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小战役不断,其中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而赤壁之战前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长短句总结(草船借箭后面还有半句)(1)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里很精彩的桥段。(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诸葛亮神机妙算,在周瑜的故意刁难下,想了一个非常妙的办法,趁着大雾,用草船为蜀吴联军,轻轻松松便借来了10万支箭,并且还形成了一句歇后语,流传至今。但是很多人只知道“草船借箭”,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话。

草船借箭长短句总结(草船借箭后面还有半句)(2)

▲赤壁之战是决定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重要关键。(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在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游说一起结盟抵御曹操;但在说服两家联盟的过程中,诸葛亮表现出来的才华,让周瑜感到威胁;周瑜心想,此人不除,日后必成东吴大患,于是特别设了个局,对诸葛亮说:

“水战之中,以弓箭为重,先生能否在十日之内监造十万支箭来?”

机智的诸葛亮一眼就识破了这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地表示“只需要三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这下轮到周瑜摸不着头绪了,他不信诸葛亮能在短短三天就造出十万支箭来。但心想,这是你诸葛亮自己找死,怨不得我了。

后来诸葛亮向鲁肃借用了三十条船,船只上尽是用稻草人扮成的士兵,向曹操的水寨大营浩浩荡荡地行驶而去;当船只靠近曹军水寨时,曹军箭如雨下射向船只,诸葛亮向陪同在旁的鲁肃说,你看我们的弓箭这不是来了吗?就这样轻松拿到了十万余支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长短句总结(草船借箭后面还有半句)(3)

▲草船借箭展现了诸葛亮不凡的智慧!(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草船借箭对于蜀吴联军来说,自然是满载而归。但对曹魏而言,可是不小的损失;当时,曹操的心情被诸葛亮借箭弄得很糟,但是曹操却怨不得别人,毕竟是自己亲自下的命令,这十万支箭就这么被诸葛亮“借”走了,怕是没得还了;因此,便有了一句歇后语-“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据《三国志》记载: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草船借箭长短句总结(草船借箭后面还有半句)(4)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记载:

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濡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乱发。

权行五六里,回来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直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根据裴松之的记载,孙权率军向曹操军队挑战,曹军坚守不出,于是孙权就乘了一艘小船,直接逼近曹军大营,曹操下令不得放箭。

但是《魏略》则是另外一个说法:

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在《魏略》的说法中,孙权乘了一艘大船,前往曹军大营,观看曹军部署,曹军下令放箭,箭全部射在了孙权的船上,导致一边重一边轻,于是孙权掉转船头换一边行驶,最终船平衡了,满载“箭”而归。

草船借箭长短句总结(草船借箭后面还有半句)(5)

后来,罗贯中便将《魏略》记载的这个故事,做了艺术加工,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故事,并且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主传》、《魏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