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的饮食越来越讲究健康,尤其是进入中年的80后们,很多都开始了养生。此外,儿时曾经爱吃的野果、野菜等,也迎来了更大的市场,被更多人所关注,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回到农村老家的时候,也会想着应季有哪些美味。

因为野生的植物,是一直以来是人们所认为的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野菜、野果和野生中药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往往会比被种植的高,而且采摘也颇有乐趣,更是一代人的回忆。不过随着网络资讯的发达,很多曾经被广泛食用的野菜、野果,被认定成致癌物的信息,被更多人所熟知。

农村儿时吃过的野果(却网传成致癌物)(1)

南方春季比较有名的野菜——蕨菜,就因为是野生的,而且味道鲜美,每年春季都有很多人去采摘,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特别留意,生怕它长成了,却被捷足先登。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气候冷暖,在环境地形上有着明显不同,北方多平原,南方山地丘陵居多。但蕨菜却是为数不多的南北方都有生长的野菜,被食用的历史悠久,素有“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的美称,足以证明人们对它的美味山珍的认可。

农村儿时吃过的野果(却网传成致癌物)(2)

但在上世纪40年代,有日本科学家发现蕨菜中含有致癌物“原蕨苷”,与敌敌畏等物质归为一类,引起了很多人重视,并区分出蕨菜各部位的“原蕨苷”含量,其中叶子部位含量最高,根部含量为叶部1/10。虽说是上世纪发现的,但是直到本世纪因互联网的普及,这一说法才在国内的网络上广泛流传。不少人对蕨菜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有些不敢再吃了,有些则选择少吃点。

农村儿时吃过的野果(却网传成致癌物)(3)

如今还处在冬天,想吃蕨菜是没这么早,但却有人去采挖蕨菜根。将蕨菜根连根挖起,根部洗净、捣碎、过滤、晒干,就能制作成蕨根粉了,与地瓜粉的制作方法类似。据说这种制作方法,能保留住蕨菜根的大部分营养,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蕨根祛热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补五脏不足。可见蕨菜的各方面价值都不低,除了食用的营养价值,还有不俗的药用价值,蕨根粉在市场上的卖价也达到了一斤20几元。

农村儿时吃过的野果(却网传成致癌物)(4)

其实近几年网络上含有毒性传言的野菜,不只有蕨菜,像紫背菜(红凤菜)也位列其中,两者都是食用历史悠久,但未发展成大量种植的蔬菜。人们对它们的固有印象都是绿色、健康的野菜,至今仍有很多对这些蔬菜含毒或致癌的说法,不以为然的,还是想吃的时候吃一些,到了季节就去采摘。很多农民对蕨菜的看法是:吃了一辈子了,都还没啥事,又不是天天当饭吃,只要适量就行了。

生活中确实该对食材讲究一些,毕竟食物中毒是经常发生的,除了辨别食材是否有毒,还需控制食用的量,即使是马齿苋这样名气大的野菜,因为含有草酸,也是不能一次吃太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