群舞《赤脚》演绎着做为一个彝族男人担负起成长的荣光,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骏马和珍宝,雄壮威武,这本该是彝族男子们的模样,在先辈的训诫里满是担当的使命,年青人蓬勃和勇于拥抱变化不断前行的冒险精神才是族群生存的本质。

一直喜欢歌曲《波哈妞妞》,现场听来别有一番风味,歌里唱起远嫁的女儿,出嫁之前看到庭前后院不禁想念姑娘熟悉的身影,每当家里祭拜山神的时候,没有妞妞的帮忙不知如何是好,最美好的不过在父母身边的少女时期,有多少只想留在父母身边的姑娘们撒娇的话语温暖着老人的心窝。

女声独唱《祈福》是由吉克曲布创作的优秀作品,是现在的彝族舞蹈的御用配曲,美妙的女声唱出一位在圣池边取水的的姑娘,满怀善念,一碗水敬怀天地万物,祈祷苍生万物安生,一碗取给智慧的老者,儿孙健康福泽绵长,第三碗敬给亲朋好友,敬祝情谊长久相亲,这份美好天地可鉴,老鹰的才华跃然于每一个咏叹的音符里。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6)

《快乐的诺苏》是一个经典的彝族歌舞,但这里改编展开了一副历史田野的画卷,从最初彝寨人们带着镣铐时舞蹈充满了无奈和沉重,彝人一步跨千年,要打破奴隶时期,抛开旧时制度的枷锁何其容易,让每一个族人都拥有舞蹈和欢乐歌唱的权力是如此的来之不易。

当布谷鸟在山间鸣叫的时候,美好的日子如期而至,在传统的高亢吟唱里,彝家人的胸膛更加的开阔,好生活蒸蒸日上,这样的惬意金不换银不换,舞台灯光明亮,展开了新彝人的新时代篇章,新题材的歌舞展现在大家眼前,比如男女对唱《天梯》以悬崖村的改变为背景,唱出了年青人向往外面的世界,政府将还横在人们面前的峻岭高崖上建起一条通往外面的天梯,虽然撑不开群山辽阔的梦,但从此生活便也有了改变。

当一个新的老师来到了山寨,带来的知识也会一点点的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一个也不能少》也表达了对贫困山区里孩子们义务教育的重视,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的义务,当一群孩子端着凳子在山里的学校接受老师的淳淳教诲时,他们的未来也会由此进入新的拐点,知识永远是改变的源泉,彝家孩子们一批批的大学毕业,新生代未来可期。

男子清唱组合《花开》无伴奏清唱,充分表现了彝族男声小合唱多声部和富有节奏感的表现能力,惬意俏皮相间,应和着歌词“蜜蜂采蜜飞在花丛中,春暖花开彝家山寨里”的轻快曲调,彝族男声的无伴奏合唱业界有名,犹其在现场听来不虚,无伴奏合唱有悠久的历史,源于欧洲中世纪教堂唱诗班,文艺复兴后融入民间成为世俗音乐形式,唱法称为阿卡贝拉,披头士很多首曲目都采用无伴奏的唱法,他们的歌也无数次的用这种合唱形式改唱,以此为他们致敬。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7)

女子群舞《织彩》让我想起母亲小时候在院子里织羊毛瓦拉的场景,腰上绷着织线,梭子,板子在眼前穿梭,想起她教我捻羊毛线,一根根的拿捏均匀,女儿就这样一天天的长大,而母亲也一天天的老去,如果有可能,采撷天上的云朵为她捻线,让她在五彩的花朵里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她当绣线,也想岁月慢一点,为她的逝去的青春华彩里织一件来自天地祝福的斜襟褂子和百褶裙,让她端坐在火塘的上方享尽儿女的孝道。

当彝族女子唱起“绿水青山来做伴,金山银山也不换” 时,人们对与自然与美丽的家乡一起共存的心境渐渐响起,在云雾深处,花间草地,唱不尽今天家乡的变化,村村寨寨尽欢颜,而对走过千山万水让村寨更美日子更甜的恩人,自有唱不完之恩情,青年音乐人罗木果和阿说阿木近几年创作出不少的优秀和脍炙人口的具有现代意义和彝族传统结合的优秀曲目,为彝族音乐的多元化添了光彩,让人印像深刻。

而在尾声的《大小凉山金灿灿》中,熟悉的歌词“火车云中来,银渠绕金山,牛羊成群花果香,索玛红艳艳”这就是如今的凉山。如果你走过这些山和水,来到美丽的凉山,请你留下来听一首歌,听人们讲一讲,看田地丰收牛羊遍地,看孩子雀跃尽开颜。

在留客歌的曲调里看着演员们一排排前来谢幕,不仅感慨又欣慰,对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充满敬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场视听盛宴,寄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些熟悉的曲调,极具故事性的舞蹈,缜密的编排,无缝连接的转场,越发接近国际的水准,希望再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传统和民族的精髓走向世界。

云南山清水秀彝族歌(剧评山野的清风)(8)

当走出剧院的时候,天气骤凉有细微的清风,听到成都的朋友们说着喜欢的节目,震撼在彝族的歌舞表现形式里,原来音乐和肢体的舞动足以推倒语言的藩篱,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界限,或许这就是歌舞和艺术的魅力所在,即便在平原也能沐浴来自山岗的清风,同喜同乐,同怜悯同呼吸。【特别鸣谢丨摄影师 阿侯罗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