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大道理,虽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距离真正的领悟和接受还有一段距离。对卓别林来说,这位曾带给我们无尽欢乐的影视剧演员,也是在晚年之后才领悟了快乐的意义,并且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究竟卓别林的快乐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889年4月16日,在伦敦东沃尔沃斯大街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出生平凡的婴儿,将来成为了世界最伟大的影视剧演员——查理·卓别林。虽然卓别林父母都是三流歌星,但是家庭生活条件却并不好,在他只有10岁的时候就参加了少年剧团,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由此拉开了他舞台生涯的序幕。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2)

1914年,卓别林拍摄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谋生》,虽然没有惊艳之处,但是却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导演和影视剧演员,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卓别林众多的作品中,《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因此他也获得了诸多殊荣,如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和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等等。

在当时,人们对卓别林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引发这一系列争议导火索则是电影《凡尔杜先生》。1947年,卓别林在经历二战的之后为了谴责战争,于是就导演拍摄了《凡尔杜先生》。在该部影片中,主人公凡尔杜是一家银行的职员,他兢兢业业的干了30多年,却在一次经济危机之后被资本家无情的开除了。凡尔杜成了无业游民,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因为杀人被警察逮捕而判处死刑。在执行死刑的时候,凡尔杜呐喊到:我杀一人是罪犯,如果杀几万人就是英雄了,其实凡尔杜意在讽刺二战胜利归来的将军。此话一出,当时正在欢庆战争胜利的官员就坐不住了,于是一场电影引发的浩劫悄然发生。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3)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凡尔杜先生》陆续从各大影院下架,甚至在其他国内的城市也都被禁播了。不仅如此,卓别林还被当局迫害,甚至将其逮捕关押在牢房中备受折磨,后来因为好友的帮助才从监狱被释放。虽然卓别林无比愤慨,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和官员硬碰硬,于是借助媒体和社会舆论力量向当局者施压。1947年12月,卓别林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片文章,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内容讲述了自己被当局者迫害的事实,同时也向世界控诉他们的罪行。但是很可惜,当时媒体的力量还很薄弱,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给卓别林带来其他的麻烦,比如有的国家直接宣布禁止卓别林入境,所以也让他感到很郁闷。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4)

1953年初,年过六旬的卓别林来到瑞士,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子女,他们在瑞士旅居了半年,感到内心是无比的放松和自在。于是,卓别林决定在瑞士定居,他先是卖掉了自己在欧洲所有的资产,然后将自己书籍,手稿和影片等重要资料全部运到瑞士。经好友的介绍,卓别林在日内瓦湖北岸维薇镇买了一套院子。日内瓦湖风光旖旎,使卓别林远离喧嚣的闹市,虽然日子清闲了,但是脑子却更加的忙碌,因为无尽的美好激发了卓别林的创作欲望,比如《纽约王》和《香港女伯爵》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也备受好评。最让卓别林感到幸福的是,他也逐渐领悟到了快乐的真谛,不是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也不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5)

最大的快乐是身体健康,因为卓别林晚年身体很好,而反观他的好友们,有的要么是久病卧床,靠吃药维持生命,有的要么五六十岁就病故,所以卓别林无病无灾的活到了88岁,也算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和快乐吧。最大的快乐还是有家人相伴,卓别林的一生中有4个女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能走到最后,但是他最后一任妻子乌娜·奥尼尔对他照顾有佳,并且还有8个孩子,让卓别林晚年也享受着天伦之乐倍感幸福。

卓别林经典之旅(卓别林隐居瑞士)(6)

最大的快乐还是有能力工作,对卓别林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生命的延续,因此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创作,而晚年的卓别林依然富有创作激情,在临终时他手里还拿着笔,想必那时他一定感到无不幸福。卓别林去世之后,瑞士人民给了他极高评价,而他的精神也激励了无数是瑞士人和世界人民。在今天,瑞士还有专门纪念卓别林的塑像,展馆和节日等等,也足以反映他在瑞士人民心中的地位。参考资料:《卓别林画传》作者:〔英〕戴维·罗宾森,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