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混迹于浏阳的永州男子朱某辉在加入在浏永州同乡微信群后,却打起了老乡的歪主意。

朱某辉通过伪造“公司老总”身份,制造一种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然后编造各种理由向老乡们借钱,最终东窗事发。

近日,共骗取9名老乡62万余元的朱某辉,因构成诈骗罪,被浏阳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

同乡微信群里

来了个“豪迈”老乡

今年34岁的朱某辉是永州江华人,在浏阳默默无闻生活多年后,却突然成了老乡们口中的“明星人物”。这还得从他加入在浏永州同乡微信群说起。

2016年9月份,朱某辉在他人介绍下,加入了在浏永州同乡微信群,自他入群后,原本并不活跃的微信群变得热闹起来。

“他比较会调动气氛,有时还会在群里发发红包,出手也比较豪气,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应该混得比较好。”据群友邹先生介绍,尽管并不知道朱某辉的具体底细,但从他自我介绍的情况来看,至少是公司老总级别。

随后朱某辉的各种表现,让邹先生对朱某辉“公司老总”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隔三差五就组织老乡聚会活动,而且聚餐都是他买单,”邹先生说,“在线下活动中,朱某辉出手也十分阔绰,在随后的交流中,据说他在浏阳产业众多,不但经营着一家物流公司,而且还开办了农家乐,拥有某驾校股份,经济实力在众多老乡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冠县老乡网公众号谁来监管 老乡群来了大老板(1)

△图片来源网络

在接下来几个月的交流中,关于朱某辉的各种“传说”在同乡群里越传越神秘,面对老乡们的询问,朱某辉也高调予以回应。“有几次,他还带着我们去公司和农家乐参观了,所以我们对他也是深信不疑。”邹先生回忆说。

私下以各种借口

找老乡借钱

在苦心经营自己“光辉形象”几个月后,朱某辉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编造各种借口开始向老乡们借钱。不过,找老乡借钱,都是在线下私下进行,从不会在同乡群里开口。

冠县老乡网公众号谁来监管 老乡群来了大老板(2)

△图片来源网络

“他最先是找到我,案发后,我才知道他不止向我一个人借了钱。”同乡赵先生说,2017年2月10日,朱某辉邀请他到集里街道一夜宵店吃晚饭,酒过三巡后,朱某辉突然提及自己的难处,“他说自己的物流公司车辆发生了交通事故需要赔偿一笔钱,但自己手头没有太多流动资金,问我借5万元周转。”

朱某辉突然开口借钱,虽然让赵先生感到有些意外,但考虑到人人都会遭遇难处,念及老乡情的赵先生当即便应承了下来。随后,朱某辉向赵先生出具了一张借条,并加盖了某物流公司的印章。

然而,借条约定的还款日期到期后,朱某辉并没有按时归还欠款,更让赵先生感到意外的是,朱某辉更是退出了同乡群,就连电话也联系不上了。

意识到不对劲后,赵先生在同乡群里讲述了自己的这一遭遇,结果同乡群里再次火爆了起来,因为有着跟他一样遭遇的老乡还大有人在。

经过群内交流,赵先生发现除了他以外,还有其他八名老乡也曾被朱某辉借过钱,而且借钱的理由五花八门,最多一次借款30余万元,最少的也有6000元。在联系不上朱某辉后,老乡们意识到大家都被骗了,遂联合向警方报了案。

冒充公司老总伪造证章

诈骗62万余元获刑

在警方介入后,大伙才发现,朱某辉其实只是某物流公司所聘任的驾驶员,其在同乡群里展示的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印章、房产证等均系伪造,其在2016年离异后,名下也并无财产。而且,朱某辉还曾因盗窃、诈骗犯罪,多次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

由于朱某辉长期处于失联状态,警方在立案侦查后,将其列为网上追逃对象。2018年5月8日,朱某辉在郴州市被铁路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并如实供述了编造身份、伪造证章诈骗老乡钱财的犯罪事实。

公诉机关指控称,朱某辉在加入同乡微信群后,伪造姓名,冒充某物流公司老板身份,并以伪造的证章作为担保抵押实施诈骗,共计骗取永州籍老乡及他人现金62万余元,全部用于个人还账和消费,涉案资金已被挥霍一空。

冠县老乡网公众号谁来监管 老乡群来了大老板(3)

△图片来源网络

据此,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朱某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且系累犯,应当从重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并责令退赔被害人相应经济损失。

来源:微浏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